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十行采集:
1.在上位的君子,最要紧的是修德,是明明德,事事都该谨慎,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功夫,以谨慎在己之德,不使有怠忽昏昧,则己德克修,而絜矩之本立矣。君德既慎,则民心自归,其得众得国而有财用。
2.争民:使民争斗。施夺:教民劫夺。如果你仁义,跟你的人也仁义;如果你逐利,跟你的人也逐你的利。
3.君子未尝不想得到利益。但是如果你一心想着利益,眼里只盯着利益,那就对你有害。行仁义,不求利,未尝不得利。
4.财聚民散,财散民聚。对着书本时道理都清楚明白,对着钱时,视线就模糊了。贪念一起,什么道理都灰飞烟灭。
5.悖:违背、不合理。将不讲道理的话加之于人,别人也会用不合道理的话回敬你,是你自己的作用力带来的反作用力。财货来路不明,也就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6.无论是安全还是领先,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都需要不断地获取,一松劲就没了。要保持戒慎恐惧、正心诚意、警醒努力。
7.舅犯:晋文公的母舅,名狐偃。
8.断断:诚恳的样子。休休:平易宽宏的样子。彦:俊美。圣:通明。媢(mào)疾:妒忌。违:拂逆。俾(bǐ):门人、门役。殆:危殆。
9.平天下之道,要紧之处,在于在上位者能不以好恶喜乐为偏倚,能公正地进用贤能之才。而要贤才能得以进用,则必须有一干好大臣,付之以进退人才之任。
10.德者在上,贤者在侧,能者在下。如果一个能者在上,可能只逞他一人之能,还阻挡不让别人逞能。而一个德者在上,才能让所有人都逞能。
11.君子之德,最高境界就是善与人同,不追求“自己的东西”,善为天下公,无我无他,与人为善。与,是“善与人同”的“与”,看见别人有好的思想、好的做法,我马上向他看齐,和他一样。
12.《论语》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如果人人都能明明白白拿出一颗仁德之心,把自己的好恶直接表达出来,则人道自臻光明,风俗自臻纯美,人群形成一正义快乐的人群,而恶不能留存。
一行精华: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触动,反思,改变:
《大学》深入浅出地将德行与财富联系了起来,并明确了两者的本末先后。后文《秦誓》一段,将才能替换前文的财富,理解起来就会发现是相同的道理。
一切以修德为本,财富或才能都只是表面,切不可舍本逐末,否则大概率失败,即便侥幸成功也不可能长久。所以所谓的德才兼备是伪命题,必须以德为先。只不过内在的东西一时难以分辨,我们才关注那些表现出来的东西(才能或财富)。但本末之分需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