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并不陌生,但是我们却离真相很遥远。江郎真的才尽了吗?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握好久,依旧写不出一个字来; 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平淡得一无可取。
江郎真的才尽了吗?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就是鼎鼎有名的文学家,你会相信他会才尽。在这里我根据以往经验推测一下江郎才尽的两种可能:
不思上进
第一种可能就如方仲永一般“不使学,泯然众人也”,可是江淹二十岁的因聪慧超群,成为宋建平王刘景素的幕僚,并随建平王在衮州任文书之职。后因受广陵令郭彦文的牵连,被捕入狱。在狱中,江郎用生花妙笔把自己的哀叹诉诸笔端。不知是建平王爱惜人才,还是江郎的文章感人之至。总之,刘景素览文后,旋即放人。不久,江淹在衮州考中秀才,因为策论文章得到上司欣赏,很快升任巴陵王国左常侍。此后,江淹官运亨通,历仕南朝宋、齐、梁三朝,直至封侯而终。你觉得在当时可以说是翘楚一样的人,怎么会是一个一个不思上进的人呢。
心有魔障
第二就是如大多数电视剧里所上演的狗血剧情一样,莫非是心有魔障?但是江郎聪慧和他的眼光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齐东昏侯永元年,崔慧景因拥兵自重而造反。叛军围困了京城,士族官僚纷纷投身叛军门下,只有江淹称病不出。崔慧景失败后,众人对江淹的明智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萧衍又率兵起事,士族们有了前车之鉴,人人安之如素,而江淹却脱掉原来官服,投奔萧衍去了。萧衍获胜称帝,是为梁高祖武皇帝。江郎获得梁武帝重用,官至尚书左丞,权倾朝野。
江郎为什么要才尽?
如此聪明的一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才华藏起来呢?谁有点文采不想着把他拿出来卖弄卖弄,毕竟这是倍儿有面的事情,何况还是一个大文学家。关于为什么导致江郎后来不写好文,也是有两种说法的:
明哲保身
江淹当时才华横溢,但是要怕表露太多。遭受梁文帝的妒忌,所以蒙讥才尽。并且还编了一个江郎梦中还笔的故事,合情合理的把自己的才华收敛起来。
某一天,江淹在园中凉亭午睡,迷蒙中梦见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枝笔放在你这里己经很久了,是不是应该归还给我了。”江淹一摸怀中,果然有枝笔,拿出一看,竟是枝五彩笔。于是,他就把这枝五彩笔还给了郭璞。谁知一觉醒来,这位曾写出过不少峭拔苍劲诗文的大才子,竟然文思全无,再也写不出五彩缤纷的文章了。
我们看江郎梦中还笔的故事,即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要让别人找不到任何漏洞去辩驳,还有一点点迷信色彩,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借口。
政务繁忙
他当官以后,一方面由于政务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无需自己动笔了,劳心费力,就不再动笔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逐渐逊色,缺乏才气。
也许江淹自己也没想到,一个人在乱世中的生存之道,被后人演变为一个贬义词,嘲讽千年。真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