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到尘埃里,独自悲伤,独自自赏。
10岁之前,顾轻舟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10岁之后,顾轻舟成了一个内向悲观的女孩。10岁是一个分水岭,对顾轻舟来说,是她痛苦回忆的起点。
顾轻舟的一家都是农民,几十亩田地,有一大群羊,顾轻舟也有几只相处极好的小羊朋友,每天可以和她一起捉迷藏,送她上学。顾轻舟也很够义气,放了学会背起竹筐上山割草喂她的羊。后来,国家开始禁牧,在顾轻舟惊天动地的哭声中,爷爷把所有的羊都卖掉了。小顾轻舟和她的羊告别,她哭,羊也哭。
这并不是顾轻舟悲观难过的分水岭,在顾轻舟10岁那年,家里突然发生了变化,一家人不再和睦,家里不再有欢声笑语。每天都是无休止的吵架,和一个个夜里,妈妈的低泣。这才是顾轻舟最难过的事。
家里没有了快乐,她的生活中也没有了快乐。顾轻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自卑开始在顾轻舟小小的心里生根发芽。
终于,在一次家庭大战中,顾轻舟彻底封闭了自己。她记不清事情的开始和结束,只记得满地狼藉,斑斑的血迹,扭打在一起的模糊的面孔,和一旁无助又惊慌的妈妈。那次之后,她的世界里没有了色彩。
村子里没有了学校,顾轻舟只能走10多里的山路去别的村子读书,和高年级的姐姐住在一起,每天吃的饭是生的,经常被高年级姐姐“照顾”,可即便是这样,顾轻舟依然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好的,因为这样的苦总要好过曾经,眼睁睁的看着生命中最亲近的人麻木的彼此伤害。
小学毕业后,爸爸妈妈搬离了村子,来到县城,顾轻舟曾以为,和爷爷奶奶、姑姑分开后的生活可能会是开心的,至少不会再有战争,但是,每天迎接她的,却是妈妈那一张被水洗过一样的脸。是的,她的爸爸开始酗酒,每次喝醉酒回家,都要和妈妈吵架,后来,顾轻舟习惯了这样的吵架,就像电视剧中的插曲一样,没有起因,也看不到终结。只有循环。
顾轻舟开始写小说,写各种能够让她寄托的东西。她的小说在各个班级之间传阅。只有顾轻舟知道,这小说,这故事,才是她最痛苦的灵感。
后来,开始流行打耳洞,流行传纸条,流行早恋。顾轻舟背着妈妈偷偷去打了耳洞,也在数学课上和坐在前面的班长穿小纸条,商量下午的值日能不能不做。可唯独恋爱,顾轻舟始终不敢去尝试,不是不爱,是不敢爱。直到多年以后的现在,顾轻舟也清楚地记得他清爽的脸和温柔的照顾。每次想起,都闷的心口生疼。
顾轻舟最在意的,是她的家,曾经那个贫穷却温馨的家。为了挽回这个家,顾轻舟付出了很多,也放弃了很多,付出了生命,放弃了自己。
16岁的天空,对顾轻舟来说是铅灰色的,看不到生的希望,当她把一瓶又一瓶的彩色药片送到嘴里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她希望能够让爸爸清醒过来,哪怕清醒一点点也好。
结果当然是失望的,再次睁开眼睛,看到的是爸爸拿着酒瓶的手以及妈妈哭红的双眼。
转学对顾轻舟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因为这样她又可以离那个支离破碎的家远一点,可是最后,顾轻舟的高中还是又回到了县里,因为无论怎样,她都放不下妈妈,她清楚地记得服药那天妈妈看她的眼神。让她觉得比死都要难过。
新年的气息越来越浓重,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新年的快乐和满足,可是顾轻舟却讨厌过节,讨厌到骨子里。为了让爸爸少喝酒,陪陪妈妈,陪陪这个家,顾轻舟当着爸爸的面喝光了家里所有的酒,那是顾轻舟第一次喝白酒,那年她19岁。白酒的刺鼻的气味直窜她的脑袋,嗓子里满是辛辣苦涩的疼。
那个新年,顾轻舟没有回家,北方寒冷的冬夜,却给了顾轻舟一个最大的拥抱。
妈妈就是在那个新年离开了家,当妈妈问她要不要和她一起走的时候,她真的很想和妈妈就这样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离开这个满是白酒气味的城市。
那天晚上的路灯格外的亮,她看着载着妈妈的出租车在她面前一点一点变小,变模糊,顾轻舟忽然想不起了妈妈的脸。那天是大年初一。烟花在寒冷的夜空中开出了一朵朵漂亮的花。
妈妈离开的那年,顾轻舟过起了流浪猫的生活。爸爸恨顾轻舟,认为是她故意瞒着妈妈的行踪。她没有钱交生活费。出了班主任老师的照顾外,她吃了很久的馒头。这让她突然想起来,曾经,她也是啃了两个月的馒头,才攒下钱给妈妈买了一个戒指。那是她做过的最开心的事,比给她的小羊朋友割草还要开心。
再见到妈妈的时候,是和爸爸办离婚。
再后来的很多年后,爸爸妈妈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可是顾轻舟却还是一如既往。
一个人悲伤,一个人自赏。
无意中看到这句话:
听故事的时候,总喜欢眼巴巴的问 后来呢、
当自己成为说故事的人 才发现
后来 后来几度泪凝于睫
是真的真的说不下去了。
我可以想象着顾轻舟的表情,顾轻舟的言语,甚至顾轻舟流泪时的颤抖。可是,我却丝毫无法体会她曾经痛彻心扉的绝望和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