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聋君说】
每件事都存在第3选择,每个人都有第3选择的能力。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路。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第3选择。
第3选择不是“听你的”或者“听我的”,而是寻找“我们共同的方法”。
简单4步 实现完美的第3选择
(本文已获授权转载,来源微信公众号悦读自习室)
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如果将每天接触到的人进行分类,无外乎以下两种:
一种人无论做什么都在连声抱怨,仿佛一切事情都是被逼无奈,事出有因;
而另外一种人却总是一副神清气爽的状态,干什么都带劲儿,仿佛从来没有过烦恼,并且前者的数量会远远超过后者。
其实,谁不想每天快快乐乐地生活,“没有烦恼,没有那忧伤~”但,他们真的是没有情绪,不知忧伤吗?非也,他们只是换了一种角度来看世界罢了。
这时,估计你该问了,什么叫“换一种角度”?世界不是360度无死角地摆在眼前的吗?如何“换角度”?这里我推荐大家去找一本书来阅读下:史蒂芬·柯维最后写作的一本著作《第3选择》,柯维在书中说“如果你能理解并按照书中的原则生活,那么你将不仅能克服自己的问题,还能够为自己创造一个超乎想象的美好未来。”而这个原则就是“第3选择”。
什么是“第3选择”?
从原始社会开始,我们的祖先就习惯了用原始脑的快速反应来解决各方的挑战:不是“打”就是“跑”。这一习惯延续到今日仍是我们大部分人面对问题的基本解决方式:不是“我的”就是“你的”,非此即彼。虽然我们常说把人单纯分为好人和坏人是不成熟的,但请你扪心自问下:在真实的内心中,你是否还是按照这个方式将周围人进行分类了呢?这,就是思维定式。那么我们的“第3选择”正是在这种定式上,另辟蹊径,找到“既是你的也是我的”的方法,从而将矛盾化解,将压力释放。
什么时候需要“第3选择”?
当你对自己的处境不爽的时候,当你觉得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当你想采取极端措施“快刀斩乱麻”的时候……总之,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苦逼职场上,一旦你感觉到各方压力迎面扑来,“呼吸困难”的时候,不妨且慢行动,让我们换一种思路,来试一试“第3种选择”—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就必须要彻底改变思路!
如何达成“第3选择”?
实现第3选择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完成一个词“协同”。有没有很熟悉?尤其近些年来,“协同”的出镜率越来越高,也没发现它有什么特殊能力呀。其实,我们平时谈到的“协同”往往是在“从上往下”灌输精神的时候出现。而领导口中的“协同”本身就已经变了味道,日久天长就使我们有了一种本能的“免疫”,因而与其真正的含义擦肩而过了。
你见到过大雁南飞的情景么?你仔细观察过雪花的结构么?有没有发现,这些现象的效果都远远超出了一只大雁或者一滴水珠的能力,这,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协同”了。即:整体效能会超过部分之和。
下面我们来看看,要达到“协同”的状态,具体需要怎么做。正如标题所说,需要的是4个简单的思维步骤。这里,先来澄清一个常识:无论你是习惯原始脑还是思考脑,所有的行动都是从认知出发,产生相应的行动,而导致最终的结果。今天,既然我们要改变原有结果,自然就要从认知入手了。
1、我看到自己
这是完成认知的第一步,需要我们能客观评价思维模式对自身行为的影响作用。也许你能说出你的职业,年龄,生活状态,但你能够明了自己的意识是如何支配行动的吗?而你做出的行动会导致什么结果吗?一旦你能“真正”地看到自己,那么你身上的压力,别人对你的期望,以及做事的真正动机就会一目了然了。而唯有不停的追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将自我审视训练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第一步才算胜利地完成了。
第二步就是按照审视自己的模式将他人看清,不仅要看到对方的年龄、性别、职业,还要将对方作为一个特殊的个体所具备的特性、能力与天赋尽全力地了解清楚。而“彼此尊敬”是达成协同的首要前提。
这一步要求我们勇于找到冲突点,而不是采取原始社会惯有的回避或自卫。
4、我和你协同
终于到了达成一致的阶段,经过前面三个步骤不断地寻找磨合,我们发现了解决问题的“第3选择”,顺利地成为了换一种角度审视世界的“乐观人”。一般来说,要达到“协同”,我们需要经过4个阶段:
举一个最小的例子,当航班被宣布延误,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感叹不走运,然后不知所措地呆在机场?还是和自己说:“正好有时间在周围转转,在紧凑的日程中,多出来这么一段空闲时间,还真挺不错的。”而后者就是有效地与“航班延迟”达成了“协同”,实现了换一种角度看世界的目的,有没有很舒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