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第八章·镜中花水中月———唐玄宗梅妃
在褚人获的《隋唐演义》里,李隆基的前生是上清境的孔升真人,杨玉环的前世则是被他点化的仙鼠。两人的缘分是在仙界就注定的,颇有些的草木前盟的意味。既然有草木前盟,那么也少不了金玉良缘。所以褚人获又给李隆基添一段仙缘,他将李隆基被贬下人间的原由写成了孔升真人因思凡心重,无事与蕊珠宫仙女调笑。由此,不仅孔升真人被贬了下凡间,与之调笑的蕊珠宫仙女也无端受累跟着被贬下了凡间。这位被贬下凡间的蕊珠宫仙女变投胎做了李隆基的梅妃。
梅妃,其人不见于正史,但是后世笔记小说中梅妃其人却频繁出现。最早记载梅妃故事的是宋代无名氏所撰《梅妃传》。按着《梅妃传》提供的信息概括来说:梅妃本姓江,是福建莆田人。她父亲叫江仲逊,世代行医。她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取名“采苹”。开元年间,高力士出使闽、粤一带,高力士见其貌美,就将她带回了长安并将她献给了李隆基。而后,善于文词的她在李隆基身边很是得宠。因为她生性喜爱梅花,所以她住的地方,栏干内外,都要种几棵梅树。李隆基因为她有这个爱好,就戏称她为“梅妃”。后来杨贵妃进宫,梅妃就秋扇见捐失宠了。被李隆基迁入了上阳宫之后,梅妃先是做了《一斛珠》来劝谏李隆基,后来她又写了《楼东赋》自寄情怀。李隆基并没有因为梅妃的才华回心转意。直到安禄山起兵,李隆基弃都出逃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想起梅妃。于是,梅妃在安史之乱中遇害。待李隆基重返长安时,他才想起了梅妃。知道了梅妃的死讯后,李隆基痛苦欲绝。
由《梅妃传》来看,在杨贵妃来到李隆基的身边前,梅妃可以说是李隆基之前最为宠爱的妃子。在杨贵妃出现,虽然梅妃失宠了,但是她高洁矜持的个性和杨贵妃轻挑奢靡的做派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后世不少的文艺作品大都沿用了这一思路。梅妃的形象就像是杨贵妃的一个正面的影子。比起轻浮的杨花,高洁的梅花自然博得了不少文人墨客的青睐。于是,象征高洁矜持的梅妃和杨贵妃一样都成了李隆基后宫中被人热议的人物。
但是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梅妃传》,很快就能发现梅妃其实是文人墨客制造出的一个镜中花水月的幻影。首先根据现有的史料,高力士本人根本就没有在开元年间出使过闽,粤。所以说高力士出使闽、粤,遇见梅妃,将其带回长安献给李隆基。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其次,梅妃若真有其人在开元年间十分得宠的话,恐怕新旧《唐书》也不会只字不提。最后,《梅妃传》本身就是疑问重重,关于它的作者就是一个迷。据说《梅妃传》最早的故事蓝本来自南宋嘉定年间一本叫《莆阳比事》的笔记,其中载有一条《梅妃入侍》的故事。从南宋到盛唐相隔年代甚远。这件中间关于梅妃其人几乎没有什么,尤其是在唐代根本就没有任何记载。可以说梅妃其人是宋代文人制造出来的一个文学形象。
然而,这个文学形象未必完全没有原型。开元初年,李隆基的后宫里确实有一位学识见长的妃嫔。她就是柳婕妤,其人出身高门,以博学多闻受到李隆基格外的敬重。但是柳婕妤应该没有活到天宝就死了。《梅妃传》中,天宝时期杨贵妃所嫉妒的梅妃,原型很可能是天宝时期被调入上阳宫的宫人。白居易在《上阳白发人》中云:“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这些被杨贵妃调入上阳宫的宫人,据说都是后宫中极有姿容的人。
关于《梅妃传》中说江采苹,九岁就会吟诗。这条又有几分像唐太宗的贤妃徐惠。徐惠按着唐书说法,其人四岁的时候就会背诵《论语》、《毛诗》,八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徐孝德让她模拟《离骚》以小山为篇作一首诗。结果,八岁的徐惠真的写出了一首绝妙的小诗: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顿时,徐孝德被自己女儿的才华给震惊住了,知道自己女儿终有一日会被众人所知。之后,没几年徐惠以她的才华为名于世了,接着她就被唐太宗召入了后宫。
说起来《梅妃传》中说江采苹的父亲江仲逊见自己的女儿九岁就能吟诗,他的惊异程度也毫不逊于徐孝德,由此给女儿取名采苹。除此之外,作者假托江采苹这个虚构人物之名所写《一斛珠》:“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词也有颇有几分徐惠所写《长门怨》中:“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的意味。也许梅妃这个文学形象中也夹带些初唐的后宫才女徐惠的身影吧。不过,徐惠在唐太宗的后宫里一直都算是比较得宠的,从未有过秋扇见捐的时候。相比之下,江采苹那秋扇见捐的命运着实也有几分神似汉成帝班婕妤。早年班婕妤在汉成帝那儿也算是宠冠后宫的人物,只是后来汉成帝有了赵飞燕姐妹,班婕妤也就失宠了。而过程有些与《梅妃传》的江采苹相似。
唐宋的诗人也有会拿杨贵妃暗比赵飞燕,从而刻意将赵飞燕的对手班婕妤一些典故暗自转化到江采苹这个虚构人物身上也是有可能的。
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梅妃本是一个文人塑造的一个文学形象,但是因为她的故事生动惹人怜,所以她传流度盖过了那些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后妃们。9"�{3�7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