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爱学习的人大概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吧,读了不少书,参加不少培训,发现隔一段时间可能就忘了,自己能力也没什么太多的提升。今年寒假在家把成甲的《好好学习》读完了,作者也遇到过这个问题,这本书其实是他的一个解决方案。所以说,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知识管理的书,不如说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更有效地读书、学习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书。
作者首先介绍背景,当前时代是个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虽然多,但是根据2/8法则,真正通用、有威力的知识是少数,他称这种知识为临界知识。我理解临界知识就是那些各学科的基本规律,概念以及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那些知识,它们应用范围很广,通常可以跨领域迁移应用,这种知识有以一当十的作用。临界知识是本书的核心概念,获取临界知识可以事半功倍地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认知深度。但是这种临界知识的获取需要耐心,花费时间刻意练习才行。同那种快速学习各种知识但不深入的方法相比,学习临界知识可以后发制人。如何获取临界知识呢?作者提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记录自身的经验,不断反思(写反思笔记),定期回顾,从自身生活中去提取有用的临界知识;二是通过读书来提取,但这种读书方法不是让大家快速读很多本书,每本书都去读完的方法,而是通过联系自身实际问题及自己的旧知识(临界知识)来读书,从而对知识和问题理解更加深入;这两种方法需要不断地刻意练习才行,在书中有详细的方法以及作者自身的经验介绍。作者这里还推荐了万维刚在得到APP上的《精英日课》专栏,这个专栏可以让人更好地获取临界知识,并锻炼思维。最后,作者介绍了一些临界知识及应用案例,让人更好地认识到临界知识的威力。利用临界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解释、解决问题以及预测问题。
作者借鉴了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中普世智慧来构建临界知识。查理芒格是巴菲特的合伙人,是跨学科解决问题的大师。或许我们看《穷查理宝典》会觉得有点晦涩,而成甲这本书更接底气地介绍了类似的理念,让我们更容易去学习这种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作者读了很多书,最终他不再追求读完整本书以及读书的速度,他追求的读书过程中与实际问题及旧有知识的联系,这种方法与《这样读书就够了》书中拆书的方法不谋而合。最终,我们会发现实用的方法和理念会殊途同归。我在读这本书时,回忆起不少以前就了解过的方法和临界知识,当看到作者利用这些临界知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时,才发现自己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正如作者说的,学习之后,行为或认知没有发生改变的话,实质是无效的学习。
这本书信息量不小,干货很多,我简单地聊下自己印象比较深的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作者怎么记录反思笔记来提升自己的;由于自己有作记录的习惯,所以特别好奇作者如何去记录,这样一看,发现自己正处在记录流水账的阶段,只记录相对有用的东西,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检索,相当一个信息备忘录。而作者通过不断迭代记录方式,从单纯记流水账变成记录当时的情绪,心理状态,根据要养成的习惯分类记录,对自己行为进行反馈,来训练自己的习惯和底层思考能力。书中的反思日志的例子很值得一看。当然作者每天花费时间蛮多,但收获也很大,思考能力越来越强,甚至用一年时间获得别人多年的经验!
第二个例子是其中一个临界知识——黄金思维圈。这个方式基本应用就是遇到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们看问题基本方式是三个层面,what,是什么;how,怎么做;why,为什么要做;通常我们都停留在what和how的层面,比如领导让我们去做一件事,一般我们就直接去完成好了,从中只学习到怎么完成一件事情。而要想提高洞察力,需要更多去问why,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书中举了作者公司实习生发海报的例子,实习生并没有简单地去完成发海报的任务,而是思考发海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公司,采取各种措施去宣传,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发海报的层面。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不同思维方式下,同样做一件简单的事情,个人的成长也是大大不同的!
书中还有很多干货值得挖掘,这里不再赘述了。每个人的角度不同,关注点不同,可以获取不同的教益。其实生活就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心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因为面对问题总需要一些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所谓套路),这本书用临界知识为我们打造了不少好用的工具,并且告诉我们怎么制造工具形成自己的工具箱(临界知识和思维框架),通过不断积累和应用,我们会发现这些工具会让生活变得容易一些,让我们更加强大一些。不要去抱怨读书无用了,只是我们的方法需要改进了。让我们一起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