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的好,无知者无畏。这句话是这么来的,当年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从孔夫子的意思来看呢,它是个贬义词。
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就成了一个褒义词,意思为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也就什么都不会害怕。来形容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往往会超脱一些固有的束缚,更容易获得成功。
比如说,百度百科与这个词条相关的例子就是数学王子高斯。话说高斯因为不知道导师给他数学题目是一道两千多年没有解开的难题,连阿基米德和牛顿都对其一筹莫展。因为不知道这些,高斯就花了整整一夜时间硬是把这个题给搞定了。有人评论说,解题的时候,没有题目本身带来的压力,上去就是干,这恰恰就说明了无知者无畏的道理。
但这真的是无知吗?高斯的无知背后是他对数学的有知,是对数学学科非常深厚的积累。
就算是高斯知道了这个题背后的事情,他就不能解出来了吗?
很显然,答案是说不准,真的是说不准。
如果大家真拿这个当无知,我就笑笑不说话。
下面用例子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真正的无知。
前苏联有个非常著名的政治笑话:
一位音乐家刚刚结束演奏会,坐火车赶往下个城市进行演出。在火车上闲来无事,就掏出乐谱来反复揣摩。这个时候呢,一名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就盯上了他,并把他逮捕了。
当时,那名克格勃成员审讯他:“你是哪里的间谍?那个密码本上写的都是啥?”
音乐家解释说:“我根本就不是什么间谍,那个乐谱是柴诃夫斯基写的。”
克格勃成员意味深长地看了音乐家一眼,转身出了审讯室。过了十分钟,他又回来了,说:“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招吧,柴诃夫斯基都已经招了。”
好冷的笑话,不是吗?
但不仅仅是那个时代有这样的事情。
前一阵子,有个意大利经济学教授在飞机上运算微积分方程的时候,被邻座的女子认为是中东的恐怖分子。当时这个女子说:他在奋笔疾书一些神秘的符号,说不定正在谋划一次类似于911之类的劫机事件。
从这个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事人都非常的无知,这种无知并不可怕,但是一旦结合到特定的环境压力,比如前者,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的压力,后者是911恐怖袭击给她带来的压力。就会被放大很多给周边的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很幸运,这样的无知是很容易纠正的,前者给他普及一些音乐相关的常识,后者给她普及一些数学上的常识就可以了。真正的无知是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入,不容易被发现,不容易纠正,而且当时人也不会承认这种无知。
这种无知,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一个古希腊的哲学家给发现了,他就是苏格拉底。
发现这个事实还有一段很神奇的故事。
苏格拉底有个好朋友,叫凯勒丰。有一天,他闲着没事儿干,就跑去德尔斐向一位据信为阿波罗神中介的女祭司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谁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女祭司听完就说了四个字,是一个人名:苏格拉底。这个朋友回来跟苏格拉底一说,苏格拉底当场就懵比了。
怎么会这样呢?苏格拉底不信邪,就找一些当时雅典社会上号称非常有智慧的人去请教问题。在这个请教的过程中,苏格拉底用上了他那一套诘问法,把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说的是哑口无言。这下子苏格拉底就发现了,感情是大家都一样呀,什么都不知道。
不,还是不一样的,苏格拉底好歹知道自己是无知的。然后苏格拉底转念一想,如果这样下去,我雅典岂不是要完?我要告诉他们,他们是无知的,我要揭漏他们是无知的。
然后,这些人恼羞成怒,就搞个审判把苏格拉底判了个死刑。
这种无知,已经是深入到一个人的意识层面,成为了个体潜意识的一部分。他们会想,我这么厉害,怎么会无知呢?
其实,这种无知,是一种自以为是,夹杂着一种对不知道的事物的选择性忽略。在生活中,碰到了一些自己无知的事情,就会想这个不重要,也无所谓,是一种自我欺骗的行为。当这些无知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终究会爆发,然后将人炸的粉身碎骨。
说个大家都知道,而且也非常熟悉的例子。当年西方热火朝天搞着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也曾向中国宣传过,希望通商交流。但是很遗憾,大清帝国自诩“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无有”。代价是什么呢?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
与此相反的是,西方国家承认自己的无知,并愿意去探索这些无知,所以,就成为了现代科学的发源地,所以,西方的国家就轮流强盛到了现在。虽然现在中国不断的发展,但是到明清时期的地位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我们个人呢?承认自己的无知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年轻人,正是学习知识,提升的大好时机。如果这个时候就自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感觉自己很厉害,又怎么能够其安下心来去好好修炼呢?
对于个人的无知,我就不多举例子了,大家往周边一看,或者是往自己身上一看,就多多少少会有感觉。
千万不要拿着开头那个被扭曲了的无知者无畏当作自己的接口,不然真的会很惨。
谨以此文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