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看一眼题目,觉得非常有趣。而书籍的内容,却蕴含“有趣”之外的精彩——有方法、有深度、有干货。
作者宋怡慧说:“学校应该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地方,没有一个人可以在找不到天赋时,就离开学校。老师工作是让你们天赋只有后,学会爱别人也爱自己。”这句话,充分展示作者“阅读与书写”的人生信仰,也充分展示了本书想要传递的精神。她不是强行布置给学生阅读什么书籍,而是自己用阅读体验人生并言传身教,最终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寻找方向。
而其实,通过此,让我深深觉得,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好书,值得用阅读本身去充实内容,也值得被自己和别人品读。当真是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给阅读吧。
一、有方法:关于阅读的15大疑问解读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在开篇,作者就在针对多年进行阅读推广中,老师和家长遇到的最高频、最常见的15大疑问进行了充分翔实的解答。内容包括培养阅读习惯的动机方面,如“只要培养出阅读习惯,功课就一定会变好吗?”、“有阅读的习惯,孩子就一定很会写作文吗?”;书籍选择方面的,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选书吗?”“选书有指标吗?”;阅读方式方面,如“影像阅读算不算阅读?”等。
由这15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作为“业内人士”的专业态度。这里说的“业内”,是因为宋怡慧一直致力于阅读推广,而且长期奋战在为“青春期”孩子推荐好书的一线战场。“青春期”的孩子们,给人的第一印象莫过于“叛逆”。而在《育儿基本》中有提到过,没有真正的“叛逆”一说,不过是父母的成长速度跟不上孩子的而已了。
这,对我触动颇大。我们都经历过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成长”,奔放而迅猛。宋怡慧作为孩子们的教师,也一定深谙其道,并能用阅读提升自己,同时引导孩子。一如她在书中所言:“阅读一本书,并与之对话、分享、讨论,是阅读推广者最重要的使命。透过一本书,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始对生命、对自然、对人群、对价值观进行分享,许多观点都会在书与人对话的过程中凝聚而出。”
二、有深度:通过阅读来让孩子学会迎战未来的27种能力
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传承和教养也是。通过阅读,却可以对“孩子们巨大的生命困惑”进行润物细无声的解答,包括人际关系、面对失败、找寻自我、爱情、学习、友谊等种种。这些“道”,都承载在《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里的一个个小事件和小故事中,娓娓道来。让人觉得虽不是“传道受业”,却也能在轻松翻页中实现“解惑”。这也是的作者主要使命——“我的工作就是要看遍所有适合你们阅读的好书,然后把它买进图书馆,让它成为你们的生命之书,这是这份工作最两人钦羡的亮点。”
而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牵起孩子的手,一起阅读”。因为关于陪伴、温暖、视野、和解这些永恒的“人性话题”,我们和孩子一起,也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路上,不是吗?而萧伯纳也说过:“别给孩子一本你自己都不会读的书。”我相信,和孩子一起阅读,燃起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行动力,更有为人父母的助推力。
三、有干货:精选 300本足以让孩子、父母或师长阅读的好书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此书的另一大看点,就在于当中的“怡慧书单”。这份书单,精选300本足以让孩子、父母或师长阅读的好书,按照主题形式展示,内清单详细至出版社。
我之所以觉得这份“书中书单”,是纯干货,值得借鉴。并不是,我就想为孩子囤书了。宋怡慧老师在书中说:“没有一个人能一直躲在自己的舒适圈,无风无雨也无晴,就像我必须为你们挑战自己,尝试去阅读过去很少涉猎的书籍一样,面对人生的挑战,勇敢地前进,才能享受生活起伏跌宕的情趣。”她面对的孩子数量,是“受众”,100个孩子,会有100种情况。感叹她能将合适的好书,引导每一个年轻的灵魂,这是化零为整的人生引领。
不与宋老师比肩,但我着实想把自己先变成一本耐人寻味的书。我看过的书,将体现在我的谈吐里和举手投足间,影响着我的孩子;而用阅读实现胸襟的无涯,则是我用阅读丰盈自己,并传承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大江健三郎在《为什么孩子要上学》里说:“如果连大人都不信有美好的未来,却要孩子们相信明天会更好,这无疑是不负责任;不过为了下一代,我们大人应该要鼓起勇气,替下一代找寻新的思想之路。”
是呀,用阅读引领的人生,有可以想见美好的未来。而阅读这朵馨香,我和孩子都值得品味。因为,我们也都是一本好书,在阅读中充实,在阅读中臻美。
努力幸运的堡,一位持续学习的妈妈。长期阅读,不定期码字,坚持原创。愿共赴读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