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看到一篇民国时期的散文,作者梁遇春,他只活了二十七岁。这是一个让人感伤的年纪。
作者说他最怕的是春天,不 是因为春不美好,也许他是觉得春天太过于美好,美好得不真实。美好得残酷又短促。坟墓旁边年年开遍了春花,宇宙永远是这样二元。窗外花红,我就感到宇宙的不调和,好像弥留病人的榻边听到少女的清脆的笑声。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悲观的态度啊。
不过,也许真正置身在春天温暖的阳光里,在鲜艳的花从中,和满眼的绿色里,他未必真的会有如此的伤悲,这只是作者理性和深刻的思考人生罢了。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人经历过多次的春夏秋冬后,每一次新的春天会有不同的感觉。会带着他过去的人生的经历。那些生命里好的,不好的,已经去的,和将来可能的。都全都涌出心头,在面对一个新来的春天时,心境不可能每次都是一样的。
在春天里伤感,是不合时宜的,但也是最真实的。一个真正有过自己生活和思考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体会,一个真正愿意去思考人生的人,不可能天天开心。因为人生不如意的事毕竟还是太多了。季节是大自然的自动轮回,他不等于是人的自然轮回。人可以在严寒里感觉到温暖和幸福,也可以在春天里感觉到寒冷和凄凉。这就是人和自然,和动物的不同。人不会像动物那样在冬天找个地方吃饱好好睡个半年,天气暖和了自动解锁。
人如果愿意真正的过这一生,就不能不思考。思考就不能不迷惑,不能不痛苦。当然不是说思考就不会幸福。人有自己的节奏,那就是没有节奏,人的生理会随着时间不断改变,也严格符合着自然规律,也会生老病死,也要吃喝拉撒。但人的思想却未必。人的情感也未必。也正是生老病死给人思考的线索和理由,不知来处,不知何往,永远无解的人生,是一个永远也思考不完的问题。哪怕遇到再多的秋冬。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春风仍来,人面何在?人,我还是昨天的我么?我还是小时候那个我么?我还是那个少年么?那些明明都完全不同,但又确确实实地是我。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哪一个是真实的我。其实都是。连我也是个抽象的我了。何况这春天的花,春天的景。没有一处是完全相同的,但又都是一样的春天。
过去的所有,累积成为今天的自己。今天的自己,也是明天的我。没有一刻是可以被抽取的,没有一时是可以被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