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瓜,2018-2-4】
一、《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读后感:
收获:
1、阅读的四个阶段指的是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小学或初中毕业就要完全掌握这四个阶段了。这四个阶段分别是:阅读准备阶段(小学前)、阅读简单读物阶段(小学一年级)、快速建立字汇阶段(小学四年级)、熟练精进阶段(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
2、强调了阅读准备阶段的重要性,让家长不要在这个阶段搞三级跳。但后面也指出,不能过分重视阅读的准备阶段,否则很可能忽视后面三个阶段。同理,如果过分重视基础阅读 这个层次,也很可能忽视其他三个层次.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度,过,犹不及。在一个阶段或一个层次达标60分或至多80分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下个阶段或层次了。一般情况下,不要在分项上追求完美,因为在规定的时间里,这基本意味着整体失衡。除非你的目标就是搞定那个分项。苦苦追逐一个分项,就算拿到了100分,但时间耽误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其他分项可能不及格,整体也就不及格。如果每个分项都60分,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整体可能有70或80分。这让我联想到古典老师讲过的二八原则,还需要再去复习。另外,他去年的书《跃迁》也列入书单。
3、在基础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有一件神奇的事情:小孩子开始领会到一句话的意义,这是在6、7岁之前就能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了。作者把这种对(文字)符号的理解力,称做人类最惊人的聪明技巧。其实,小孩在很小大概一两岁或者两三岁时,就能理解很多大人的举动,并且能很好和大人互动,比如开玩笑等,即使那个时候他还不会说话。因此,我认为,对符号的理解力只是有本可依的一种具体客观的理解力。而对表情、肢体语言、话语等尚未形成符号的信息的理解力,这些是无本可依的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理解力。而后者这种理解力不该被小觑。前者是读懂一句话。后者是读懂肢体语言。当然,可以把肢体语言也当作符号,如果这样,我就同意作者观点了。
4、基础阅读是该在小学或初中的这种初级义务教育阶段就该培养好的能力,但就是在1970年的美国,高中教育甚至大学教育里,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基础阅读的能力都没有达到。1950年至1970年这段时间里,为了应对相当高比例的学生中出现的无法有效阅读的问题,虽然美国的高中和大学经多努力开设了一些矫正阅读的指导课程,但这些课程几乎都停留在指导基础阅读能力的水平,只是把学生提升到小学和初中毕业就该达到的阅读水平,真正教学生如何进行高层次的阅读课程并没有开展。而本书的重点正是教人如何进行高层次的阅读。
5、高中就应该掌握分析阅读。大学本该掌握主题阅读。而一般大学生是要在大学毕业后三到四年的时间里才能掌握主题阅读。对于大学毕业后上了研究生的学生,如果在研究所的四年里他还在学如何阅读,这是教育的悲哀。本书提供的阅读方法大多都是普通常识,可以用在高中和大学的阅读指导课程里,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超越基础阅读进行更高层次的阅读。
6、 前两章没好好读,这一章好好读了,感觉很有逻辑性,而且前后呼应。哲学是讲世界观和方法论,那本书就是阅读的哲学。在我国现阶段,基础阅读的能力掌握率又有多少?至少我自己都没掌握,这也是我自己为什么阅读速度低下,没法进行高层次阅读的原因。因为基础都没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