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娜《回到伯勒根河》 电影带来的世界90
2021年11月,德格娜导演的一部15分钟的短片《回到伯勒根河》在综艺节目《导演请指教》播出后引发了争议。她的这部作品源自谢飞导演的《黑骏马》。
《黑骏马》是谢飞执导的剧情电影,由腾格尔、娜仁花主演,于1995年上映。腾格尔那首著名的歌曲《蒙古人》便为此片插曲。
而谢飞导演的《黑骏马》是根据张承志1982年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它讲述了主人公白音宝力格的爱情和成长故事。
一、谢飞的电影《黑骏马》
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1982年发表时,谢飞就很喜欢,曾推荐给不少人。谢飞在与斯琴高娃拍摄电影《香魂女》时,斯琴高娃表示喜欢小说《黑骏马》,如果有机会愿意演其中的角色,这也促使谢飞决定亲自改编这部小说。
电影的主要情节与小说相同。十多年前,年幼的白音宝力格因母亲去世,被送到草原上的远亲奶奶家,与6岁的索米娅一起长大。在奶奶的调教下,白音宝力格很快成了牧民的孩子,并得到了一只黑马驹。后来,奶奶提出让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订亲,于是,在白音宝力格被选去参加兽医学习班的前夕,二人表白了心意,并约定白音宝力格回来后便结婚。但4年过去了,白音宝力格回来后却发现索米娅怀上另一青年希拉的孩子,愤怒的白音宝力格与希拉大出打手,而后痛苦地离开了奶奶和索米雅。
10年后,成为歌手的白音宝力格回到故乡草原,寻找失散多年的奶奶和索米娅,而索米娅的私生女其其格接待了他,并告诉他关于黑骏马的梦想。后来,白音宝力格受到了索米娅与丈夫达瓦仓的热情接待。在夜谈中,他知道了往事,百感交集。白音宝力格从索米娅忙碌、操劳而又幸福的身影中看到了奶奶的身影,他带着对过去和对人生的新认识离开了。
在小说中,张承志透过主人公白音宝力格阐发了不少他作为异族文化人的思索。在改编电影时,谢飞认为很难用视听语言将那种文字的东西充分表现出来。他在蒙古民族中生活时感受到民族歌曲和音乐是该民族特别突出的文化表现。蒙古族在生活中人人会唱歌,用歌曲表达感情。于是,他把主人公的身份由小说中的兽医改为歌手,希望用听觉手段丰富电影内容。
在整体结构方面,谢飞有意抹平了一些小说中的戏剧性冲突。例如,小说中黄毛希拉是丑陋的恶棍,善良的索米雅被他奸污怀上孩子。谢飞认为如果保留这种描写,就要判定女主人公怀孕的是是非非,而要使坏人受到惩治。他想把这个事件解释为未成年人的冲动的结果。因此影片中的希拉是英俊、风流、嘴甜很会讨女孩欢心的人,索米雅和他更多的是自然的互相吸引,这样更符合生活以及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
另外谢飞严格要求该片中所有角色扮演者都是蒙古族、会说蒙语。
影片一出,好评如潮。
就像一首赞美辽阔草原之母的抒情诗,影片中带有神奇色彩的黑骏马,悠长婉转的牧歌,广袤无边的草原,都成为蒙古族人精神的一种表征。男主角回到成长的草原,完成了一次心灵的返乡之旅,也得以寻回遗失的人伦温情。在以索米雅等人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和白音宝力格为代表的“现代城市文化”的二元对立中,谢飞试图复归人类的精神家园。电影温柔敦厚的影像,也成为“第四代”诗化镜语的极佳样本。(《光明日报》评)
该片运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朴素的故事方式和极令人尊敬的年长的角色传达了对传统的尊重和在变化的世界里保持的警觉。它如同一道充满着纯真、反叛、奉献和还债的弧光。以这种方式,这部蒙语对白的中国电影在蒙古大草原的帐篷里生活的游牧人之间营造出一种质朴的生活氛围。(《纽约时报》影评人玛斯琳·占尼特评)
该片似乎是随着角色的情感而变幻,从故事本身的透明、开阔的人物心灵深处的朦胧与晦涩。对单身母亲持理解的态度,在以道学为主的大陆电影中是罕见的。这也是《黑骏马》和《湘女萧萧》的共同主题。(纽约《每日新闻》影评人大卫·科尔评)
谢飞的美丽影片是一部令人战栗不已的佳作,探索不走运的恋人的狂暴激情和精神上的倍受折磨。但无论如何《黑骏马》是一个让人非相信不可的罗曼史,产生罗曼史土地的严峻现实,是永远不会向任何幻想诸如人类的梦想等让步的。(《旧金山编年报》影评人比和·斯塔克评)
客观而论,以现在的目光看,谢飞导演的《黑骏马》无论是电影理念还是技术,都略逊于一些更年轻的导演的作品。但任何评价都不能离开时代,在那个年代,那一代导演里,那些影片中,谢飞和《黑骏马》无疑是佼佼者。
二、谢飞
导演谢飞,1942年8月14日出生于延安市,中国内地的电影导演、编剧和制片人。1960年,谢飞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录取,并于196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8年,谢飞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与郑洞天共同执导了首部电影《火娃》,这部作品讲述了阶级斗争和英雄人物论。1983年,他推出了个人独立执导的电影《我们的田野》,表达了他的理想主义思想。1986年,谢飞根据沈从文的名作《萧萧》改编成电影《湘女萧萧》,该片在第36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堂吉诃德奖。1990年,为深入了解丰富真实的人性,谢飞将刘恒的现实主义小说《黑的雪》改编成电影《本命年》,该片在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银熊奖。1993年,以中国女性为题材,拍摄了《香魂女》,并在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中获得了金熊奖。
1995年,他以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为切入点,执导了《黑骏马》,获得第1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0年,谢飞根据小说改编的剧情片《益西卓玛》在第二十届金鸡奖上获得最佳剧本特别奖。从2001年到2014年,他分别参加了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第32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并担任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评审、第8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专业评审团主席,传授国际创作理念给学生。
谢飞对待电影的态度严谨,展现出一代电影人的风范。2013年,他荣获第4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杰出贡献导演奖。2018年,获得WeLink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得第3届荔枝国际电影终身荣誉奖。
三、德格娜的电影《回到伯勒根河》
谢飞作为1990年代的优秀导演,凭借《黑骏马》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电影里的冰天雪地和民族风情,充满着诗情画意。
而在2021年的综艺节目《导演请指教》里,蒙古族导演德格娜重新延续了谢飞导演的《黑骏马》,她从自己的视角重新讲述了一个关于故乡与回望的故事,这部15分钟的短片,名叫《回到伯勒根河》。
德格娜从小背井离乡,还有一段时间出国留学,所以故乡对她而言,是个若即若离的存在,她热爱故乡,但又没办法回到故乡。她在这个作品里面塑造的角色外婆,就十分生动地诠释了异乡人的孤独,和浓浓的失落。而外孙女这个角色,也能很明显地看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电影里的演员全部是素颜出镜,这也是目前为止播出过的所有作品里最大胆的尝试。电影里的蒙语对白,让整个片子的民族风格更加浓重。
德格娜还邀请到了《黑骏马》女主角索米娅的扮演者娜仁花来《回到伯勒根河》饰演老年索米娅。这是个亮点,几十年过去了,索米娅从青年到老年,都由娜仁花演。饰演中年其其格的齐溪与饰演其其格女儿的小演员,驾驭能力都十分出色。
在《导演请指教》现场,有些观众对这个作品不很喜欢,也有观众因为这个作品感动的流泪。
而且,关于德格娜作品的争议性,从观众席蔓延到了评审团和制片人。专业影评团里面的人,有人对她激情赞赏,但也有人认为德格娜这个作品没有那么好。
制片人这边也有分歧,最不喜欢德格娜作品的是郝蕾,她觉得德格娜这个作品的拍摄过于陈旧,故事也没有什么新意。
德格娜曾经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时的老师孟中说,这个作品没有她的毕业设计拍的好。
德格娜在镜头前也坦言自己已经4年没有摸过镜头,没看过新电影了。面对一些激烈的指责,她甚至委屈落泪,齐溪在旁不住地安慰她。
后来,在网上对这部电影和德格娜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毁誉参半。赞誉者曰,这是一部超好的电影,“德格娜是个宝!”
还有人在网站“一起拉片”栏目做了107分钟的视频详细解读《回到伯勒根河》的精彩。
“一起拉片”《导演请指教》最佳改编/导演德格娜《回到伯勒根河》拉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L411T73B/?share_source=copy_web
而批评者说,这电影根本不是你的作品,是谢飞的。甚至有人说:“德格娜不适合做导演,脾气也不好,只能做家庭主妇”。这是一个自称《导演请指教》节目的工作人员在b站说的。
德格娜不适合做导演: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S4y197Rf/?share_source=copy_web
对于赞誉者,包括我,原因自不必说,但还是说几句。
这部《回到伯勒根河》,看似平淡,但细细品味之下,德格娜用区区一家人(三代人,但其实就是祖孙3个人),讲了一个蒙古民族后代平凡动人的故事;这个看似发生在一个城市的房间里的事,背景却是辽阔无比的内蒙古大草原;观影时间仅有短短的15分钟,却看到了一段这个民族几十年甚至更长的历史。所有这些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格局和功力。
她自己说是翻拍《黑骏马》,其实不是翻拍,准确说是续拍,延展或者纵深。如果说电影是有生命的,那么《回到伯勒根河》就是《黑骏马》延续。
有人评论,德格娜的这个作品,更像是纪录片性质的作品,是一首静止的诗,的确如此。
德格娜自己说,她希望以《回到伯勒根河》致敬经典或者重塑经典,我觉得她做到了,而且足够出色,无论在思想和理念上,还是在品味和技巧上。
对于批评者,我认为分为两类。一类是业内投资人士为了商业利益打压对手,这部分无须解读。
另一类是没有看过小说和电影《黑骏马》的观众,他们会觉得《回到伯勒根河》不够直白,与《黑骏马》的互文不易共情,这是可以理解的。
德格娜自己分析认为,《回到伯勒根河》没有那么直白,表达相对晦涩了一些,里面跟《黑骏马》相关的内容,对没有看过《黑骏马》的观众没有共鸣。比如《黑骏马》里有一场戏是索米娅跟奶奶去拜佛,《回到伯勒根河》里索米娅跟外孙女回忆童年也提到了这点。
德格娜第一赛段选择改编《黑骏马》,跟该片的原著小说有关。“我挺想拍《回到伯勒根河》里齐溪这样的女性角色,从她的视角讲民族文化的消逝。本身我已经创作完成一个电影长片剧本了,就是讲这样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蒙古族女性的。《黑骏马》小说作者张承志是北京人,插队到了内蒙古,特别喜欢蒙古族文化。他是城市里长大,但草原生活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挺大的影响,他跟蒙古额吉的感情特别好。”
德格娜觉得自己跟张承志的角度很相似。她是蒙古族,在城市长大,但跟生活在牧区的蒙古族感情很好。“我跟张承志的角度是吻合的。再加上《黑骏马》其实也有很多女性视角,比如索米娅选择独自将孩子养大。这些内容跟我当下创作想要表达的挺一致,我就选择改编《黑骏马》。”之后,德格娜专门跟《黑骏马》的导演谢飞说了这件事。《回到伯勒根河》在各种因素限制下,拍摄周期只有两天,没办法到草原取景拍摄,片中采用了《黑骏马》电影镜头,谢飞也很大方地表示支持。
德格娜在后来的一个访谈节目里说,她之前有4年没有拍片,作为一名出道就被业内认可、被寄予期望的导演,为什么会有这么长的作品空窗期?她说,《告别》拍完之后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出生,照顾孩子需要花费很多心力,作为一名母亲,家庭生活成了自己的重心。同时她也在这期间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写新剧本,也就没有合适的时机执导新片。
这4年间也有一些电影项目找过她,其中甚至包括了一个关于连环杀人案的警匪片。“有的我一开始就拒绝了,有的我看了剧本之后觉得跟我想要说的故事、想要表达的东西差别挺大的,没有特别强的表达欲,最后都没有接。”德格娜在《告别》之后再没有长片问世,“催更”的人不少。谢飞见到她就会问:“德格娜,你怎么还不拍片?”谢飞一贯认为青年导演应该多拍片、多累积经验。
四、德格娜
德格娜,1984年11月27日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导演、编剧、演员、剪辑。
德格娜出身于电影世家,走进电影艺术这扇大门,可以说是从小受父母潜移默化地影响。父亲塞夫、母亲麦丽丝都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曾拍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悲情布鲁克》、《东归英雄传》等作品。
她的童年是在内蒙古电影制片厂里度过的,爸爸妈妈夜晚常会带她从电影厂后院去前院的“标放”看电影。
后来德格娜毕业于伦敦大学皇家霍洛维学院传媒艺术系,也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
2015年拍摄长片处女作《告别》,荣获第2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亚洲精神特别奖”;第33届意大利都灵电影节“最佳剧作奖”;第9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长片”;第10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编剧”,“评委会特别表彰年度影人”;第7届“影协杯”优秀电影剧作;圣保罗. 米尼阿波斯国际电影节新兴导演奖;第1届柏林华语电影节新导演奖等。
德格娜被誉为“内蒙古新浪潮”导演。
参加《导演请指教》节目时,除了《回到伯勒根河》之外,还拍了几部短片,如《巴德玛》、《两匹骏马》、《借光》等。
五、一首蒙族歌曲《伯勒根与索米娅》
伯勒根,一条以“嫂子”命名的河流
祖辈流传着
这是姑娘远嫁他乡时与故乡永别的一道小河
这些年我遗忘了
遗忘了“黑骏马”和“钢嘎·哈拉”
遗忘了索米娅这样美丽的少女
“善良好心的——我的妹妹啊”
“嫁到了山外——那荒凉的地方”
我要骑上那匹钢嘎·哈拉
走便乌珠穆沁,走便锡林高勒
再听听你婉转苍凉的歌儿
摸一摸你微红的脸蛋
我的索米娅
你最终也过了伯勒根
“伯勒根,伯勒根
姑娘涉过河水,不见故乡亲人”
乌珠穆沁,锡林高勒
那里人家,没有你这个女人
我的索米娅,钢嘎·哈拉
你眼睛湿漉漉
女主人忘了你
忘了伯勒根这边的草原和他的“钢嘎·哈拉”
我的索米娅,我的钢嘎·哈拉
听我低低吟唱《黑骏马》
这苍凉古朴的调子
诉说着一个少年的忧伤
诉说着一个少女的忧伤
(钢嘎·哈拉:蒙古语,漂亮的黑马。伯勒根:蒙古语,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