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三位一体
以会计管理为主搞好教学和科研
(此稿是1994年省财政厅在辉南县召开的全省财政教育工作会议上本人代表松原市扶余区财会职工学校的发言提纲,后发表在巜吉林会计》刊物上。)
1987年,省厅要求各县(区)财政局都要建立会计事务管理机构。在这之前,我县的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由财会学校一名副校长兼管,为了保证会管工作的的连续性,县局决定,从学校选派两名有会计工作实践经验的教师到会计事务管理股,由以前兼管会计事务的副校长兼任股长。这样,一个行使机关行政职能的会计事务管理股,与学校合属办公,组建成了县财政局会计事务管理机构。
现在,一晃七年过去了。期间,扶余撤县变市,又撤市变区,我们的会计事务管理股也变为会计事务管理科。对于会管科坐在财会学校是一条成功的经验?还是一条失败的教训?众说纷芸,莫衷一是。
毕竟我们还是走过了七年的实践历程。下面,就我们如何坚持管理、教学、科研三位一体,促进教学改革和财务会计改革的情况介绍一下,并以此做为一个耙子,请会管工作的同仁们共同评论“三位一体”的功与过、是与非。
一、管理与教学
在全省,属于政府行为的财政局会计事务管理科坐在属于事业单位的学校办公的有三分之二县区。自打改革开放以来,财务会计的改革动作比较大,国家每出台一项改革举措,都牵涉财务会计的同步改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某项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贯彻执行在先,而教学内容的调整往往滞后。如何在教学和管理中缩短这个“时间差”,使财会教学的办学规模、培训方式,教材、教法适应飞速发展的形势需要,已经成为我们重点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近几年来,面对迅猛发展的财务会计改革的形势,使我们越发感到,能否迅速、准确地把新财务会计制度快速反馈在管理的教学中,并成为广大财会人员的共识,是我们缩短时间差,加快改革步伐的关键问题。特别是按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财务管理的要求,会计工作已经不能总是停留在记帐、算帐、报帐等事后反映的职能上,而是要参与管理、参与控制、参与预测和决策,这就需要广大财会人员能够比较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现代化财务管理知识,不仅要掌握会计改革前的情况,而且要掌握会计改革后的规定要求,搞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过渡和衔接,使他们都能成为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管理人才。
基于这种考虑,近几年来,我们每当接到省财政厅“会”字头文件,首先组织全科人员和教研室同志进行学习研究,然后有针对性的向基层转发,并及时在教学中进行渗透。
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中,我们大体上是采取了以下两种办法:
一是针对中函教育教材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及时修订的特点,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灌输即要“近水楼台先得月”要求学员掌握,又要温故知新,不能丢掉书本上的内容,以顺应考试。今年六月份,正当组织中函班学员期末考试复习中,我们接到省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取消“利润分配”中的“应交所得税”二级科目,增设“所得税”和“递延税金”一级科目的文件。于是,我们在教学中,及时向中函学员说明了这是国家为适应税制改革的需要对会计科目所进行的必要调整,因此,我们要求学员一要对这项新内容必须掌握;二要对原书本上的处理方法暂时不能忘掉;还要遵从考试内容的要求。这样做,不但使学员进一步加深对原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也能掌握国家出台这项改革的决策意图。
二是针对财务会计制度的全面改革,进行大规模的应急培训。去年三月份,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在7月1日正式施行。这两项制度,改变了长期以来按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经营方式制定财务会计制度的办法,以及对国有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管理过严过死的状况,并采用了建立资本金,提取坏帐准备金、实行制造成本法等一系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制度。这两项制度的颁布施行,是我国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为了使广大财会人员迅速地了解我国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进程和内容,加深理解制定“通则”和“准则”的目的和意义,准确地掌握各项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方法,我们利用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场地、办学条件优越等有利因素,从四月份开始,对全区一千五百名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培训。首先,我们送派七名同志分三批参加省厅会计处组织的“两则”及新会计制度师资培训班;然后对培训工作做了总体规划,把会计管理科和学校教研人员统一编排在培训班中,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先后在校内举办了八期培训,在社会上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六期培训,为七月一日顺利接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管理与科研
学校除了承担会计事务管理的行政职能以外,还担负财政学会、会计学会、珠算协会的常务工作,也就是说,通过会计事务管理这个纽带,把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紧紧捆在一起。管理不仅促进了教学,而且也带动了科研。
从一九八八年开始,为了广泛地开展财会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会计学术交流活动,由会管科牵头创办了《财会简讯》内部刊物,开辟了“经验介绍”、“财会信息”、“会计辅导”、“会计制度解答”等栏目。通过创办这个刊物不仅为全区财会人员提供了一方科研园地,成为会管科联系基层广大财会人员的纽带,而且也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惯例还有很大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两年来,国家对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今年开始,国家为了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又推出了分税制的财政体制,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给我们基层的会计事务管理部门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压力;国家的改革政策要迅速传达到基层企事业单位,并要把贯彻实施情况向上级反馈;财会教学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财会理论研究工作还要及时跟上去,探讨出新制度下基层工作的对策。因为我们深知,财务会计改革既是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
今年年初,省厅给我区布置了“在分税制条件下,如何加强乡镇财源建设”这样一个科研课题。接此文件后,由会管科农财科两个科牵头,组织学校教员、财政、会计学会有关成员共同研究和探讨实行分税制后为何正确理解和认识中央财源和地方财源的关系;如何确定乡镇财源建设的方向;如何开拓效益型财源;如何强化乡镇财政基础建设等问题,使大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明确;只有把区域经济的发展纳入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来考虑,才能处理好中央财源与地方财源的关系。近期收入和长远效益的关系。我们把上述研究成果形成论文以后,不仅受到全国财税、金融改革研讨会的高度评价,而且也在省内外许多刊物上转载。
三、从我区会计管理、教学、科研的现状,看“三位一体”的强大生命力
综上所述,由财政部门主管的财会职工学校,能够从当前改革的大气候中,建立起一个管理、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柜架结构,是县(区)级财会学校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扶余财会职工学校七年来坚持走“三位一体”之路的实践,不但尝到了甜头,而且也看到了它的广阔前景。归纳起来,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学校兼有管理、教学、科研的职能,符合中内“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学校领导一专多职,教职工一职多能,节省了人力,克服了人浮于事,顺应了当前政府机关改革的大气候。
2、财政局会计事务管理科与学校合署办公,是转变机关职能,由单纯的管理型变为综合服务型,不仅是一种过渡性尝试,而且也为其他有关职能部门的改革创造了一个先例。
3、会管科和学校人员在工人中的直接衔接,使管理和教学有机结合,会管科通过掌握全区财会人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职称(职务)评定情况,能有针对性的运用行政手段强化学习和培训任务的完成,促进学校加速运转、开展多类型、多层次、多学科的教学活动,这对对提高财会教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推动财会教学改革起到一定作用。
4、学校实行管理、教学、科研三位一体,使科研活动信息灵,反馈快、基础牢。会管工作可以通过学校这个阵地协调方方面面关系,为科研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科研活动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为实现经济上新台阶的目标,加快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进程,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