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行之
一
《我不是药神》从电影的角度出发,7分不能再多。但架不住题材好,很多人打了9分,2分是感情分。看电影是很感性的事,纵然它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但只要把你感动了,这一切就是合理的。
10年前,宋丹丹在小品《火炬手》里就调侃,世界上有两种足球,一种是足球,一种是中国足球。至今,这话套在电影上,也一样一样的,世界上有两种电影,一种是电影,一种是国产电影。
国产电影这些年,已堕落成无关紧要的东西。所谓的电影人,把电影与自己的内心分割开。在他们看来,电影是赚钱的惬意方法。艺术?不存在的。
久无大师,必出妖孽。国产电影市场,早就妖魔化严重。上到导演,下到观众。导演为了票房、洗钱,什么都拍得出来。观众为了发泄、抒情,什么都说得出来。黑化一部电影的时候,恨不得往死里踩,神化一部电影的时候,恨不得往天上捧。
《我不是药神》的口碑集体爆炸,爆炸到有些离谱,像是对以往所有烂片的复仇。
二
我有被《我不是药神》感动。但所有感动,都在预期里。离去的朋友,一定会回来。即将回家的人,一定会死去。隐藏的良知,一定会点燃。
电影失去了神秘,就像女人失去了风韵。这个缺点,是其它的东西补不回来的。
黄毛买好了回老家的车票,听徐峥的话,剪掉了自己的黄毛。这一切预示着,他不可能回家。黄毛的悲剧,没有直接的推动力,是为了悲剧而设置的悲剧。导演的用意,是想引出那句“他才二十岁,他只是想活着,他有什么罪?”
这句话很戳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如果活着都是问题,那戒律有什么意义?
黄毛第一次离开徐峥的时候,拍碎了手里的酒杯。这个酒杯,就像是他的人生,稍用力就碎。后来他为了替徐峥顶罪,开走小车被大货车撞碎。那哐当一声碎响,呼应了之前拍碎的酒杯,
三
简约是高级的叙事手段。但《我不是药神》多了最累赘的一段,徐峥和钢管舞女那一段蜻蜓点水的床戏。它对整个剧情的纵深,没有任何作用,只是为了更香艳而已。
真正好看的,是床戏之前经历的事。徐峥带团队去舞厅喝酒,领班逼舞女回去跳舞。徐峥很不爽,用钱砸领班,替舞女出了头。
电影中,要表现一男一女即将发生故事,最直接方法就是让男人替女人出头。
这件事是有后续的,喝完酒,舞女要回家,徐峥说要送。舞女的态度是,不用。徐峥还是坚持要送。三个回合下来,舞女答应了。
这一段,仔细看,徐峥对舞女不是暧昧,而是威胁。徐峥用了最亲密的方式,表现出了最舞女的威胁。刚才我替你出头了,你得报答我吧?
这句话徐峥没说出口,但是舞女已经懂了,所以答应他的时候,一脸无奈,她知道自己欠了人家的,得还。所以回家后,舞女表现得非常直接,“我们抓紧时间吧”、“你要在这里放不开,我们去楼下开个房”,她只想早点把这事了了。
但在舞女洗澡的时候,徐峥看到她和自己儿子年龄相仿的女儿,忽生怜悯。怜悯心一起,色欲心退潮。于是他说,还是算了,赶紧撤了。撤后,舞女这才笑了,她笑的是自己没看错人,徐峥看似市侩,其实骨子里很善良。
四
意象是魔鬼。一个好的意象,能成就一个好角色。
如果说,酒杯是黄毛的意象。那橘子,就是王传君的意象。
橘子,在电影中就代表了王传君。在电影里,橘子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王传君花钱请徐峥去印度带仿制药,拿出一个橘子递给他,“吃个橘子吧?”徐峥拒绝。第二次,徐峥去医院看王传君,王传君又说“吃个橘子吧?”徐峥拒绝。
徐峥两次拒绝,第一次是因为看不上,第二次是因为难受。两次之间,徐峥的价值观悄然颠覆,从痞子到“药神”,这个过渡是由王传君这面镜子呈现的。
橘子第三次出场,是在王传君自杀后。参加完葬礼后,徐峥离开时,看到黄毛躲在角落,哭着吃橘子。从出场到绝望,从绝望到离开,王传君的人生,是由橘子这个意象串起来的。
电影里,为什么不拍苹果、梨子,偏偏拍橘子?因为橘子,是被一点一点剥掉,然后被一瓣一瓣吃掉的。就像王传君的生命,一点点被生吞活剥。
王传君之前跟徐峥说,因为看到了儿子,所以不想死。但是后来自杀前,看了一眼儿子,还是去死了。应了那句话,人有生的本能,也有死的本能。
给人温暖的,是这本能。令人难过的,也是这本能。
五
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
而《我不是药神》,不是两难,是所有人都难。医药公司研发成本过大,售价不高则垮,难。警察执法,不抓人对不起工作,抓人对不起良心,难。药贩子走私药则犯法,不走私则看着病人死,难。病人买仿药是违法,但用真药用不起,难。
当所有人都难的时候,就不存在对错,不存在对立。故事,不是看情节如何推进,而是看人物的意念如何实现。
医院公司的意念是收回成本,警察的意念是稳定秩序,药贩子的意念是拯救病人,病人的意念是活下去。最后,这些意念积压成洪水,直到“医保”到来,才突然卸去。
《我不是药神》讲的是不同意念的纠缠、碰撞,最后由一个制度,一刀斩乱麻的故事。这当然是正能量,过审就不奇怪了。
六
《我不是药神》之所以成功,是混搭的效果。用喜剧混搭悲剧,用商业片混搭纪录片。
导演太懂,要想呈现喜剧,就得呈现生活的毛边。徐峥卖的印度神油,黄毛屠宰场里,飞着苍蝇的猪肉,舞女在后台卸妆。这些有意无意,飘忽的镜头,展示的都是生活的毛边。它不精致,但是真实而有质感。
而悲剧,当“自己人”因自己而死,哪怕不是那么直接,就是悲剧。王传君因为徐峥转让了卖药的资源,买不到药,最后进医院、自杀。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这是悲剧的捷径。
在电影中,人物的道德,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徐峥在没有成药神之前,并不高尚。他的道德,是量变成质变的过程,是一重又一重的刺激,激发出的神性光芒。
用悲剧来表现悲剧,那太过时了。高尚不能只用高尚来烘托,那太简陋了,必须把高尚藏在卑劣里。用伟大来形容伟大,那也太无力了,必须把伟大藏在渺小里。
只要所有人都哭了,商业片?文艺片?纪录片?
重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