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搬了个新家,发现附近有一个位置很特别:行人走过总是绕开,明明有停车位却没人停在那,位置后面的商铺也关门了,根本租不出去。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那个位置,两年前跳楼死过一个人。
那个男人才25岁,在清晨6点,选择用一声震惊邻居的巨响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
几乎每个月,他白发苍苍的妈妈都会带着一个盆,默默坐在马路边烧纸钱。
烟火袅袅,白发灰烟,路人看到了都动容。
“他找了3年都没找到工作……太抑郁了,就跳楼了”邻居阿姨一脸遗憾地说着,“听说,死的那天,银行里只剩下5块钱。”
我顿时语塞。我彻底明白了那个年轻男人的焦虑。
可以说,这种焦虑,1亿90后都在被催促、被压抑、被寄望中体验着,无处可逃。
01奔三的90后:年龄让我接受不了低工资
和那个跳楼的男人一样,我有一个朋友也是毕业3年了,还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
然而他并非没有选择。一毕业,他拿了一个不错的offer,月薪5000,坐标某东部省会。
但是,加班有点多,地点有点偏,主管有点严。这么多“有点”加起来,没多久就忍不住辞职了。
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找到理想的工作,面试屡屡受挫。后来,当他打算回原来的公司时,被原来的主管送给他一句“你还想回来受虐?”一脚踢开。
我建议他:先尝试工资低一点的工作,先稳定下生活。
他说,我是个奔三的人,工资低?还谈什么生活?
我对他那种无可奈何、又不甘妥协的心态非常理解——几年前我们还能挑三拣四地找工作,一眨眼25岁,就只能被吹毛求疵地被选择。到了30岁,不快点做出点业绩,好像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30岁好像是青春彻底的诀别线。
不论是生理上的衰老,还是是心理上的疲态,焦虑总是如影随形。
确实,城市太大,竞争太强,物价太高,在“大城市”的深井里起早贪黑地挣扎拼命,常常会被深深的无力感笼罩着,也要强颜欢笑地做一个体面的月光族。
尤其是90后,这是一出生就面对着房价飙升的一代,也是一出生就沉浸在互联网世界里享受着信息透明的一代。
胡玮炜27亿美元卖了公司,茅侃侃创业自杀,抖音突然一夜崛起,房价又翻了几倍……这些,我们都轻易知道。
因为知道,我们更加焦虑。
江湖复杂,颠沛停留,焦虑丛生。这是闯荡在大城市的90后常态。
刚毕业的骄傲早就被洗成了憔悴,剩下的,只有“什么都想要,但是什么都要不起”的无奈。
02结婚生子这些程序,把我压得喘不过气
我曾在一个论坛上看到这样一个这样一条评论:
“我打算尝试三次恋爱,第一次懵懂,第二次深刻,第三次携手到白头。但是我都26了,还没有开始懵懂,怎么破?”
我当时为这个小姐姐的幽默泯然一笑,码着字回复说,要不去抖音让国家给你分配一个吧。
结果,我还是失策了。原来国家根本分配不过来啊!
前段时间,微博上“工作差、生活穷、还嫁不掉”不经意成了热搜话题,大批网友上演了一场比惨大赛,他们纷纷晒出自己工资有多低,状况有多惨,吃透了多少苦头。
看来国家不包分配对象是个正确的决定。
在找对象这件事上,每一个人都跑不过的,就是青春。
今年前一段时间,微博上一位家长说,儿子41岁了还没对象,他愁得晚上睡觉都睡不着。还有一个妈妈说,女儿明明是年近30的博士,但相亲时可以谎称是硕士,怕年龄太大吓着男方。
我们就是这样,在父母的担惊受怕里,在世俗的三个步骤里,单纯地想找一个人结婚,谈带着明确目的的恋爱,刻意追求着他人眼里的幸福美满。
被年龄吓坏了的人,终究只是怕输给了眼角的鱼尾纹。
这已经不仅仅是婚恋焦虑,而是对尚未掉下的另一只靴子,深深的敬畏。
03致焦虑的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高考失败,工资2400,却走了一条非常独特的路。
她一直都不爱上课,别人认真听,她在下面带着耳机悄悄地叽里咕噜。
每一次老师提问题,她只会用哑口无言,双手一摊地应对。
高考以后,没考上大学。她留在小镇上做手机售卖员,月薪2400。
这工作够廉价了吧,简直是大城市甲级写字楼里面白领嗤之以鼻的工种。果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同学中还不少人背地里嘲笑她。
即便如此,只有高中学历的她,依然每天戴着耳机叽里咕噜地念着,一下班人影就没了,原来躲去了图书馆。
她悄无声息地攒着劲头,我们都不知道她准备发什么力。
今年初,她欢喜地发了一条朋友圈:自学考过了日语N1证书啦!
原来,她一早就知道自己是“学历不够”,但是可以“专业来凑”!
日语N1考到手之后,她去上海的日企找了一份翻译工作,以此为起点,接下来准备再走上自考本科的路。
她足够勇敢,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一开始就部署了逆袭的起点,而不是在挑挑拣拣中浪费时间。
对于这个女生,我真的是由衷地竖起了拇指头。她起点很低,却和焦虑的我们不同。
我们受了9年的义务教育,却常常不知道自己是谁,和隔壁桌子那个人有什么不同,可以做什么,走什么路。
我们的目标,常常变成了“甲级写字楼、漂亮女朋友、五位数工资、北上广房子”。
被这些目标深深桎梏,我们自以为是,急功近利,在挑挑拣拣中消耗了所有的势能。
久而久之,后起之秀一浪就把我们拍死在沙滩上——因为应试教育,一年又一年地输出了更多相似的年轻人。
坦白说,再多的本事,只有踌躇满志却毫无意义。
会开路的人,一般都低头蓄力,明确目标,躬身实干。
04到底该如何正视这份焦虑?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归根到底,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自我怀疑和重新审视——你意识到了状况的糟糕,因为身边的人对你有了更高的期望值。
对于这种状况,马云给出了霸气的答案。
4月19日,马云在泰国签署合作时说 :自己被质疑了整整19年!但是,他从来不去在意那些批评声,只关注自己相信的。
“只关注自己相信的”——看似清高,却反而是在这个信息庞杂的世界里,最单纯的美好。
与其怨天尤人、自甘堕落,整天惶惶不可终日,还不如给自己一个单一性目标来得实际。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三十岁年薪20万算不算很失败?”
最高赞回答有这样一句:“虚荣心是最他妈浪费生命耽误快乐的玩意。”
当你一步一步因为“别人的期望”变得不敢、不甘、又不快乐时,那你就要开始认真思考一件事情了:也许你现在焦虑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急功近利。
而打败急功近利最好的武器,就是把参照物设成你自己,把成功设置成一种偶然。
对“时不我待”的浮躁,说一声再见。
这篇文章是我和小维姐一起完成的。٩(ˊvˋ*)و
作者简介:维小维,公众号“维小维生素”(Weixiaowei6)创立者。实战派财商教练,有料的职场达人,用干货和感悟给你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