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剩女”?
“剩女”这个词对女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你心中剩男、剩女是什么样的?
“剩女”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
“剩女”,即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一群在婚姻上未能得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 “白骨精”,即白领、骨干、精英。还有人将其称为“3S”女人,即单身、70年代出代出生、被卡住这三个词的英文字母开头都是“S”。“剩女”、“白骨精”、“3S”都是对大龄女青年的新称号,也有人把“剩女”中的某一些人称为“圣女”。这是当今时代对大龄女青年的一种调侃、一种贬损,不乏有歧视的意味。
在“网络上、报纸上、电视上,生活中铺天盖地地讨论着‘剩女’的问题。
对于未婚女:
‘剩女’把这拨正是青春勃发、茁壮成长的小青菜儿,一下子给划拉到任人挑拣的烂菜堆里。”“背负着父母盼我们成才的厚望,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起飞的脚步却一下子被挡住了,飞翔的翅膀被紧紧束缚,让我们怎么也迈不过这个坎儿。”“在‘剩女’一词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眼里,女孩儿赶紧嫁个人,比什么都重要。这个世俗的观念会扼杀一代年轻女孩儿的梦想,迫使她们重回到做贤妻良母的老路上去,曾经多少挑灯夜战的努力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才的期待不再提起。”“‘剩女’说法也给男生灌输了不好的想法,想来也是,谁愿意从‘剩下来的’里面挑呢?”“这样优秀的女性没有合适的对象结婚,是男人的问题,怎么又把板子打在她们身上呢?‘剩女’一词就像给她们贴上了一个处理的标签,抹杀掉了她们多年的奋斗。高学历、高收入,放在男人身上那是钻石王老五,怎么到了女生这儿就成了‘剩女’了呢?在我看来,这是‘盛女’啊!”
对于已婚及离婚女性:
“二手女”是指离过婚的女人。甚至有文中称,在这个“闪离”的爱情年代,“80 后”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离婚的高发人群。那些曾经娇纵任性的“80后”小公主,当初只管摆出等男方买房买车的姿态,可一旦成为“二手女”后再度携手婚姻,是喜,还是忧?是否还能依旧洒脱?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段文字应该是出自于那些“吃不着葡萄反说葡萄酸”的人之手,在恋爱场上不如意的人,找不到好女人,以出口恶气为快。如果说,“80后”的小公主是如此,那“80后”的小王子不也是一样的吗?一个小公主“闪离”就会有一个“闪离”的小王子,只鞭挞小公主而不鞭挞小王子,有失公平。将没有找到如意配偶的女人称为“剩女”,甚至恶毒地骂为“败犬”,将离过婚的女人称为“二手女”,为什么这些称谓不加在另一性别头上呢?
就算婚姻好的女性也有人给了一个称谓:“三不女人”,不做家务、不带小孩、不下厨房。但“三不男人”却是指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也就是说,“三不女人”是指那些不愿做传统女人的女人,“三不男人”是指那些在婚姻中“不作为”的男人,俨然比女人“罪”高一等。其思想的轨迹仍然是腐朽落后的传统观念。在家务劳动社会化的大环境下,在职业工作繁忙前提下,“三不女人”有一定前瞻性,而“三不男人”则怎么说也欠合理。
在你心中剩男、剩女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优秀的女人由于具有高学历和高收入,条件优越,自己把自己挑剩了。也有人说,因为她们独立,有工作,有房子,有车子,普通的男人不敢追,优秀男人又不着急,从这种意义上,她们又是被男人制造出来的“剩女”。无论怎么说,她们在择偶场上被“剩”下是事实。
高职位、高收入,她们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但她们在爱情市场中或处于被动状态,或被人遗忘,或有人想爱她但又不敢接近;而她们自己则不像在学业或事业上那么敢做敢为,等待、随缘是某些“剩女”的心态。当然,她们中不乏对爱情要求高、个性强的,她们中的极少数人还可能有过失恋经历。但不管怎样,她们又有什么过错值得被人们议论呢?
“剩男”与“剩女”相反,他们没有主动挑选权,可以说是没有人要的。他们的条件太低,或贫穷,或没文化,或身处边远农村,无论是身份还是地域,他们都处于社会的边缘。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剩男”,而不是指城市中的“钻石王老五”和“潜力股”,或因各种客观原因将婚姻延误了的优秀男青年,也不是指城市里那些不断离婚又不断结婚的喜新怨旧者。如果旧将他们也称为“剩男”,那么其中不乏优秀者。他们只要摆正了心态,或摆脱了客观困境,就不难找到称心如意的理想佳配。本专题没有将这一部分人纳入研究范围,或者说他们不代表我们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剩男”,应该单独加以研究。
综上所述可见,“剩女”因为“优秀”被“剩”;“剩男”则因为太不优秀、无任何长处而被“剩”,无论他们要求如何低,已经没有或很少有人比他们条件更低。“剩女”无人问津、剩男”无人搭理,是婚姻市场上的普遍现象。优秀的男人有很多女人抢着去爱,而优秀的女人却很难得到男人的青睐。“剩女”们在婚姻上拒绝妥协,她们追求完美的婚姻,她们对自己近刻,对另一半要求也高。论相貌、论智慧、论收入,她们不输于任何人,也许就是因为她们太优秀,所以“剩”着;因为太追求完美,所以“剩”着。
以前有人这样调侃“高校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现在高校又传出新的调侃“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剩女。”不由得使人们想到,高校简直成了培养“剩女”的摇篮。看来,高校在如何引导女学生不让自己被“剩”上,应该有所作为。
“剩女”的出现是整个社会进步的表现。其一,“剩女”们不将就,追求真感情,代表婚姻发展的方向;其二,“剩女”的出现是社会进步,她们都是“三高”女性,“三高”女性的出现与存在本身就是妇女发展、社会进步的证明;其三,在一定意义上冲击了封建择偶观念。当然,我们这样评价时,心里还会隐隐作痛,因为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大量大龄男青年,他们是“剩男”的主力军,他们没有挑三拣四,他们才是这次单而论的。无论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剩男”,还是城市“王老五”们,都不能与“剩女”问题相提并论。
“剩女”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个人的一种选择,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出于自愿———享受单身的自由,都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对他人和社会构成任何威胁。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给予个体选择的自由,对不同的生活方式有更多的宽容。金一虹指出:“剩女”的概念不仅是人们观念仍然滞后的产物,也是社会对多种生活方式和个人选择不够宽容、不够尊重的结果。
生活方式是为人服务的,人们选择何种生活方式有自己的自由与权利,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你选择不妨碍他人,不危害社会。比如“丁克”家庭,就不危害社会,是个人选择。尽管目前社会还有不少人看不惯“丁克”家庭,特别是老人对自己子女过丁克生活不理解,但“丁克”家庭正在慢慢地被社会接受与认可。又如,有的人喜欢儿孙绕膝、孩子多多益善的生活方式,但这违背计划生育国策,这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害社会的。独身生活方式与婚姻生活方式是相对应的,人们可以选择婚姻,也可以选择独身,“剩男”、“剩女”是一种独身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