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大学同学臧总从隔壁城市来给孩子看病,中午约老王见面。他给我们带了他们当地有名的熟食等礼品。
打开车尾箱取货时,老王一眼瞅到了角落挤着一摞书。“不知道你还是个文化人啊,越老越出息了。”老王调侃他。
随车司机说:“这是臧总家嫂子写的书呢。”语气颇为自豪。
老王顿时羡慕得两眼放光,顾不上礼品,先取了两本书,一本放在自己车上,一本拿回家。
年轻时我去过臧总家,见过他当中学语文老师的媳妇,她可能是我身边唯一出过书的人。摩挲着这本出版于2011年的书,那个其貌不扬、矮小瘦弱的李老师在我心里陡然高大起来。
睡前,半躺在床上,刚拿起那本书看了几页,闺女又黏过来,挤在我身边躺下,问:“写得好吗?”
刚看了几篇序,序里无一例外把李老师的文字夸成一朵精致的花,我说:“不知道,感觉应该超越我十年之后的功力。”
闺女顺手拿起我枕边的《人生海海》:“这本你看过了,应该知道好不好了吧?”
“这本是真好。”我说。
“怎么好,好在哪?”闺女穷追不舍。
“语言风格,讲述视角……”我尽可能显得自己专业点儿。可当闺女要求我举例说明时,我卡了壳,支支吾吾含含糊糊说不出个子丑演卯来。
闺女笑:“怪不得你学习没我好,你光感慨好,却不知道怎么个好法,就跟你考试错了题,只知道错了,却不分析错的原因一样。”
“比如书中‘这是一个老式的江南山村,靠山贴水,屋密人稠’这句话,你是不是习惯表达成:‘这是一个靠山贴水、屋密人稠的老式江南山村’?既然喜欢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就要有意识地模仿和训练自己的表达方式。”
……
在闺女的谆谆教导下,我频频点头,为自己的囫囵吞枣和不求甚解脸红。
闺女快速浏览了书的前几页,继续为我讲解:“麦家开篇描写了村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貌,用了从面到点的空间顺序,然后转到时间顺序,写不同季节村子的特点,再从冬天雪后走路的脚步声,引出人物出场……如果是你写小说,打算怎么切入?”
“我还完全没想过呢,光语言表达这一项,我就很失望,总觉得自己写得过于平淡,缺乏活力和气质,让人连看的欲望都没有。”我委屈巴巴地说。
老王同学看我被闺女教育得有点惨,打圆场说:“我想好了,我的小说要从描述我的爷爷铁罗汉的形象入手……”他老生常谈,把他爷爷的光辉形象又渲染一番。
老王的爷爷,曾雄霸当地一个码头,后赌输了所有家产,老王不无遗憾地跟闺女说:“那是咱家的码头啊,可惜被你老爷爷败光了。”正研读中国近现代史的闺女笑嘻嘻:“不用遗憾,不败也不会是咱的了。”
我说开篇大段描写的小说,我很容易弃读,最容易吸引我的开头,是有故事性和冲突性的对话。老王闻言,戏精上身,没有片刻构思,张嘴就拿腔拿调地说:“去去去,等我赢了这把再说……”
闺女止住笑,说她最喜欢读开篇就直入故事主题的小说,老王又秒接话茬:“那我就先来一段你老爷爷玩娘们的场景吧。”
我跟闺女又笑得互相捶打对方。
老王并没见过他的爷爷,只听父辈们讲过他爷爷吃喝嫖赌丢了码头的故事,此次出言不敬,纯属逗我们开心。
时间已近凌晨,闺女回她卧室前,拍拍我:“等我工作后走亲访友,车尾箱里也要放你俩的书昂,加油吧小丁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