人与人的距离感如何产生的?
为什么你可以和一些人就能成为无话不说“无恶不作”的挚友?
而为什么,你和一些人,就老死不相往来——说过了。那言轻一些,为什么你和一些人相处就总是有一层看不见的墙在中间,有一种你自己说不清道不明的距离感在里面?
我每次和一些朋友出去玩——有很熟悉的玩儿的很铁的,也有表面看上去很要好、实际上心灵之间隔层纱的。每每这样出去玩儿,特别是在我们相互之间发生了一些言情小说中总会出现的狗血剧情时候,我就经常会和一些朋友产生距离感,也一直在思考关于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距离的问题。
距离——也可以描述成人在相处过程中的一个度。把握好这个度,或是你很会带着面具玩耍,那么你们之间就不会出现太多的尴尬与对撞。把握不好这个度,就会出现各种擦枪走火的误会与摩擦。
举个例子来说,A和B是闺中密友,C是经由A介绍后慢慢玩到一起的一个朋友。H和I是A的同班同学,也是经由介绍后和B&C玩到一起的朋友。后来B和C先后喜欢上了H,占有欲强的A认为自己就被抛弃了,开始郁郁寡欢。这样一个小小的朋友圈,看似平静无波,内里却波涛暗涌。H自认为很平和地处理了B&C,开始像对待A一样哥儿们般的对待B&C。然而B&C毕竟还是在初尝暗恋的甜与痛后沉浸在这种感情中不能自拔的,面对H补偿般的相处方式,B不习惯却又难以忘怀地有点甜,C却自认为赢得了H的好感得寸进尺。A看不惯C的处事风格,开始渐渐疏远C,同时帮助B在自己纠结的心情中走出来。
这个例子若是写成一部言情小说,长篇的那种,可能更好懂一些。总之就是复杂有难受的感情问题。我想说的是,在这个情景里面,有两个度没有把握好。一是,H处理B&C的感情问题的度太过温和,给人造成了一种幻想和假象。二是C在对待H后来的度太过热情,很像玛丽苏言情剧中的女二。
在我看来,价值观有本质差异的人们之间本身就应该存在距离,若是逾越了这个距离,总会有一方感到厌烦和不适。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你视有些人为挚友,就因为你们有话可谈,有事可做,世界观价值观甚至行为处事方式都有相似的地方。而你跟有些人,即使玩儿得再多,也觉得看他不顺眼,对他的某些行为习惯不敢苟同,也就是因为你们在认知上就有区别。
有次,我们这个小圈子的几个朋友讨论起了爱情观的问题。有两个妹子认为“爱一个人就要勇于追求”,我管这种爱情观叫做“占有”,意思是,喜欢一个人就要想办法得到他,让他也喜欢自己,是双方面的。而我和另一个男性朋友则认为“爱一个人就要对他好”,我管这种爱情观叫“付出”,意思是喜欢一个人不一定要得到他,而是要对他好,是单方面的。有人管后一种爱情叫“暗恋”,其实我觉得暗恋比这一种付出还要浅层一些肤浅一些,并没有落到实际行动上。
也不知是不是这样一种爱情观的不同对人际交往也有很大影响,我和那两个妹子就玩儿得不深不浅,有时候甚至看不惯她们的一些处事方式。她俩的感情却十分要好。相比较而言,我和那个与我爱情观相同的汉子关系却比较亲近。
当然,就这一点点认知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什么。
我只是在思考,要想消除与一个人的距离感,或是想与一个人保持距离,不光是从行为上约束自己,有时候也可以挑一挑价值观上的异同点。与人相处之道,有一个度,是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