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拿起一本书,看了一会就发困;或者读不懂,即使硬着头皮读完了也转眼就忘。
怎么办?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赵周老师的便签阅读法,让你摆脱读不懂、记不住的魔咒,轻轻松松把读书效率提升10倍。
最早知道赵周老师(以下简称帮主)是2013年的时候,看了帮主的著作《这样读书就够了——拆书帮职场能力提升课》,对“R.I.A”读书法非常喜欢,对拆书帮的弟子们尤其是参与帮主现场拆书的弟子分外羡慕(外加一点点嫉妒 )。后来老师来公司做《管理沟通》课程的培训,本已打算报名,无奈因工作未能参加,很是遗憾。今日终于通过微课平台,“耳睹”帮主的风采。
分享内容
1.成人学习的误区;
2.学以致用的读书方法
3.如何使用便签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嘉宾介绍
赵周 拆书帮创始人,人称帮主,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邀专家,《经济观察报》、《销售与市场》专栏作家。赵周老师创立的拆书帮在全国有42家分舵,700余位拆书家,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每周深度影响数千人的阅读方式。
破冰之旅
帮主开场讲了一个故事,其著作《这样读书就够了》刚出版的时候,在豆瓣上遭遇抵制,被认为该书是引导“功利阅读”。通过这个故事,帮主强调,他提倡的拆书法只针对致用类的图书。所以,本文提到的阅读,也是指阅读致用类书籍。
帮主金句:阅读和学习之前先分类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
成人学习的误区
1、关于读书效率的认知误区
效率=产出/投入
既然本次分享要谈的是“读书效率”,那么首先需要定义清楚什么是“效率”。帮主给出了“效率”的计算公式,这里产出是指学习的效用和价值,投入是学习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效率应该是产出和投入比决定的。而成人学习的误区就是:
只关注分母,认为一定时间内读更多的书或一定时间内读更多的书并记住,这样读书才是高效。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时刻在冲击着你的神经。经常公众号或其它网站上,是否经常看到这样的文章标题:
《一年读了200多本书,我只推荐这X本》
《我是怎样一年读300本书的》
《如何一年读100本书》
……
诸如此类,另外,关于快速阅读的书籍和课程也越来越受欢迎。于是乎,你慌了,着急了,也忘记了读书的目的开始关注数量了。 在读了一定数量后,却茫然了,这么辛苦读了这么多书,自己怎么没有提高?
所以,读书应该关注投入和产出比,即你将多少书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能力。
2、成人阅读的三个问题
关于国人阅读现状,您可能不止一次看到如下介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12月的调查,只有 24 万人口的冰岛销售了 40 万册书,平均每人每月购买近两本书。法国平均每人读书 11 本,新加坡为 8.3 本,日本为 18 本,美国为 25 本。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以色列):每年平均64本。相比之下,中国人的阅读量扣除教科书之后,平均每人每年不到1本。
但问题开始于:读书为什么这么难?帮主总结了如下三个方面:
(1)想读书,没时间没精力。
(2)读了看不懂、记不住。
(3)有时间,读不下去。
其实这三个问题,对致用类图书的阅读,实际是三个误区。
“没时间、没精力”通常是因为要求自己把书读完或认为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并完成才是对人生有追求的表现。根据“生存余力理论”,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对未来期待高,就需要学习,而学习需要生存余力,但压力大也意味着生存余力的缺乏,从而造成了压力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小知识:
生存余力理论模型(Margin inLife Theory) 是于1963年由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基(Howard McClusky)提出,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Load of Life),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Power of Life)无论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和内部因素构成。用公式来表达,即为:
生存力量/生存负载=生存余力
“看不懂、记不住”通常是因为读书人要求把书本吃透,仿佛有人要考你,你依然陷入以知识(考试)为中心的误区中。这就搞错了学习主体,即使你读懂了书中的内容,全记住了,那又怎么样呢?现在已经没有人出考卷考你了,即便是考,也是在考你的运用。在任何领域和任何一本书中,有很多可以学的东西,但相当多的东西不需要学习。要搞清楚是让书对你负责还是你对书负责。
“读不下去”通常是因为读书人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即人们不明白学习的目的。读书的目的不是一定要读完某本书,也不要求一定要看懂并记住,而是要关心能否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带来行为的改变,去解决问题。
帮主金句:
1、要搞清楚是让书对你负责还是你对书负责。
2、以知识为中心的阅读通常把书当成老师,致用类阅读应该把书当成医生。不是拜其为师,学其一身医术,而是对症问诊。
学以致用的读书方法
经过帮主的讲解,很多听众都意识到自己平时的阅读观念和方法有很多的偏差和错误,那我们该如何读书呢?
方法一:参加拆书帮拆书活动,拆书家指导你拆为已用
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限制,虽然目前拆书帮在全国有42家分舵,700余位拆书家,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但毕竟还是少数人有机会参与现场的拆书活动。如果您的所在的城市或者地区没有拆书帮分舵怎么办?帮主给出了第2种方法,即便签读书法。除此之外,个人觉得您可以参加拆书帮组织的在线拆书活动或者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筹建自己的分舵,说不定还能混个舵主坐坐。这样既锻炼了组织筹划能力,也为阅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
方法二:便签读书法
该方法读过《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或者了解过拆书帮的朋友应该不陌生了。这是一种可视化的记录方式,就是使用全脑思维模式来进行拆读,是 RIA法则(阅读、引导、拆为己用)中的I和A。这个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事实上这就是一种记读书笔记的有效方式。
在使用便签读书法的时候,应该避免如下误区
I: 不能摘抄原文或讲老早知道的信息 ,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进行重述。
A1:不要写非真正的经验或泛泛而谈,一定要写自己的经验(写的过程也是对已有经验进行激活和反思的过程)。
A2:不要写决心或感慨, 必须直接指向行动,必须是清晰的、可衡量、可观测的行动步骤。
帮主金句:决心和感慨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如何使用便签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知识点的三个维度
(1)从一个点开始(碎片化的知识点)
(2)在这个点上加一条经线叫前因后果,再加一条纬线叫适用边界 ,成为二维网格
(3)反思(过去)和行动(未来)
在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中,都是零碎的,很浅的点。在学习过程中,你要根据你的目的找到你的点。因为这个“点”是很浅的知识,你需要通过提问找到这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帮主强调,在问题的过程中,要少问“why”,多问“how”。
上述三点完成后,你就为一个知识点建立了三维网络。但这样仍然是一个个零散的点,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你需要做的就是酱多个知识点触角相连、框架交错、相互支撑,成为立体网络,即成为一个立体结构。这个立体结构是空的,就是建一栋房子,你只是把用柱子和梁把房屋结构搭建起来的,下面还需要你去砌墙,去装修,这就需要砖和其它建材。而对于只是体系架构,最佳填充物是案例,而使用便签读书法写的便签就是最好的案例之一。
2、生成框架的三种方式
(1)从网格到体系
该方法是一个从个体到整体的过程,即将很多相关的个体通过一定的关系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帮主介绍了如何使用便签读书法实现这一过程。首先使用便签读书法建立知识网格,分析每个知识网格之间的联系,并按照一定的逻辑拼连起来,逐步形成一个体系。这个过程描述课简化为:制作便签——拼连便签——形成体系。
(2)从体系到网格
该方式是一个从上到下的过程。具体过程为:
a、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一类课题;
b、然后找到与主题相关的一二十本书,快速浏览,挑其中一本最好的最适合你的(非最全的或者最好的)为框架来源,用便签法从头到尾读,然后使用便签搭框架,形成自己初步的框架;
c、阅读其它书籍,并把知识填充到你的知识框架中;
d、升级你的知识框架。
这里介绍的方法在《王者速读法》这本书里介绍“一周速成专家式速读法”中也有介绍,不过结合拆书帮的便签读书法,可以让这个方法更容易实现,也更容易从读书中获得收益。结合“一周速成专家式速读法”的介绍,个人觉得采用“从体系到网络”的方法应该注意:
a、选择书籍的时候要包含有代表性的书籍、总结性比较强的书籍以及入门级的书籍。
b、阅读其它书籍的时候,要注意你的目的,使用二八法则,围绕你要建立的体系,读必要和重点的章节,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3)从问题出发
从问题出发去追问本质、原因等,最好的方式不是自己问自己,而是使用行动学习法。帮主介绍了梦想赋能班“私懂会”是怎么操作的。
a、一个人提出痛楚而非问题;
b、一群关心他的人在主持人引导下向他提问,禁止使用陈述性的语句,禁止给建议,15分钟到半小时;
c、在主持人引导下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每个人写一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讨论;
d、找出解决问题的目标、现状与差异以及如何弥补差距。
私董会这一组织形态诞生于1957年,由美国威斯康星州企业家罗伯特·诺斯(RobertNourse)与其他4位CEO定期的圆桌讨论演变而来。其面向对象主要在企业家,是一种企业家学习、交流与社交模式,其完美地把高管教练、行动学习和深度社交融合起来,核心在于汇集跨行业的企业家群体智慧,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比较复杂而又现实的难题。
通过帮主的介绍,拆书帮“梦想赋能班”应该是借鉴了这种方式,把企业家的学习会改造成了普通阅读者的学习会。在这个组织里,你就像一个病人,一群医学专家在一起进行会诊,所以你要说你的痛楚,而这群专家会根据你的描述对你进行提问,然后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并向你确认是不是这样,最后经过讨论,确定病因并给出治疗方案。(想想你去看病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个过程?)
上述生成框架的三种方式各有优势和不足,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起来使用。例如,“从体系到网格“过程中,当你使用便签读书法完成输出后,可以使用“从网格到体系 ”中的拼图法把体系完善起来。在“私董会”获取问题解决方案后,您可以使用“从体系到网格 ”或“从体系到网格 ”来完善体系。
3、升级和内化知识体系的三种做法
(1) 对实际应用:反思应用
(2) 对前因后果:写作
(3) 对适用边界:教会别人
这三点很容易理解,反思应用便签读书法就是很好的实践,写作和教会别人估计您已经听过很多次,这里也不再过多的进行解读。
小结
帮主讲了尽2个小时,满满的干货 ,听得过瘾,总结如下:
1、读书,一定要明确目的,这决定了你要以怎样的方式以及花多少时间去阅读它,不同的文章和书籍,赋值是不一样的,有的翻翻看,有的需要去读透了;
2、阅读致用类的书,应该关注投入和产出比,即你将多少书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读书的数量。
3、在使用便签读书法,A2一定要写清晰的、可衡量、可观测的行动步骤,并去实践。
4、使用便签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