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爷尽全力做到百科有求必应。写百科这事儿,就是每周横在眼前的一座大山,根本就不能让鸟爷愉快的码字嘛。此处必须要放上镇宅小怪兽的生无可恋脸。
说到煲汤喝汤这件事,好像大家都还蛮喜欢的。今天就来说说喝汤这件事的起源吧。没错,喝汤也是咱中国人发明的。(鸟爷保证绝对绝对没有影射高丽参国的意思,真诚脸)
好多好多好多年以前,汤是用来泡澡的,羹才是用来吃喝的。至于羹汤二字合起来用,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唐朝了,唐朝诗人王建写的《新嫁娘词》里有这么一句:“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看看这就是咱老祖宗的生花妙笔,“洗手做羹汤”这句到现在还在用着呢。鸟爷的科普自然说的是跟吃喝相关的事。(至于泡澡三温暖搓澡师傅荤按摩啥的,鸟爷这么明媚单纯的少年郎怎么会知道呢对吧。继续真诚脸==)
在唐朝以前,我们喝的汤被叫做“羹”(音同更年期的“更”)。羹从先秦时期开始,就是饭桌上常见的日常菜肴。非要让鸟爷给个时间,那么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时代久远,没有文字记载,就需要从那会儿挖出来的瓶瓶罐罐上面来判断了。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发现火,并基本上学会了人工取火。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在于磨制石器,学会种地和烧制陶器。这三项技能给制作羹提供了充分必要条件:火,容器和食物。
这个时期在大约距今5000年前,考古的土里挖出来了陶鬲〔lì力〕和陶甗〔yǎn演〕。甗是由鬲和甑结合构成,甑的底部是一块多孔的箄〔pái牌〕。煮饭时,先把米放在鬲里,煮到米粒膨胀,再捞到甑里蒸,是一个蒸煮两用器。(有没有觉得塔吉锅就是一种炊具界的返祖现象)
而鬲这个东西比较有意思,是用来煮流质食物的炊具。本身的形状是个大肚罐子,罐子口有一圈边沿,罐子底部不是平的,而是做了三个尖尖的支撑脚。现代使用的汤煲颇有点当年祖先的影子。
因为容器的发展,所以5000年前中国人的主副食大多采用蒸煮法。不同的食材都加多了水,起的名字也不一样。米豆一类的谷物主食加多了水就叫做“粥”,菜肉加多了水就煮成了羹。就这么持续了近3000年,一直到汉代,咱们的祖先使用的烹饪器具都是以釜(鼎、鬲、罐)为主。这说明羹确实是一种享用历史相当悠久的菜肴。不论什么食材,只要多加点水,点火一煮就成。
而汤泡饭这个吃法,简直可以说得上是中国饮食文化的老祖宗。从先秦到汉代,跟主食一起上桌的往往都是羹类。例如《礼记·曲礼上》的“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好易懂的文言文啊!)另外,《史记·列传·货殖列传》 里说:“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眥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 饭稻羹鱼,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以稻米为饭,以鱼汤为菜。
说到喝汤这件事,还不得不提到一个历史知名吃货,商朝的开国名臣,伊尹。伊尹这位古今第一贤达吃货,下次得专门用一篇百科说说。《孟子》里记载说“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这件事儿吧,鸟爷来看,就是商朝开国大王成汤叫来一代吃货加名厨伊尹,让他做一桌好菜向上天祈福。伊尹一看食材就说,不行啊大王,你的国家太小了,本大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你看看天下有那么多美味的肉,鱼,调料,和水源,你要是能打下这些食材产地,并懂得好好治理,还愁没有好吃的么?虽然伊尹说的是烹调做菜的事儿,可商朝那会儿,所谓的配菜就是羹啊。那么所谓烹调,不就说的是做一锅羹汤的事儿嘛。
煲汤的事儿,还有下回分解呦~
鸟爷原创
欢迎转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