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起来坐地铁去体检,中途我的小舅妈(舅舅和原配离婚后再娶,婚后二人过得很幸福)给我发信息说我舅舅的教育方式太畸形。我的舅舅因为他的女儿学习不好,从而在小学到高中总是打骂我的妹妹。后来舅舅离婚后,妹妹一度长时间不联系我舅舅。现在我小舅妈的儿子(高中)也学习不好(小舅妈和前夫的孩子),我的舅舅就要求小舅妈严格要求孩子,不让他玩手机,看电视,吃零食。小舅妈和我说,我从来没想过让她的孩子以后能上清华北大,其实做一个普通人就挺好,难道说没上好大学就代表着这一辈子什么都不是吗?小舅妈最害怕的就是以后孩子因为这样的教育而憎恨她,把亲人弄得像仇人一样。 当然我和我小舅妈的想法是一样的,既然上了清华北大都买不起15万一平米的北京学区房,为什么还要去买学区房?就算买了就一定能上清华北大吗? 面对小舅妈的话语,我感同身受,也能理解我大舅的想法。两者如此矛盾的想法我都能去理解也就是因为,我也是经历者之一。
和我的舅舅一样,我的母亲和父亲也是一样的人。所以我能深刻的体会到那种“严格”要求后的“憎恨”。他们总是打着为你着想为你好的旗号来要求你做一些你不愿意去做的事情,甚至这也许超出了你的承受范围,不过他们不会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你能经受住多大的挫折,以后就可以有多大的作为。所以在我从小的生活中,基本上就完完全全的经受了各种打压式教育。比如说当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母亲问我,你大学毕业了打算怎么办?我说我考研究生,我母亲说你考不上。我说我考公务员,我母亲说你能考上吗?我很生气的说,那我出国读研究生,我母亲这次倒没说我考不上,她直接说你能毕业吗? 面对这样的压力,我真的选择了出国,因为我再也不想听见这类的话语在我身边此起彼伏的出现,最终我读了两个硕士后回国,我本来以为会得到认可,可是我的母亲又让我去考博士。面对这样的选择我再次选择了沉默,因为我自认为自己一直都不是一个学习好的孩子,我盼望着用这次努力获得家人的认可,在别人有半年以上而我只有三个月复习的时间基础上,我考上了心理学的博士。可是当我知道我被录取的那一天的时候,我的母亲再一次用她完美的语言摧毁了我一切的好心情。她只说了六个字:你范进中举了?其实在那个时候我也只是感觉无奈。而真正的潘多拉魔盒却打开在我博士的学习开始。
由于是心理学博士,就一定要研究心理问题,而我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焦虑症,现在很多人都有这种症状,但还没有成为疾病,在我研究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的情景,表现都与我的所作所为有些类似,我甚至自己开始怀疑自己也有心理疾病,当然作为一个博士生要不断的去学习,阅读SCI文章,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心理弹性(抗压能力),家庭亲密度,和焦虑,抑郁等症状都成相关性。也就是说当你的家庭亲密度提高的时候,你的心理弹性就会增加,也就是你的抗压能力才会增加,而抗压能力增加,焦虑和抑郁的倾向才会降低。 说道这里我想大家也就应该明白了,打击式教育只会毁掉你的孩子,让你的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悲观,并且也越来越容易得心理疾病。谁说棍棒出孝子,在这个讲究精准医疗,精准营养,个性化的时代,是不是也应该精准化的培养孩子,去感受孩子的想法呢? 家长一直在用一种你社会经验少,社会阅历少的话语来迫使或者诱导孩子听从他们的摆布,其实这也正影响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对经验的积累。这就好比你小的时候养了一只老鹰,你把它关在笼子里不让他飞翔,他是不知道蓝天是多么宽广的,可是当你把他放出去后,再想让他回到笼子里就很困难了,诚然有一些人会把老鹰关在笼子里,为了控制老鹰,他们甚至可以用为了怕老鹰被其他动物伤害为借口而折断老鹰的翅膀,可当你老了想让老鹰展翅翱翔的时候,也请你记住,你的老鹰已经没有一双能飞起来的翅膀了!
你的心理弹性也就会随之增加,也就是你的抗压抗挫折能力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