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的1月2号晚,浙江卫视的音乐类综艺《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在一片沉寂中播完最后一期并收官。
如果你不知道这档节目的存在,也不用觉得奇怪。其实,去年的《中国好声音2022》要不是请来刘德华在总决赛助阵造了一点热度,整季也没什么存在感。不过相比之下,《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的热度更接近于0,绝大部分网民都不知道这档节目的存在。
看完整季节目的小编我,想在本文中和大家聊聊这是一档怎样的节目,为什么没有热度,以及究竟怎样做才能兼顾节目质量和传播问题。
《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是怎样的节目?
在去年《中国好声音2022》总决赛刚刚结束没多久,浙江卫视就官宣了一档全新节目《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以下简称《越剧特别季》)即将开播。感到惊喜的小编我这才查了信息了解到,在去年《好声音》最后几期录制期间,《越剧特别季》就已经开始录制了,而且两个节目是在同一个演播厅交替录制的。
这档节目是由浙江卫视出品,中共嵊州市委宣传部、嵊州市文广旅游局、“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特别支持,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专业指导,共同打造的越剧文化传承推广节目,由著名越剧演员茅威涛、方亚芬、陶慧敏,以及音乐剧演员郑云龙担任四位导师。
知情人士告诉小编,节目完全由浙江卫视独立操刀制作,没有像历届《中国好声音》一样交给灿星公司联合制作。此外,就在节目刚刚播出两期后的去年11月11日,浙江卫视官方微博就官宣“越剧特别季”录制收官,不禁让很多网友直呼这有可能是“史上最短音乐综艺”。
既然名字带“中国好声音”,录制场地和好声音共用,节目内容也一定会和“好声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节目模式来看,《越剧特别季》和《中国好声音》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节目总共才八期。其中前四期为盲选,由每位越剧学员依次登台演唱,导师转椅转身,然后学员选择导师加入其战队;中间三期为导师对战,学员依次PK切磋;最后一期为总决赛(暨年度颁奖盛典)。
要说和我们熟悉的《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区别和特点,一共有三个:
第一,深耕越剧这个亚文化圈层,嘉宾为越剧及音乐剧领军人物,学员演唱内容全部为原汁原味的正统越剧;
第二,节目中花了大量笔墨科普越剧知识,介绍越剧发源地浙江嵊州,并组织导师和学员实地走访考察;
第三,整季节目弱化了竞争性,例如导师对战阶段无论胜败均有颁奖,总决赛也并未按照常规做法决出冠亚季军,而是分了若干个奖项,依次颁给一批代表性学员,作为对全员的鼓励。
整季看下来,给小编我的感觉是两个词:专业、精彩。例如,学员既有科班出身的院校学生、越剧团员,也有戏迷票友。他们在节目中共同接受名家导师专业点评。从文化传承角度,节目将传统越剧与现代服化道和高科技舞台技术结合,无论是学员单人表演唱,还是学员合作舞台,抑或是导师和学员合作舞台,都堪称一场视听盛宴,适合静静品味,能让观众感受到传统越剧的魅力,实属难得。
有品质却无热度,被虚假繁荣掩盖的冰冷现实
虽然节目品质得到越剧圈内的赞誉,但难以掩盖节目几乎全程0热度的事实。
节目自去年10月30日起,在浙江卫视每周日晚八点半的黄金时段播出,并在中国蓝TV等几乎所有主流视频平台播出,可以说是全网覆盖。但整季节目在各媒体平台几乎没有上过热搜,就连收官当晚也悄无声息。
第一,从微信指数来看,取12月初至今一个月的数据,《越剧特别季》和同期《时光音乐会》《中国梦之声·我们的歌》《来看我们的演唱会》等音乐综艺相比,热度几乎是肉眼不可见的程度,比早已在两个多月前收官的《中国好声音》的近期热度还要低,让人匪夷所思。
第二,从全网媒体发稿来看,除了几家官媒的PR稿外,几乎看不到任何自媒体的发文。要知道,自媒体通常都是最爱蹭热度的群体,他们的整体消失意味着压根没有热度可蹭(像小编我这样还在分析《越剧特别季》的真心不多了)。
第三,从视频平台更新的每期标题来看,八期节目中有五期标题以郑云龙为看点,有六期把郑云龙的形象放在显著、突出位置,或者作为唯一形象出现。要知道,郑云龙的微博粉丝也仅仅150w,完全算不上流量型艺人,但在该节目中居然成了最大的流量。以郑云龙为各期节目标题,难掩节目0热度的尴尬。
而且,我们都知道郑云龙是音乐剧演员,与越剧并没有什么交集。此次他是以“跨界导师”身份加盟,节目组希望借由他的能力探索越剧和音乐剧结合的可能性。要知道,越剧是一门极其专业、深奥的艺术,所以节目组为他配了一位顾问——越剧名家黄依群老师。因此,有网友诟病说每当指导学员时,真正起作用的都是黄老师;但节目中坐在转椅上的是郑云龙本人,真正的大腕黄依群老师只能退居幕后的小房间观看表演,着实让人心酸,也能明显看出节目组为获得流量的无奈安排。
此外,从视频平台的推荐来看,几乎没有给任何主页位置,每期节目屈指可数的弹幕干净地让小编我都不适应。QQ音乐等音频平台也没有给到任何推荐位。
第四,《越剧特别季》是一档没有招任何冠名商的音综节目,仅有森歌集成灶作为普通赞助方,可以说极其罕见。由于经费紧张,节目制作就显得非常寒酸,除了越剧必备的服化道和灯光音响等舞台效果外,连录制场地都是直接复用《中国好声音》。此外,与《中国好声音》不同,整季节目没有现场乐队演奏,在学员演唱表演时全部使用伴奏带播放。可以说,整季节目几乎看不到多少需要花钱的地方。
在本季节目的收官期,节目找了非常多的戏曲业内名家为其站台发声。例如节目开头就有中国戏曲家协会名誉主席尚长荣老先生对着镜头说,节目“受到了广大年轻观众的喜爱和热议”,这看起来倒像是一句笑谈,更像是节目组的一场自娱自乐,一场自嗨。
定位模糊的节目受众,被抛弃的年轻观众
缘何浙江卫视抛弃了商业性,最终把《越剧特别季》做成了一档几乎0热度的节目?
看完整季节目的小编我认为,根本原因是节目似乎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做的。
在本文开篇已经介绍过,节目是在多家部委级单位指导下,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下开办的,并且由各单位大力组织协调了多位越剧名家及越剧专业表演团体、院校积极参与,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最终才使节目落地。简单来说,是一场自上而下组织的文艺宣传和竞演活动。
考虑到浙江嵊州是中国越剧的发源地,浙江卫视借“好声音”的皮推出这样一档节目,的确是一个创新的思路,这也与国家近几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分不开。不过小编认为,仅仅是加了“好声音”这个IP为噱头,复用了节目的盲选、转椅和战队模式,以为这就是年轻人喜爱的潮流元素,在这条思路上做一档亚文化圈层的音综,未免也太肤浅了。
对越剧有了解但并不十分熟悉的小编我,看完节目的一大感受就是,无论对选手本人,还是唱词、门派、歌曲故事背景都缺乏了解,感觉听起来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即便节目做了充分科普,但最终也一知半解,不能算是产生了兴趣。节目中的一位监场导演告诉小编,他在录制现场几乎都快要听睡着了……
在本季收官期中,越剧导师茅威涛曾提到:“未来5到10年,中国的剧场艺术将会是音乐剧的天下。再古老的剧种也一定要符合当下的审美,符合今天人的生活方式。”在节目中,茅威涛把这个“革新”课题抛给所有同仁们去思考,但很显然在本季节目中,节目并没有带我们找到答案。
如果只是强行植入“好声音”的玩法模式,增加点声光电的舞台效果,再借浙江卫视的大平台进行强势的文化输出,就是“革新”了吗?在节目尾声找一群老艺术家拍手称赞,就是所谓的“高口碑”了吗?年轻观众们对这样的节目内容,显然是不感冒的。
例如在抖音上,虽然节目中的部分视频有一定传播,但本季讨论度最高的话题居然是“那位盲人选手为什么还要戴眼镜?”并没有多少对越剧节目本身的讨论,实在是让人感慨。
我们都知道,任何节目在策划时都要有观众人群定位分析。小编认为,《越剧特别季》这档节目的定位是模糊的,更像是为了宣传传统文化的任务而做。节目中的作品更适合放在春晚这样的舞台展示文化自信,而不适合作为一档商业节目出现。真正关注节目的可能只有越剧圈的戏迷票友(尤其是高龄群体),以及郑云龙的粉丝们。相反,绝大部分年轻观众其实是被抛弃的。
小编我甚至认为,这种“拉大旗作虎皮”式地披上“好声音”外衣的思路毫无必要,并不是高明的做法。
传统戏曲类音综的未来之路:年轻人喜欢怎样的创新?
对于《越剧特别季》这样的传统戏曲类音综的传播破圈问题,其实各大卫视从多年以前就有许多探索尝试。小编找了四个案例。
第一个节目案例是今年央视办的明星研学类戏曲综艺《拿手好戏》。它的模式是从演艺圈选了几十位知名明星分别加入京剧、昆曲、豫剧、黄梅戏、越剧等戏班,让他们跟随王珮瑜、小香玉、吴琼等各地方戏种大师从0学习,最后以汇报演出的形式呈现表演。郁可唯、尚雯婕、黄圣依、李斯丹妮、戴佩妮、张颜齐、俞灏明、王宝强等明星都是综艺中的常驻学员。
例如在节目中,黄龄和张睿搭档,就演唱了经典越剧《梁祝》选段。
但遗憾的是,这档综艺也没有什么热度,主要是这种节目形式的看点就是以明星跨界博眼球,以新鲜有趣为亮点,表演的也都是各剧种经典唱段,并不能让观众真正爱上这门艺术。
第二个节目案例是2017年东方卫视办的《拜见小师父》。节目由《中国好声音》的原始制作团队灿星公司制作,让周深、Selina任家萱等五位明星拜天才孩童为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以户外真人秀加棚内才艺表演的形式展开。例如周深曾跟随两位当时的双胞胎小姐妹陈可心、陈子心学唱越剧,最后由周深在舞台上演唱越剧版《大鱼》,当时非常出圈,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而巧在,当时的双胞胎节目如今也来了《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成为选手。
遗憾的是,因为赞助商原因,《拜见小师父》节目刚播出几期就被迫停播,实在遗憾。
第三个案例是前不久Bilibili“2022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上的一个音乐节目《爵士宇宙》,将《苏三起解》《定军山》等经典的传统京剧唱段以串烧方式巧妙融入爵士乐队的器乐演奏中,毫无违和感。
整个表演看下来,给人极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收获了无数年轻观众的好评,无论是弹幕还是微博都在夸赞“太绝了”。
最后一个案例是去年刚刚结束的东方卫视音综《中国梦之声·我们的歌》第四季中,由萧敬腾和张淇合作表演的京剧创意改编作品《武家坡》惊艳众人,成功让京剧《红鬃烈马》中薛平贵和王宝钏的爱情故事走进年轻观众的视线并迅速破圈。这是一个值得浙江卫视深度思考的案例。
这个表演也是去年最最出圈的综艺现场之一,收获了年轻人的喜爱,直到今天这首歌依然在各大音乐平台的热搜上。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表示“第一次感受到了奶奶的快乐”。在跨年晚会上,张淇搭档演员曾黎再次表演了这首歌,再次引起热议。
上面四个案例中,其实真正有启发性的是后三个,基本都是在保留传统戏曲韵味基础上,融入当今主流或新潮的音乐形式,进行充分的创意探索和曲风融合,最后诞生出了颇有实验性的新美学作品。
回顾本季《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虽然有几个作品看得出节目组也在朝着这方向探索,但思考深度还是太浅。
例如在第一期,越剧袁派花旦赵心瑜用吉他自弹自唱了一首越剧曲目《断肠人》,熟悉的乐器瞬间就拉近了与年轻观众的距离。
又如本季导师战队PK中郑云龙战队的越剧脱口秀表演。郑云龙导师发挥其音乐剧所长,让两位学员把越剧唱段、彩旦表演和吉他弹唱、喜剧小品相融合,颇有百老汇的感觉。
再如收官之夜中,茅威涛老师带领学员表演的《江南好人》创意舞台秀。
虽说以上几个节目都有创意,但如果真的决心做成一档全民喜爱的爆款节目,距离还很远。很显然,浙江卫视现在还并没有这样的勇气和毅力。弘扬传统文化和找寻市场商业价值终究需要有一个平衡点。传统曲艺想要破圈、走入大众视线并为其所接受,需要在节目形式、音乐本身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例如,越剧音乐的呈现,是否可以像湖南卫视《春天花会开》节目一样,让传统歌手与新潮编曲人混搭组队,碰撞出全新的音乐火花?是否可以像某平台两年前的音乐综艺《中国潮音》一样,把各种传统器乐、民间艺术和最新潮的电音、摇滚等形式相结合?这都是值得越剧从业者思考的。
+ + + + + + + + + + +
结语
抛开一切的外壳包装,无论舞台再绚丽,赛制再有趣,玩法再有创意,都只是加分项。包括越剧在内的传统戏曲综艺要想找到未来发展路径,只有从音乐本身的实验出发,才是重中之重。若能在保留传统曲艺的原汁原味基础上,结合当代音乐的编排使之重新焕发生机,才是打开新局面的钥匙。
+ + + + +
本期话题
· 怎样的越剧表演形式会让你喜欢呢?记得写在评论区。
我是小猿,
在视频时代依然坚信文字的力量。
全网同名,转载请私信联系。
欢迎关注、点赞、收藏,第一时间获取原创文章。
原创不易,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