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明威的其他作品相比,作为他四部随笔作品之一的《非洲的青山》并不甚出名,但并不代表它不具有海明威式的独特魅力。
1933年,海明威与妻子和朋友一同前往东非的肯尼亚打猎,本书便记录了他在这段时间狩猎时所经历的真实故事。阅读本书之后,读者也许难以体会到《太阳照常升起》中的怅惘抑或是《老人与海》中激情昂扬的斗士精神,相反,它或许像是一组青山与自然的印象组曲,而在这组曲之中,海明威通过自己追猎捻的过程深刻地剖析了自己:过强的好胜心与竞争欲,对自然力量的追求以及站在客观角度对自己写作经历的评价……种种一切被坦然地表露出来时,海明威再一次与自己握手。
这次在非洲狩猎的经历,对海明威而言应该是一场感悟自然,锤炼自身的征途,正如文中所言:“作家们在不公正的待遇中得到锻炼,就像剑在火中锻炼一样。”在这场以打猎为主题的旅途中,海明威在东非穷奇壮美的景色之下行进,宛如在旷野之中睁开眼睛的裂谷,茂盛的灌木,还有山林间动物们的自然呼唤,在躲藏点里数小时的等待,沙土激昂起这片土地亘古的回音,自然便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对自然和谐的纯粹追求,汇聚成了青山之下的印象。在非洲的山林间,海明威与他的向导谨慎遵从着狩猎的要求,努力维护自然的和谐,他在非洲看到了入侵的剥削者,已然被同化的当地人,与尚且未被影响的、与世隔绝的原住民们,前两种人对这片土地一味的剥削索取,争相破坏自然,只为想非洲的外来者献出这片土地血液凝结而成的珍珠,海明威对狩猎团队里的两个土人的轻视或许就来源于此,也正因如此,当他看到与世隔绝,仍旧遵从者与自然共生习俗的马萨伊人时,才会认为他们是,他在非洲所见到的第一批无忧无虑,轻松愉悦的人。
纯粹的挑战欲望与好胜心塑造了这番旅途,与另一个团队的竞争失利,几次与公捻的失之交臂反而愈发激起了他的斗士精神,他认为狩猎的关键在于坚定最好的目标,然后果断出手,虽然这段狩猎旅途中有诸多不顺,但海明威还是通过这段经历重新认识了自己。同时,本书也可以被认为是海明威对自然主义的挑战,自然主义旨在通过事无巨细的描述,尽可能描写出生活实录般的故事。文中他与康迪斯基讨论的作家多具有自然主义倾向,而海明威对其中的大部分不屑一顾,或许《非洲的青山》便是他对自然主义的挑战,海明威的斗争精神在这一刻彰显得淋漓尽致。
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与对万物和谐的追求随着人类的高速进化而渐渐被淡忘,在这场探索非洲的遒劲野性之美的旅途中,海明威呼吸着万物生灵的气息,侧耳倾听,森罗万象便向他奔涌而来。《非洲的青山》或许不是海明威最好的书,但却是最能彰显其个人写作风格与独特魅力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