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家里种的枇杷结了一树果子,我哥发照片给我看,而我也只能看看照片,在外求学,山高路远,每年寒假才回家,那个季节呀,万物封藏,我自然是吃不到什么水果。
谈到枇杷,作为一个中医药人,我最先想到的不是川贝枇杷露里头的枇杷,而是归有光的项脊轩里头的一树枇杷。
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他认为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纚纚然观美矜炫于世而已。”(《答俞质甫书》)当时的文坛宗师王世贞,因为文学观点与归有光相左而讨厌他,晚年,王世贞也感到自己雕饰过甚,不及归有光恬适自然。在《归太仆赞序》中说:“先生于古文辞……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
归有光的一些散文写得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给人以清新之感。尤其是一些叙述家庭琐事或亲旧的生死聚散的短文,写得朴素简洁、悱恻动人,“使览者恻然有隐”。最为大众熟识的便是被选入各种中学语文课本的《项脊轩志》。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语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饰,不用奇字险句,力求朴而有致,淡而有味,营造出一种清疏淡雅的感觉。
打动人的不是语言辞藻,而是故事本身。项脊轩,百年老屋,几代人的悲喜相生,构建了这屋子的不只是一砖一瓦,还有寄托在上面的情感、冲刷而过的岁月。
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
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
妻子回娘家去,回来以后转述几个小妹妹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阁子,那什么叫阁子呢?”
在有些语文课本中,常会删去文章最后“项脊生曰”这段: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项脊轩志》写于归有光十七岁时,以“项脊生曰”这段结束全文,表示自己怀抱着宏图大志,心里充满着希望和憧憬,故全不以陋室为陋。然而,多少年以后,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归有光又为此文增添了一个充满衰落意味的补记。
当初少年壮志,如今满身萧寥,陪伴自己的又剩什么呢?只有一树枇杷罢了。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现在已经长得挺拔高大,枝繁叶茂像伞一样了。
归有光一如中国的穷酸书生,上演着千年流传的戏码,科举啊,你怎么还不中,留下妻子在家操劳。成名要趁早,八次过后你才入围,但已人至暮年,荣华时光,你爱过的人都没能和你共享,哪怕一刻。
所有人都走了,她当年种的枇杷在默默生长,白昼黑夜,还洒落着光阴。
种下这枇杷树,是为了等你吗?
一树枇杷,一生情思。
枇杷叶,味清苦,亦如他的人生。
谨悼归有光!
枇杷叶
【药用】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肺、胃经。
【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息等症。
枇杷叶能清泄肺热而化痰下气,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息等症,可与桑白皮、杏仁、马兜铃等同用。
2.用于呕吐呃逆,口渴等症。
本品有清泄苦降之功,故可和胃降逆而止呕呃,常与半夏、茅根、竹茹等配伍;至于用治口渴,亦取它清泄胃热之功,可与鲜芦根、麦冬、天花粉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枇杷叶(洗净,晒干,切碎用)、蜜炙枇杷叶、炙枇杷叶(蜜炙,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
【按语】1.枇杷叶泄热苦降,既能清肺气而止咳,又可降胃逆而止呕。凡风热燥火所引起的咳嗽、呕呃,都可应用。因此,它是一味止咳止呕的常用药物。枇杷叶背面绒毛甚多,入汤不易澄清,可能刺喉作痒,故在使用前须拭去绒毛,并宜布包入煎。如确已将绒毛拭净,就不一定用布包煎。用于止咳化痰可炙用,和胃止呕宜生用。
2.本品配以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前胡,可用治痰热郁肺、喉痒咳嗽;配以炙紫菀、款冬花,可用于久咳痰喘;配以鲜芦根、淡竹茹,可用于胃热呕呃。
【方剂举例】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枇杷叶、黄连、黄柏、山栀、桑皮、沙参、甘草。治肺热喘咳。
我等待的人,你为什么还没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