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半个电影迷(一放假就一两天去看一部或许算吧),最近也算是看了不少电影。但要写点影评,我还是想先写写最新看的《流浪地球》。
看过《三体》的我,知道刘慈欣写的东西还是很不错的。这次听说他的小说被拍成了电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张票。
影片开头用新闻播报的方式描述故事背景,算是比较新颖吧,但是之前看过的美国片《侏罗纪世界2》也是使用了相同的方式,所以并未给我太多惊喜。(听说本来有一段刘慈欣的粉丝奥巴马的新闻播报,但是因为电影时间太长被剪掉了,好可惜啊!)而接下来的伏笔却埋的令我十分佩服。在整部电影的开头,韩朵朵上课时心不在焉,还嚼着口香糖,很像我身边的同学啊。这时,老师问:希望是什么?班长说: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用的是那种装出来的很作的语气。看到这,许多人情不自禁地笑了。但老师问到朵朵,朵朵只说:我就想去外面看看。外面真的有她想象的这么好玩吗?暂时抛开这个问题不谈。
看到最后,朵朵重复班长的话时,我却留下了眼泪。同样一句话,先是带给我们笑点,为何后来又戳中了我们的泪点?仔细思考,这句话还真不仅仅是所谓的标准答案,是说的挺有道理的。不管在哪个年代,要是没有希望,生活都不会有任何色彩。而希望,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它能让素不相识地人团结一心,拯救共同的家园。而联合政府也同样愿意选择希望,不管它会将人类文明导向何处,这无不体现了希望的珍贵。一部好电影,在令人震撼的特效和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之外,还应该传达出某种东西吧,我想。
而另一个泪点,是刘启和刘培强的父子情。因为从小就见不到远在太空父亲,刘启对父亲几乎没有什么感情,甚至对他有所怨恨。不听对于父亲的新闻播报,“你有什么资格替我做决定”、“我妈当年死了,就是你的决定”。刘启对爸爸存在着深深的误解,而这种误解,在任何人身上都发生过,所以当最后刘启听说爸爸要为了地球牺牲而流泪并叫他不要这么做的时候,大家心中属于亲情的最柔软的那部分被击中了,不免也流下泪水。刘启大哭的时候刘培强连叫了几句“刘启”他都不理会,但接下来那句“儿子”,却令刘启立即停止了哭泣。从这可以看出,为了地球,刘培强与儿子疏远,甚至要放弃再见他一面的机会,这是大局之中的舍小家顾大家。而他本马上可以退役回到地球,却因此失去了最后的机会。他对儿子是没有不舍吗?当然有!当听见刘启说“你有什么资格替我做决定”的时候,他沉默了,他说不出辩解的话。他对儿子是很疼爱的,但他没有其他选择,他必须承受自己最心爱的人对自己的误解,他必须牺牲自己换取35亿人的生命。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就是一个军人的责任!刘启的嚎啕大哭更说明了失去母亲的他需要父爱却不得的可怜。父子各有自己的难处。而不断播放的刘启小时候的片段更让人十分不忍心。再看最后,刘启是从爸爸小时候的话中想出了拯救地球的办法,却也用这个计划亲手送走了父亲。这就是他为何嚎啕大哭,既有对父爱的渴望,更有对自己的怨恨。他在心底,还是很在意自己的父亲的。这两个地方,在我二刷的时候仍然绷不住(泪点太低?)
除此之外,刘启在运送火石的时候的那句“先运人”,坚定而充满力量,不容王磊的半句反驳,也令我十分感动。的确,人的性命比火石重要得多!而他在眼睁睁地看着爷爷掉下去之后(看着老韩一点一点被冻僵真的让我很难过),再次找到火石时,仍愿意放弃回家的机会来运送它,这一点跟他爸爸很像,为了拯救地球放弃了自己回家的最后机会。
另一个亮点,也就是作为一部科幻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样子。
同时也贡献出了一个贯穿全电影的笑点
而我认为,除了这句话,另一句话也令我印象深刻。
在送给刘培强一瓶酒的俄罗斯中校被莫斯杀死了之后,刘培强又用这瓶酒“杀死”了莫斯。莫斯这时候说:要让人类时刻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种奢求。这句话乍一听很好笑,仔细想想却又意味深长。人是感情动物,和机器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感情,现在人工智能所谓的开心和悲伤仍是计算机控制的,始终不是自发的。但这又意味着人就不该理智了吗?很明显不是。时刻保持理智的确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仍应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说机器有胜于他们的开发者人类之处的确不错。但在这儿,刘培强为了抓住最后的机会拯救地球当然不是不理性的,是莫斯在计算行动成功概率的时候没有把空间站算进去才认为成功概率为零。它的出发点是好的,想为人类保存“火种”,但它还是过于死板,明明地球还可以拯救呢,所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还很长啊!
另外,良好的特效的确能给电影加分呢!
一座座耸入云端的转向发动机和行星发动机震撼到我了。而且,它们竟然是以石头为燃料,这样就解决了能源问题,给未来能源方面科技发展的方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在被特效震撼到的同时,我又有了些思考。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环境,全球继续变暖,冰川继续快速消融,我们的家真的有可能在为了离开太阳系而停止地球自转之前就被水淹没。那时,人类又将何去何从?所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在整部电影的最后,朵朵通过全球广播请求支援的时候,人们由一开始的无动于衷到大部分回来帮忙也十分令我感到。当灾难真正来临的时候,抓住希望,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不管结果如何,大家都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一份力。毕竟,就算没成功,也算死而无憾了吧。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整个救援行动的总指挥:李一一。在生死关头,要是一个人能提供技术支持,要是没有一个人能迅速制定出救援方案并分配好任务,整个救援行动都将是一个泡影。当然,每一个人的勇气都值得我们点赞,尤其是冒着被热死或者压死的危险去修转向发动机的刘启,不愧是军人的孩子,身上流淌着勇敢无畏的血液。
这部电影,死了很多人。从因为洪水地球人口锐减近半,到许多人为了拯救地球牺牲,整部电影处处都铺满勇士们的身躯,可以说,地球的第二次生命就是他们用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我相信,如果这是现实,一定也会有许多勇士为了地球献出生命。洪水中韩子昂救下朵朵的那一幕,旁白是“有无数双手把她推到了我的面前,他们都是她的父母”这一幕像极了《泰坦尼克号》,在生死关头,孩子永远是优先拯救的对象。我还注意到,在拯救地球的过程中,死了许多人,但他们都是含着笑死去的。他们为了地球尽了全力,看到救援任务十分成功,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后悔,有的只是欣慰和对地球的祝福。
(顺便说一句,刘启在电影里绰号叫“户口”,我之前一直没懂为啥叫这个既不猥琐又不押韵的绰号,看到一半突然发现“启”字拆开就念户口。是我智商太低?)
二刷,又有了新的体会,我个人认为挺值得的。一部电影好不好还要看它禁不禁得起二刷吧,我认为。如果仅靠特效,第二次看基本上就很厌倦了,如果故事不精彩,根本就不会去看第二次。作为第一部中国自己拍的科幻电影,还是值得肯定的。连主演第一次看到剧本的时候,都不相信是中国人写的呢。我们不能一开始就以美国大片的标准来要求它,但提出意见一定能让它成长。我也认为有些地方不符合物理常识,以后还是尽量避免这种问题吧。(以下仅为个人观点)
1、在电影的最后,刘启为了救朵朵而松开拉住中国心的手和她一起下落,按照我们高一上学期学的速度和加速度有关知识,刘启应该拉不到朵朵的手才对,但是他拉到了,这样英雄救美的确效果很棒但是太不符合常理啦
2、各国精英救援队掉头回去同心协力推“撞针”的时候,开始我还以为大家跑过来会这么推
没想到最后是这么推……
因为力是不可以传导、叠加的,除非他们都保持绝对的刚性连接,否则最后一个人的推力怎么可能传递到前面去啊?!所以这样帮忙就等于没帮上忙,还帮了倒忙。就算这些力都能传递过去,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站在第一排的CN171-11队员们不就相当于用肉身承受着和撞针差不多的力!他们估计早餐吃的蚯蚓干都要被挤吐出来了…
3、刘启、韩子昂一行被王磊带领的CN171-11中队拦下并征用,要求其前往杭州运送火石。途经上海的时候他们看到东方明珠塔都已经成了废墟。
学地理学疯了的我立马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因为北京到杭州根本不过上海啊!大哥,你们绕路了!走南京到杭州能近整整100公里!
4、影片开始时,刘启通过破坏教室公共财产吸引大人注意,然后偷偷拉韩朵朵逃课到地面上过春节。
这明显也不科学。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一天肯定是要放假的,我国中小学生怎么可能大年三十还在补课?教育改革改了这么多年,太阳都快毁灭了,学生还没实现减负。这难道是衡水中学未来的样子吗?
5、李一一是联合政府的高级码农,能写出春节十二响这么精妙的程序,精通火石的自动安装、拔线的操作、撞针的功能,后期直接成为拯救地球小分队的领导者。
这么强的程序猿居然不秃,甚至烫了个卷?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希望导演以后在选角上让演员形象更加真实。
6、太阳真的会在几百年后毁灭吗?
这个……当然是不会了……
137亿年前,宇宙诞生了。130亿年前,银河系诞生了。45.7亿前年,太阳和地球诞生了。16年前,我诞生了,不过这并不重要。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等离子体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氢。氢发生核聚变生成氦,同时放出巨大的能量照耀着我们。
50亿年后,等太阳上的氢全部变成氦,地球也就完了。因为那时候太阳会膨胀到把地球吞进去,即使没吞进去的话地球上也会热得海水沸腾,总之肯定是完了。
所以毁灭是50亿年左右后的事,现在还不着急造行星发动机。但是太阳在变成红巨星的过程中会变得很不稳定,并发生氦闪,那时候太阳系已经住不了人了,所以这个年份也只是一个估计吧。
7、人类要逃到哪去?
剧情设定里,人类要逃去半人马星座。这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系,有三颗恒星:比邻星、南门二、南门二B。虽然南门二B听起来像是在骂人,但实际上这三颗恒星就是大名鼎鼎的三体。
所以未来很可能是领航号空间站遇到三体舰队。
--“你们是谁,要去哪?”
--“我们是地球人,太阳要炸了,我们打算带着地球去三体星。”
--“我们是从三体星来太阳系安家的。”
--“……”
--“……”
最后,想科普一下行星发动机哪里来这么多的能量?(查的资料)
剧情设定里,人类已经掌握了重元素核聚变技术,把石头扔到发动机里就能变成能量,可以说是方便又清洁。
这玩意真的存在吗?真的存在!
我们学过,重核裂变是把铀裂变成更小的元素;轻核聚变是把氢聚变成更大的元素。但实际上除了铀裂变和氢聚变,世界上还有很多神奇的核反应也可以放出能量。
这下就可以随便玩了啊!地壳里含量最高的就是氧和硅,分别占49%和26%。有了重核聚变技术,人类就可以挖地球,把挖出来的地球扔到发动机里变成能量,用能量推动地球。越挖地球越轻,越轻越好推,越推越要挖地球,越挖地球越轻,越轻越好推……
地球:mmp……
8、木星能点燃吗?
电影里说木星捕获了地球大气中的300亿升氧气,这其实蛮少的,大概9E11 mol。
地球的总大气质量等于大气压乘以地表面积m=pS=1E5 x 4pi x (6378E3)^2=5.3E18 kg
氧气含量大概是21%,这样估算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大概3E19 mol。即使这些氧气全都和木星上的氢气爆炸了,放出的燃烧热也就才1.8E22 KJ。地球质量m=5.965E24 kg,这些能量全扔到地球上,其实地球压根动都不动……
但如果照这么算的话,剧情也就不用发展了,点燃木星也没有用,人类死定了。
9、此外,早在开拍前中科院的教授们就跟郭帆导演说过,你以为地球是个固体大球,但实际上它是个液体球,表面包裹了一层薄薄的固体壳而已。行星发动机一推,地壳就碎了。郭帆导演说你们要这么算的话,这电影就别拍了……所以,我在这发表的观点纯属娱乐!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非常不错滴!许多微博网友表示,流浪地球在行星发动机的关键科学问题上简直是明知有错还死不认账。我也很失望,要什么行星发动机?只需要装上一万个微博网友喷子,分分钟把地球喷出银河系,哪像电影里这么费力。我在走出电影厅的时候,听见有人说,哪里来的这么高评分?你全程在我旁边打瞌睡当然看不懂啦!有些人对科幻不感兴趣,就麻烦你不要来看,看完之后不要瞎喷,在家好好睡你的觉去,没人逼你来啊!
听说之前剧组就请吴京来客串,吴京答应了,看完剧本后,剧组却跟他说,投资方撤资了,这部电影拍不了了。吴京一看,这么好的电影,就这么不拍了?不但不要片酬,还投资了6000万,所以不得不佩服吴京的眼光,现在票房这么高,也多亏了他,我们才能看到这么好的一部作品!向刘慈欣、吴京和所有台前幕后,为了中国科幻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的人致敬!(这部电影没有请当红“小鲜肉”来演,却能有如此高的票房,可见电影本身之棒!
电影里,刘培强对刘启说,“三、二、一……抬头!”。希望平凡生活中的你我,也不要忘记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