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成为更好的妈妈,很多人从刚查出怀孕时便到处找妈妈圈子学习探讨关于宝宝的一切,无论是孕期的检查还是产后宝宝的护理,无一不用心学习摸索,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样,每天问不完的问题,特别容易玻璃心,只要牵扯到宝宝,怎么都冷静不下来……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贝能够健康成长,身高、体重、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发育及社交行为等等,不想听到儿保医生说这里那里不合格,我也一样,以至于早期儿保的结果每次都让我惴惴不安,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身体有问题,母乳提供不了宝宝丰富的营养……直到后来不断的学习更新儿科知识,接触了循证医疗理念,这才安下心来静待花开。其实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规律,不要拿宝宝和别的孩子对比,关注宝宝自己的生长节奏,不做焦虑妈妈~下面结合我自身的经验谈一谈关于“生长发育迟缓”的一些看法。
【如何判断发育迟缓】
这个命题只有专业的儿科医生才能给予专业的回答。宝宝发育具有差异性,但大范围是有界限的,即一定范围内的平稳发育,如果长期超过界限是需要就诊儿保医生进行发育评估,从而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
大运动方面:比如宝宝超过三个月还不能抬头、一岁时不能站立、一岁半不会行走……这些超过下限范围的大运动能力有明显落后或无法完成,可以咨询医生检查是否存在发育迟缓的现象。
精细动作方面:超过三个月不会抓握东西、一岁时不会用手指物体、两岁时无法摆弄小物件……用到手的很多动作无法完成,可视为精细动作发育缓慢。
语言方面:两岁仍不会说词语、三岁以后不会句子甚至不说话……不盲目自我安慰“贵人语迟”,要排查宝宝自闭症和听力方面的可能。
社交行为方面:超过七个月不喜欢周围有人、两岁对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不感兴趣……这个需要爸爸妈妈付出更多的陪伴和疏导,是什么因素导致宝宝不愿过多社交,在排除宝宝性格等非病理性原因之后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曾经焦虑的我】
童宝出生时7斤,新生儿健康评估结果也都不错,但我生产完三天一直没奶,在医院时仅靠每天30ml的配方奶喂养。后来出院回家好不容易各种办法有奶了,也只是勉强够吃,42天儿保体检,童宝居然只长了1.3斤,跟同期出生的其他宝宝比我们倒数第一,于是我开始焦虑,苦苦追奶的同时在医生建议下混合喂养,但是体重和身高仍然落后,童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一度让我陷入自我否定的痛苦之中,认为是自己喂养条件不好导致的,直到后来遇到循证医疗理念和卓正的儿保医生。
【学习知识后淡定的我】
生长曲线是宝宝身高体重发育的动态记录,自从接触循证医疗,我学会了看数据,后来在儿保医生的观察了解下发现童宝一直在沿着自己的生长曲线平稳的发育,是比较好的健康生长状态,虽然曲线水平为3%左右,但每个宝宝有自己的节奏,童宝就是典型的遗传曲线风格,受我和童宝爸小时候发育节奏缓慢影响,因此也是个偏落后的慢节奏宝宝,身高体重都会比同龄宝宝小上一截。在学习喂养、睡眠等多方面知识以后,我的内心变得温和淡定,定期儿保和医生保持高频交流也让我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来不觉得做父母是一件易事,要学习掌握的东西很多,越学习越通透,面对宝宝生长发育就越心知肚明。
发育迟缓的定论需要专业医生评估诊疗,作为父母我们首先需要做到不焦虑,不盲目比较,不偏听偏信。如果很不幸我们遇到了发育迟缓相关问题,可以参考以下几点调整心态并在医生指导下接受专业治疗。
1.大运动发育
在宝宝情绪和身体条件允许下适当增加锻炼,比如抬头、翻身等,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并鼓励其运动;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告诉他做出动作是可控的安全的,比如走路;通过亲子游戏来锻炼宝宝对于身体动作的运用,比如蹲起和坐下……病理性的问题除外,需要专业医生评估治疗。
2.语言发育
持续性的输出和引导尤其重要,很多家庭父母本身话就很少,宝宝接收的信息也会少,语言发育迟缓情理之中。多和宝宝说话、多问提问式语句、多介绍身边一切可见的事物等等,鼓励宝宝表达情绪和意见,引导宝宝回答问题,加强亲子对话频率,这些都能一定程度上刺激宝宝语言发育。病理性的需要注意排除宝宝自闭症倾向及其他问题。
3.精细动作发育
同样需要多加锻炼,拣拾黄豆、捻头发、玩串珠游戏等,可以就地取材也可以购买教具,手指用的多了自然更灵活一些。平时可以带宝宝出去多触摸一些事物,增加手部敏感度,不过分阻止宝宝探索事物的行为,即使宝宝把房间弄的很糟糕。
4.社交行为发育
大自然是最好的朋友,利用闲暇多带宝宝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认识美好的世界,让宝宝适应周围有陌生人存在的环境。在宝宝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教宝宝基本的社交礼仪和规矩,活泼礼貌、不吵不闹。
5.父母坚持学习
学习并及时更新儿科知识是当代父母很重要的一个能力,也是我们面对发育问题时的行动指导,更是我们不焦虑的底气。相信自己的宝贝,配合医生的建议,我们通过努力和坚持一定可以改善相对落后的情况,同时也要科学的尊重宝宝自己的发育规律。
每个宝贝都是天使,守护者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