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准备第一届企业架构大会,对架构师这个角色做了一些思考,与大家做下分享。
其实在国内有企业架构师头衔的公司并不多,参加大会的同学也有不少是完全陌生或只是听过“企业架构”这个词而已,所以我在大会微信群中给大家发了一些资料以及做了一些留言。其中有一条是让大家看看我很早学习时写的一些博客。
这是我10年前写的,今天看了一下这么多年后阅读量累计有8万。文中讲到“与西方发达国家比,国内的信息化建设在硬件方面已经不相上下,在软件方面有5年的差距,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有大概10年的差距,在企业架构方面则有20年的差距。”
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我正在准备在大会上做演讲的讲义)。国外2002年是一个顶峰,然后跌入低估。国内是2010年左右开始有公司在推广,并没有什么峰顶,所以压根也没有低谷。
虽然企业架构在国内就没有雄起过,但上面的曲线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可以看到EA又开始恢复热度。昨天我做了一个视频,前半段是Gartner组织的企业架构大会,看完后我突然感觉20日的中国企业架构大会的布道有了更大的意义:正因为有了差距,我们才更需要追赶。
另外今年欧洲的企业架构大会也很热闹,下面只是分享人的一屏而已,如果看完就滚轮还几屏。
我在想,什么时候国内的企业架构师队伍也能开始壮大呢?
也许大家会说,我们公司根本就没有企业架构师这个岗位,甚至说我们不需要企业架构师。很多人都把我定位为一名企业架构师,那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职业经历。
我2001年加入广联达,成为了一名初级软件工程师。1年后成为了开发经理,2年后项目经理。但我那个时候不想走管理路线,于是成了公司的技术专家,之后又做成了产品负责人等等。当时我所在公司也没有企业架构师这一头衔,甚至连架构师的岗位都没有。如果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那我也需要等到公司知道有EA了,我才可能可以使用企业架构方法,才可能成为一名企业架构师。
以前的我并没有太多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发展,歪打正着,成为了现在的样子。再回过头去总结,我发现自己其实和下图的状态很像,我是不断的从已知世界的线性努力找到了临界点,然后开始探索未知世界。这些临界努力让我不断突破自己。
开篇提到在企业架构大会群中分享了10年前的一篇介绍TOGAF的博客。博客开篇就链接到了我那个时候的年度总结和计划。
我在公司从不以所属岗位和头衔去工作,其实当时并没有职业规划的概念,我只是严格的做了敏捷个人练习。其中有一篇是说要做一个有贡献的人,然后我就“傻乎乎”的到哪个项目组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贡献的人。于是我每到一个新的团队,第一件事不是看我是哪个岗位,而是我看大家在达成目标的路上缺什么。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以让我凸显出来。另一方面,这可以让我自己变得越来越完整,也符合敏捷个人“完整而非完美”的理念。
在上个月广州的BangEA业务架构体系公开课中,学员看到了第一季布道课中的一页讲义,问到我为什么用”信仰“方法。
我一直以“布道者”自称,这背后离不开"信仰“这两个字。简单的”相信“两个字并不能代表我对热衷方法的执着。我其实并没有规划自己走上架构师这条路,公司更不会给我规划这条路线。这完全是凭着自己对贡献,以及能承诺贡献而对应方法的”信仰“。
信仰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结果。我2009年开始进入EA领域,在这之前我是深受大型IT系统架构的困扰。而我找了很多方法,最终认定企业架构就是我要的。随着进入这个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我发现自己掉入一个无底洞。就像前面的一张图所示,我到了一个未知世界,但这个新的世界给我了很多全新的认知。我发现以前局限在出现问题的地方解决问题是无效的,当你站在更高层面去看待以前的问题时,开始一目了然。
正因为有了选择,我才有了开始。我带着业务人员做业务架构,我自己做IT架构,然后作为IT负责人带着开发团队把系统做出来。我2010年在公司峰会做了3场演讲,其中关于企业架构的有两场,另一个是业务分析BABOK。那个时候,公司并不知道企业架构EA。我分享企业架构,并不是我EA做成功了。其实那个时候也只是在一个项目级的产品中应用了企业架构的方法而已,离真正的EA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之所以分享,就是因为选择后的”信仰“,我相信只要朝着这条路线往下走,随着我的能力提升,也一定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
我在 业务架构4.0出炉中也展示了之前所在公司逐步发展的业务架构和产品地图方法论。当时发出来后,有同学问怎么截图截取一半,我说毕竟是公司的资产,只能示意一点而已。其实,你们也完全可以做出自己的类似方法论,这些方法论的背后就是企业架构方法。随着公司在EA的投入,公司EA能力提升之后,你会发现这不只是帮助开发系统,它对战略落地、产品规划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看到上面公司的业务架构和产品地图方法论,大家可能会觉得我之前的公司应该有企业架构师这个职位了吧?其实,仍旧是没有的,我们有的是产品经理、业务管理者等。我们觉得业务架构和产品规划这些受EA影响的方法论其实都是一种能力,而这些能力并不是只应该是某个固定岗位的人所独有具备的。
在这次企业架构大会,我会分享我对敏捷企业架构的思考。传统企业架构往往会有一个企业架构部门,里面有一些专职的企业架构师。这种做法其实是企业EA能力提升的一个必经之路,但在敏捷之下,如何去做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这些话题在国外已经有了一些实践,但国内传统EA就很多不存在,所以大家会认为敏捷EA其实也不重要。但我不这么认为,特别是对现在很多做规模化敏捷的企业来说,如果想成为所属行业的领先者,这个时候一定要开始关注企业架构这个层级,要开始去思考如何培养更多”准架构师“,开始在敏捷模式下去融合传统的企业架构方法。我相信,也许你不是企业架构师,但如果你比其他人先具备这个理念,而你又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和实践,你可能会有一条不同的职业发展之路。
我这几天总在想一个词”准架构师“,我把IT项目架构师、系统分析师、流程分析师、业务领导、战略规划者等都归为这一类,也就是说这些人都应该具备企业架构的基本常识认知。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这些人当中还必须有一些布道者出现,把EA看作是一种能力,用在自己的IT战略落地、路标规划、产品规划、解决方案架构等不同场景之中。
为什么我会提出”准架构师“?在我过去的几年顾问生涯之中,不管是各种大型企业和组织,还是中小型企业,我发现大部分组织很难负担得起专门的、全职的员工来发展他们的企业架构能力。要不就浅尝辄止,要不就是让PMO或者IT某部门自己试用,这样大多数企业并未感受到企业架构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反而加固了他们使用现有方法而备受苦难的结果。
幸运的是,这一两年我发现越来越多的CIO和高级管理者看到了企业架构的价值。前一阵子我写了一篇业务架构应该IT人员,还是业务人员来学?,就有几个公司的负责人找到我。他们感觉到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架构,因为它是应用和技术路线图规划以及最终明智的投资决策的可靠依据。
上面说了这么多,我希望现在不是”架构师“头衔的你可以开始思考一下,你是否应该具备架构能力。头衔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没有这个头衔却可以在工作中真正应用这些方法,而不少企业中具有企业架构师头衔的架构师却仍在忙碌着项目级的工作。
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站在更高的认知视角去解决出现的大型系统改造、业务和IT规划、战略落地各类全局系统性的问题,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愿意做一个没有架构头衔的架构师吗?
作者简介:周金根,一个在企业架构、业务分析、软件需求、敏捷研发、自我管理、创新思维等多个领域构建体系,并自在快乐、勇于践行的布道者、资深教练和内训讲师,致力于通过践行并持续完善IT帮体系方法,帮助客户激活面向未来的能力。
推 荐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