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很想成为一名数学家,但是到底是农村,很多问题没办法得到老师的回答。那时每天也和大部分人一样玩着游戏,也想着自己去写写游戏。虽然学会点编程,但是到底还是儿戏。
初中,看了几遍《福尔摩斯》,便想着成为一名作家写侦探小说。试着写了几十页的方格子,便放弃了。那时也开始试着用游戏机上的Game Basic来写游戏。也在试着去学画画,只是在今天看来似乎到现在也学得不好。
高中,虽然是一个很好的年代,但是毕竟农村还是无缘于好老师。看了几本从同学那借来的《黑客x档案》,便没有心思成为黑客。当时看过RMS、Linux的故事,想着的是如何去写一个内核。读了一堆书后及很多Linux内核代码后,发现这个坑太大了。接着,还是继续去学游戏编程了。后来,试着去搭建论坛、网站了。
大学,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没有人约束你,可以无视地心引力自由地成长。硬件、软件、设计有什么、学什么,虽说是一个二本垫底学校的图书馆,但是也没拿将大部分计算机书看完,只是看了个大概——书还是相碰当的多。尽管相信硬件是未来,但是路还很长,于是就搞Web开发 了。
小学时候,年少无知,不懂什么是目标——有钱买玩具。
中学时候,懵懵懂懂,知道什么是目标——有钱买书看。
大学时候,勉勉强强,算是有了个目标——有钱养家糊口。
工作两年发现很多事情变了,很多还是没变。原本还是可以肆无忌惮地成长,后来只能破8了——到底还是存在地心引力地。尽管中间还出现过负增长,但是到底还是走了出来。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究竟不是遇到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是人有了思想。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总会想试着去探索。在知道自己已经知道的时候,已经发现生活是索然无味地。需要自己去寻找一个新的方向,探索一个新的迷雾。当你把一切解开的时候,你会接受事实,但是下一个谜题呢?
两年前——成长的瞬间
相信每个人都有快速成长的一刹那,回忆起自己成长最快的时候,怕是两年前面试ThoughtWorks。当时对自己能力的定义是可以写自己能想到功能的应用,但是实现上并不敢恭维。有很多代码上的逻辑问题,还有一些设计上的问题。
那一个瞬间,便是在第一轮电话面试的时候——被问到有什么听过『我们公司的《重构》一书』(Martin Folwer是我司,即ThoughtWorks的),接着就是设计模式。突然间火花来了,这不就是我想要的答案么。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并不能写出很好的代码,或者说大家都不能。一开始我们是出于业务的目的来编写代码的。我们完成了业务相关的代码时,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编码到此结束了。但是我们应该可以做更多的事,我们可以对他们重构,以此来提供自己的编码能力。而重构的最后,便是设计模式。
然而,在现在看来这只是从上一上瓶颈到下一个瓶颈的过程。
学习的艺术: 做 -> 阅读 -> 输出
对于学习一个新的技术,或者新的技能,我倒是更愿意先从做开始。将新的技术用于旧的业务,实现一遍才知道他会带来什么好处。而这是在我们阅读相关资料之前做的,毕竟做了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先做再深入学习,这也是IT学习的技巧。
除此,最明显的成长方式就是自己将这个过程整理出来。或是博客,或是演讲,而这有一点不是很好的是,它会花费你一定的时间。而输出便是最好的输入。
Do It -> Get It -> Output
算是我所理解的深入学习的方法。
架构演进
除此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是,架构演进。
原本我们只需要一个可以工作的代码,接着我们发现只是工作的代码就会有问题。我们就需要测试来帮助代码正常工作。当我们的产品上线后,我们就需要一些数据来分析当前的产品,并做出一些改进。 在我们不断改进地过程中,由于人员的流失,使得很多代码已经没有人维护,或者有一些库没有及时更新。系统转而变成了遗留系统,我们不得不对他们进行重构。
周而复始,我们在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尽管新的技术会使技术相关的业务更简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的根本问题是团队合作,但是这不也是工程领域通有的问题。
一个人快,一群人远
人与团队不同的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可能会比整个团队的人的合还快。但是一个人很容易走不远,而一群人则可以走很远。
毕竟人不是机器人,我们不可能一直工作下去,人是容易累的。而好的团队合作则可以帮助互相之间更好的成长。
技术的偏见
在学校的时候,一点儿也不喜欢Java。后来才发现,我从Java上学到的东西比其他语言上学得还多。如果Oracle不毁坏Java,那么他会继续存活很久。我可以用JavaScript造出各种我想要的东西,但是通常我无法保证他们是优雅的实现。
过去人们在Java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或在架构上,或在语言上,或在模式上。由于这些投入,都给了人们很多的启发。这些都可以用于新的语言,新的设计,毕竟没有什么技术是独立于旧的技术产生出来的。
人们总会对别人使用的一些技术存在偏见,而这些偏见多数并不是因为他们总结出来的。而是出自于别人的总结,正是这些总结导致了一代又一代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