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款产品的从0到1,最应该收到重视的就是立项之初阶段。因为只有明确了用户需求,工作目标才能明确,团队才能有条不紊地把项目进行下去,产品才能在这个同质化严重的时代生存和发展下去。有一句话这么说的:“明白做什么”比“明白怎么做”重要得多。
立项之初,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足够的用户需求调研和让人信服的数据决策,站在用户角度同理产品的价值,思考如何可持续地让产品通过解决用户的需求,满足公司的商业目标。
本身一个idea并不值钱,产品设计和运营在严格意义上也没有门槛。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业务逻辑的雷同,争到最后,都很难不走到一条路上去,人类上千年都是原来的人性,贪嗔痴。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同类产品中做得更快,更好,更全面,更符合用户需要,甚至超出用户的预期,然后抢先获取到市场呢?
借鉴高手的方法论
能够设计出足够漂亮的创意是一个方案,当然更多企业更多产品经理更擅长的是什么呢?copy to china对不对,其实对待这种事上,没有对与错,只有利与弊。应该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掌握高手的精髓,解决现在的问题,如何在现有产品上做出更合适优化。人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借鉴,总结和思考的过程。
清楚立项的根本逻辑
为谁解决什么问题 -> 能够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 ->需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个逻辑是项目根本。因为产品提供价值的本质在于:解决用户存在的问题。
一个好的产品方案,应该能够清晰解答以下问题。
平衡利益与用户价值的关系
其实这个主次关系很简单,只有先思考产品赋予用户了什么价值,然后才有资格谈从用户中能获取什么的利益。用户价值永远是放在第一位,这个思维对于任何要做长的生意来说都没毛病,只有满足了“你有所需 我有所应”的底层逻辑,然后才能达到了可持续的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统一。
洞察到用户的真实需求
通常我们看到的表象需求也许是冰山一角,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不在乎真相。这句话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指事物的本质其实并那么容易被察觉到。
从心理学角度,有个名词“确认偏误”解释得恰到好处:就是如果你一旦相信一个东西了,就会寻找支持自己理论或假设的证据,选择性的注意和收集信息(排斥其他不利信息),并按照支持自己的想法或逻辑来解读获取的信息,从而推导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实或真相。其实这个事实或真相是武断的、片面的。
产品经理应该在洞察力方面得多下下功夫,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待一个需求,应该全局化考虑,思考得面面俱到,运用“第一性原理”,挖掘到真实的需求,我觉得这个就是能看出产品经理能力的关键点。所以说采用大量调研,数据反馈,竞品分析,建立用户画像,这一切过程都是为了理解用户需求,定义产品的结果。
整合现有技术资源,提供解决方案
有时我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是怎样被改变的?有人说,是懒人改变了这个世界。人性让我们对自身所处的时代,总是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任何商业模式的根本力量都是来自于需求。
“在汽车没被发明的年代,人类只想要一辆更快的马车” 福特的这个故事被无数人广泛引用形容用户的盲目,其实有失偏颇的。用户其实明白自己想要快的,但是他们缺少一个解决方案。
就算有想出现一个新型交通工具的想法,他们有那个资源能生产汽车吗?但是产品经理有着技术团队的支持,自然要做到理解技术,思考技术的使用场景,思考如何整合资源,提供给用户想要的解决方案。
合适的效率工具,让项目推动事半功倍
很多缺乏开发经验的创业公司容易遇到的问题就是:容易重复造轮子,设计和代码规格不统一,一个项目重复返工,时间大多耗费在修改上面。或者是有流程但是缺乏执行,要么是干脆没流程,吃亏后还不长记性。
为了提升效率,让产品结构清晰化,产品形态统一,确保每个产品每个层次的体验都能得到保证,统一样式组件库,合适的项目管理软件是不可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