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空间要关闭了。高中时候的我用它度过了最难的时候:关于少年心事,关于学业的负担。我曾经自负而悲哀,扭曲而执拗,光是这篇毕业时写的文章,时至如今已然6年。
当时高中刚毕业,正是闲散的时候。刚看完这部片子,喜欢得很,便花了大狠心写了个解说。
时下正值研究生也快要毕业,那股蛮横的坚持也快烟消云散了。
【上】悲剧性的力量
这篇文章我写了很长时间。在某个冻得手指差不多可以被扯下来的地方。因为想把整个故事写下来。但是这是个充满思想和安宁的地方。希望诸位真的能认真地明白我在此多磨的意图,那就真的没什么遗憾了。
我觉得,让我来谈论一部电影是一件折损艺术的事。因为更多时候,电影是一种艺术。但不仅仅再是声像的交会,而是一种对于心灵的考验。
也许人们对关于生命、心灵的轨迹的说教已经完全不感兴趣,也许会对“价值”这一论点感到麻木。曾经是的,我也是这样看待一切的——我会相信生命的可贵,相信生老病死平常得如同听见秒针奔走的声音,但我从来不会真正明白这种道理。我可以极力赞扬高尚的品质,诚挚的信念,但在现实面前,我不能保证我自己作出的选择是什么。
《本杰明·巴顿奇事》,就是一部关于生命历程的探讨的影片,改编自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写于1922年的同名短篇小说。但这与一般的关于人生的情节不同:本杰明是个特殊的孩子,因为他的时间是倒流的。
影片开头,一个病危的老妇人给她的女儿讲了一个钟表匠的故事:双目失明的钟表匠曾经和妻子亲自送儿子上了前线,但他的儿子却战死在了那里。从此,他关上了门,开始了日复一日制作一只大钟的日子。
终于有一天,他在广场上把大钟展现给在场的公众,众人期待着艺术品那光辉的力量普照天穹;而当罩在钟上的幕布被徐徐拉开的时候,众人发现,那只钟表居然是倒着走的。
钟表匠在传达一个似乎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些倒在战壕里的士兵重新扛起战枪,那些子弹可以重新收回枪膛;他乘着火车永远不会再回来的儿子,能重新回到他的面前。
他后来消失了。没有人能肯定他去了什么地方。
老妇人提出要让她的女儿为她阅读一本日记上的内容。日记的主人就是本杰明·巴顿。
本杰明一出生,他的母亲就死了。他的父亲讶异而有恐惧于他异乎常人的衰老,残暴地拽起摇篮里的那只怪物,疯狂地跑进夜色下的街市,躲开了巡警的讯问,把孩子放在了一户人家门前的台阶上。
于是,这个孩子,几经多舛,先是被断定活不了多久,再是差点被周围的人遗弃,但终究还是活了下来,成为了黑人姑娘奎尼的儿子——哪怕他看起来比奎尼要老的多。
奎尼经常会告诉本杰明:“绝大多数的人都会从外表上来对你进行判断,而不会去了解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杰明生活在一堆老人中间,他们看起来都一样,而本杰明事实上仍是一个孩子的头脑。奎尼和她的丈夫一直认真而耐心的教育他。她几乎为这个奇怪的孩子付出了一切,一直用她那真诚和美丽的信仰。
本杰明的生长是在体验许许多多的死亡和消失之中流逝的。周围的老人一个一个地去世,以前窗口退休歌唱家的唱机再也不能为她运作,教会本杰明弹奏钢琴的老妇人也悄然逝去。墓前总是站满哀悼和死亡的性灵,鲜花和记忆一起从容地凋谢了。本杰明似乎越来越明白了死亡的过程。
本杰明渐渐长大,遇见了棕色头发的小姑娘黛西。他似乎能感觉到,这个小女孩会成为他生命里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杰明10多岁,去拖船上工作,游历世界。但应小姑娘的要求,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寄一张明信片给她。
这个病危的老妇人就是黛西。女儿打开匣子,发现里面塞得满满的都是明信片。
日记继续记叙了本杰明参与太平洋战争的事件。当年拖船船长曾微笑着赞美身上他自己画的文身,宣称没有谁能夺走他的杰作。但是他在战争里被子弹射穿了。本杰明挣扎着在炮火里爬到船长倒下的地方,垂死的船长叼着一成不变的烟头,用手撕开衣服,上面沾满了血。船长皱着眉头抱怨说:“他们把我的作品都射烂了……”他似乎是颇有些怨愤地死了。
本杰明战后遇见了一个已婚女人。长得并不漂亮,但是聊得很投机。那个女人并没有和他继续下去,最后她留了一个条子给本杰明,上面写着“Nice to have met you” 。
于此期间,黛西一直在学芭蕾。她的舞蹈越来越引人注目了。同时,闲暇之余,本杰明的消息偶尔会引起她的思考。
【中】情感历程
时间有些长久……我继续写下去的时候,却发现思维有些短路。我不得不一次次打开视频去回味这部使我感动的心灵路程。
倘使诸位是刚刚看过这部电影,请勿计较我思绪的混乱,但总之我是在把它重新填充到一个尚能理解的轨道上去。不过,我有时会自嘲着想,嗨,你这是在干什么呢。为什么非要写完这部电影的情节呢?哪怕是没有人会感兴趣呢?
嗨,我可不是在抄袭电影情节。
(这张图是奎尼和刚出生时候的本杰明。 扮演奎尼的塔拉吉·P·汉森在采访时说:“因为有了这个身份的改变,让我不得不触景生情,可以说我不是在演戏,我只是在表现我自己。”)
(这张海报是本杰明遇到那个女人时候的剪辑。上面有一句话:对我来说,她美得就像一幅画……就像是他那孤独时的精神寄托。)
本杰明回来,重新遇见了黛西。
他开始觉得与这个年轻的美国格格不入。她坐在他的对面,讨论着有趣的人和事情,讨论着舞蹈,但是本杰明的脸上只是浮现着呆滞的笑容,他什么也没有听明白。黛西已经长大成人,开始吸烟,开始有着这个年龄特有的思维。有时候又会让本杰明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本杰明之前遇见过一个男人,有着一脸宽厚友好的神情。这个男人后来再次来拜访他的时候,拄着拐杖,苍老而有些悲怆的表情一直浮现在他的脸上。他卖纽扣,制造纽扣,他的经历和生命都熔铸在那些大大小小的纽扣里面了。
当初本杰明并对他没有显出特别的好感,但是出乎他意料的事情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他居然是那个男人的儿子——早已垂暮的老人想要把自己的家业寄托回自己的儿子身上。但是本杰明选择的却是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他。
他是本杰明的父亲,名义上说他的确是的;但是在本杰明心里他已经不再是一个让他能感到安心的父亲了;也许他就从来就没有对他真正的父亲抱过希望。他把老人带到海边的长椅上,对着海平线上只露出一半的太阳,老人的脸上是一种迷惘和苍茫的表情。
后来,本杰明的父亲终于死了。他躺在打开的棺材里,背景是装饰成金色的教堂。
“多么精致的葬礼。”奎尼站在一边,和本杰明一起望着老人的棺材,说道,“你要把他葬到你母亲身边?”
“你才是我的母亲。”本杰明甚至是微笑着说出了这句话。老人的死,也许只是一场淡淡的仪式,只有着淡淡的痕迹,这一切仿佛与他无关。
本杰明去剧院拜访黛西。她已经变成了著名的舞蹈演员。黛西很高兴,但和她一起出去以后,本杰明蓦然感到了自己的落寞。他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黛西看起来是已经爱上了某个年轻人。她的社会也是他所无法接受的一个坠入幻想的泥潭。
但是,正当黛西的事业达到高峰的时候,她却出了事情。
这个时侯,编剧奇妙地运用了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仿佛就是穿梭于一个巧合堆叠成的“安排”里面。这里突然添加似乎有些赘余,但我的确非常喜欢编剧的奇妙思维。
这里用了一句过渡的话,是本杰明日记里的话:Sometimes we're on a collision course, and we just don't know it. Whether it's by accident or by design, there's not a thing we can do about it.(有些时候我们就活在即将发生冲撞的轨道上,浑然不知,无论它是意外发生的还是蓄谋已久的,我们都对此无能为力。)
紧接着便是这样一系列的巧合的描述:
一个法国女人,她把大衣忘在室内,便回去取,电话响了。出租车司机喝了几杯咖啡,出来时,刚好接上了这个错过上一班车的法国女人。法国女人要去取商店里的东西,但是女店员忘记了把商品包装好,因为她和男朋友分手了,于是又耽误了时间;出租车在路上不得不因为卡车横在路上停了一下,黛西排练完毕,她的朋友的鞋带居然断了……
假如……法国女人没有忘记大衣,没有接电话,司机没有喝咖啡,女店员没有和男友分手,没有路上的卡车,如果黛西的朋友鞋带没有断,如果司机认认真真地开着车……那么,一切都会是好的。
但是,事情毕竟如同这样,黛西被车撞了,她撞坏了腿。
本杰明坐在病床边,用这样的神情看着她。
再后来,黛西康复以后,她和本杰明待在了一起。这个期间,奎尼死了。黛西也有了和本杰明的孩子。
黛西因为腿上的疾患已经无法治愈,她便找了一份舞蹈指导的教育工作,教一批孩子学习芭蕾。
本杰明和黛西站在排练室的镜子前面相互对视,此时,他们的年纪正好遇到相仿的时候。本杰明满怀希冀地认为,希望能永远记住这一刻。
再后来……
本杰明选择永远地离开黛西。
他明白,黛西绝不可能在以后抚养他自己的孩子和变得越来越小的他。
于是,一天清晨,他意志坚决地走了。
【下】关于生命始终的思考
(这是小时候的黛西)
黛西最后一次见到神智还算清楚的本杰明也是在舞蹈教室。本杰明的偏黑的头发变成了金色,就像我之前在那些表现青少年的美国电影里见过的青年人一样了。
再后来,黛西见到本杰明就是在儿童收容所里面了。他神智不清,记性极坏,脾气暴躁,甚至不再认识黛西。黛西尽量拿出时间来陪同他,给他讲起他和黛西小时候一起听过的故事。
本杰明虽然没有清楚的意识,但是他仍然在某一天,颇有些忧虑地对为他擦洗的黛西说:“我觉得我好像已经有过一生。”
本杰明变得越来越小,同时思想也越来越没有理性。他爬到了屋顶上,收容所派了几个人才把他弄下来。
最后,本杰明在黛西的怀里死了。他看起来完全就是一个婴孩,但的确,他是寿终正寝了。
黛西,现在躺在病床上垂危的老人,在飓风将要登陆的时候,在复杂的心情里闭上了眼睛。
最后,奇妙地,我是被一段伴随着轻盈钢琴声的结尾所打动的。
当初我曾经是为黛西的外婆、弹钢琴的老妇人、拖船的船长,“母亲”奎尼的去世而感到了生命中的沧桑;同时本杰明的孤独也是个滋长着的种子,走在昏黄的街头他想道:“当别人都在渐渐老去的时候,我却是独自变得年轻。”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追求着年岁的停滞,让青春的痕迹驻留在脸上,但是也许,本杰明不得不思考着留住年老时脸上的皱纹。
结尾似乎有一种出人意料的平和与安宁的感觉。那钢琴声曾一直在片子的每个角落里徘徊,但走在结尾的地方,还是让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感慨。
结尾提到了本杰明几乎是一生中遇到的重要的人。它叙述的时候,就像是在背诵一首诗;但这诗里面,流淌的却是一个人一生充满奇幻色彩的岁月;当你去回想它的时候,你便又获得了心的感动。
有些人,就在河边出生长大;
(本杰明儿时的朋友在河边,手里是他总不离身的手杖。他曾经告诉过本杰明许许多多稀奇的事情。这个时候的他转过头来,脸上散发着微笑)
(就是这个人。本杰明问他:“madiembe是什么?")
有些人,被闪电击中过;
(本杰明去拖船上工作前,坐在码头边。一位老人问他:“你知道我被闪电击中过七次吗?”老人总喜欢说这个问题,但是每次说的被闪电击中时他的情况都不一样:有时是在车子里,有时是说在干活的时候,诸如此类。结尾的时候,老人被闪电击中是在桥边。电影表现这些情景似乎颇有黑色幽默的意味。)
有些人,对音乐有着非凡的天赋;
(教本杰明弹钢琴的老妇人,坐在钢琴边慈祥地露出笑容)
有些人,是艺术家;
(船长站在船舷上,头上是一顶破毡帽,嘴里叼着一根烟头,笑着伸出双臂)
有些人,游泳;
(那是第一个有过英吉利海峡的女人)
有些人,懂得纽扣;
(本杰明的父亲站在一辆车子的前面,展开手掌,狡黠地笑着,手掌里堆满了纽扣)
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亚;
(奎尼的丈夫憨厚的脸浮现在眼前)
而有些人,是母亲;
(白色的房子前面,奎尼惊喜地转过脸,一脸灿烂的笑容,她伸出拥抱的双手,似乎要将世界拢入怀中)
也有些人,能够跳舞。
(黛西在舞台上转着圈。她拥有过去短暂的辉煌。)
大片的水流涌入房内,那只被放在角落里倒着行走的钟,仍在滴滴答答地走动着。
是的。人的生命。
可是,你会愿意它倒着流逝吗?
这又该会是什么样的悲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