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若平,这是我的每日一篇文章,今天是第285篇。 *^_^*
数学是最纯粹的艺术,同时也最容易受到误解。
《万物皆数:从史前时期到人工智能,跨越千年的数学之旅》是一本用说故事的写法,从数学角度理解宇宙万物的书。
这本书樊登读书app上线的第2天,周日(2019.6.30)我的外甥女过来,她即将上小学六年级,我问她数学怎么样,她说不怎么样。然后我说,我们来听一本,让你爱上数学的书吧。我就跟她一起再听一遍这本书。听完我问她感觉怎么样?她说对数学产生了一点兴趣。
法国作者米卡埃尔·洛奈以数学家的眼光追溯历史、审视当下、展望未来,深入浅出地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事从数学角度进行解读,让读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现实世界。
读完这本书,你将会更多、更深层了解到数学是怎么生成的?数学是什么,以及数学家做些什么?
我们以往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智慧所凝聚起来的。缺乏一根清晰的线来穿起这些散落在书本里的“钻石”(人们都说钻石恒久远,读完这本书你对数学的一个又一个的发现,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触?),而洛奈的《万物皆数》就是从数学史的视角入手,以一个个有趣的场景故事带我们重回到人类发明数学的原点,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他带领我们漫步巴黎卢浮宫与发现宫。巧妙地运用历史学的方法,构建了无数历史或现今的场景,将数学从亭台楼阁之上带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将数学之美化为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并将数学的应用清晰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作者的全局观、完整性和前瞻视角,让我了解到,数学本来就渗透在各个学科,是认识万物的基础。这本书挺容易激发孩子喜欢数学的心,小学五年级以上的人们都可阅读。小学生要老师引导或者家长引导孩子看部分章节,初二以上,尤其是高一前如果能够阅读最好了。
哈代(G. H. Hardy,英国数学家,1877— 1947):一位数学家,就像一位画家或诗人,是模式(pattern)的创造者。如果他的模式比画家或诗人的模式的生命更加长久的话,那是因为他的模式是用思想(idea)所造就的。画家用形状和色彩创作模式,诗人则用语词。”“数学家工作的对象则除了思想之外别无他物,所以更可能持久,因为思想随时间受到的磨损比字词要轻。”
哈代似乎采取了一种不妥协的立场,认为数学作品的价值完全由它对数学家产生的美的魅力所决定。“数学家的模式,就像画家和诗人的模式一样,必须是优美的;这些思想,就像色彩或者字词一样,必须以和谐的方式统一起来。
优美性是第一道检验标准:这个世界没有为丑陋数学准备长久的地盘。”数学的优美性,并不因为时间的流失而使其有所减损。2000年前欧几里得关于存在无限多素数的证明,在今天看来仍然那么新颖和重要。(这段文字是百度搜索来的。)
数学家哈代的这段话也正是我读完这本书后对数学的全新的感触。
关于这本书我的阅读历程链接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