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说论语

作者和书内容简介

以下樊登老师的解说:

———————第一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解读

“学而时习之”,就是你学习了以后,你需要不断地练习。

我们学习了就着急或者觉得知识没用,是因为不知道学了之后还要习。

2、延伸:《刻意练习》(1)

知识需要通过运用、反馈,内化成自身的一种自动的反应:一个人真正学会了一个东西的时候,他甚至不需要经过大脑里边的系统二的思考,他系统一就已经做了。

核心就来自于大量的练习。

3、自修与共修

“学而时习之”就是自修,“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共修;“修”的目标,就是最后能够达成“人不知而不愠”这样的一个高的境界。

4、别人不知道你,你该怎么办?

不被人知道的这种痛苦叫(不被)感同身受,从古至今每个人都会有。那我们要想达到“人不知而不愠”的境界,别人就算不知道我们,我们也不会不高兴,我们也依然可以平静地对待,那你就需要自修和共修一块儿来努力。

【心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多去发现和肯定他人,而不是随意评判他人。

5、构筑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能够只借助自己一个人拼命地努力。你需要找到其他人,给你带来刺激,给你带来外在的信息。这样你们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这个叫作第四种人际关系。

【心得】我们都是社会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人际关系中;积极面对、融入和构筑社会关系网,而不是回避、恐惧,这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从中受益,而不是从中受到伤害,才是智者。

6、如何享受艰苦的求学过程

求学过程光读书,光背过记住这些话是不行的。你需要练习,你还需要跟别人互动。所以自修共修一起,最终我们达成的人格境界——“人不知而不愠”,能够淡定地处理身边的这种毁誉。

【心得】1)学习本身,是枯燥、乏味、反人性的;2)学习是有技巧、方法的,尤其是定期记忆、考核等反馈;3)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的解决现实问题。


———————第二句———————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以,不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解释

子贡有一天就问孔子,一个人贫穷但是不谄媚,富有但是不骄慢,您觉得这个状态怎么样?

孔子说可以,但是不如什么呢?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赐就是端木赐,是子贡的名字。子贡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儒商的代表。所以子贡问孔子的话,说一个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您觉得这种状态怎么样?

这是子贡的“自道”。他觉得你看我就能够做到“富而无骄”,我虽然有钱了。但是我不骄慢。那贫穷的人能够不谄媚,您觉得这种状态,算不算是达到了仁的境界呢?

孔子说可以了。这种人算不错,“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也有人会在“乐”后面加个“道”,叫“贫而乐道”,也有的版本里边没有这个“道”。

2、培养、内化出自然而然的修养与文化

一个人“贫而乐,富而好礼”在孔子看来更好,就是梁漱溟先生讲孔子的一个特点:不找。“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里边有一股力量。你得摁着自己,你得经常提醒自己,控制自己,说我不要骄慢,或者我不要谄媚。你其实心中是有一股这种较劲的感觉,这并不是你本质的感受。

3、感受由内而外的快乐力而不是外部强加

而孔子说“贫而乐”,一个人贫穷的时候为什么非得无谄呢?就不会想到有谄没谄这样的事,你就不会想到要谄媚谁这个问题。因为我贫穷的时候,我一样可以很快乐。孔子的快乐不来自于外在的钱,不来自于地位,不来自于说今天有没有赚到足够多的银子。他只要生活着,他就能够感受到快乐。这种感受到快乐的力量是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而不是外部的条件强加于我们的。

4、不再为外物所役

“富而好礼”,一个人富有了以后,你说我要控制着我自己不要骄慢,那说明你心中有一个动力去骄慢。子贡是有一股力量在控制自己在找,这是修炼中,而孔子是没有这股力量。他已经活活泼泼地生活在他的境界当中,不需要痛苦,不需要跟自己较劲。不找,这个状态就对了。这种对的状态就是中庸之道。

5、学习要举一反三

子贡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然后子贡后边说什么呢?说《诗经》上面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是不是就是这个道理呢?切磋琢磨都是对玉石的打磨的过程。我们每一个人修炼的过程当中,是不是就要像打磨一块玉石一样,去切磋琢磨呢?

孔子很高兴,孔子很少夸子贡。每次对子贡,都是有点小打击在里边。但这次孔子是夸他说:“赐也”,就是端木赐,“始可与言《诗》也”,现在我可以跟你谈《诗》了。因为要谈《诗经》这种事,是需要有文化的。“告诸往而知来者”,就是举一反三的能力有了。给你说了一件事,你能知道怎么样应对,并且能够联想到《诗经》上是怎么说的,你是一个有进步的人。

【心得】1)培养一颗有趣的灵魂,和一份由内而外自发的修养;2)试着不要被过多的外在因素干扰,或者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是寻找内心的力量。


———————第三句———————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解释

为政要用德性,就好像北极星一样,“譬如北辰,居其所”,古人认为北极星在那个地方待着,它是不动的,然后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转。你把你的位子定好了,其他的人就自然各归其位,这个事就运转起来了。

2、引申:《复杂》(2)

《复杂》这本书能让我们感受到境界更高的领导力。

很多领导做事特别喜欢“有为”:这事要插手,那事要发表意见,那个事觉得应该怎么做。

3、事事插手带来低容错率

一个公司里边,如果这个领导什么都管,从上到下,到处都要发表意见,那你的员工肯定就变成说,大事小事都向你请教了,你都需要签字,你不签字你要骂人,所以就都让你看。这时候你会变得特别忙,你变得特别忙,你就没有时间深入思考任何一件事情。所以你在每一件事情上,其实都是拍脑袋决定。然后底下的员工,做任何事不需要动脑子。因为老板都要做,所以都来跑来问你。最后的结果就是你是这个公司里边,最没有容错率的人,容错率很低。

4、复杂体系VS简单体系

你把所有的错误全犯了,这个公司就会越做越惨淡,越做越累,越做越糟糕。因为为政不是小事,是很大的事。当事那么多的时候,不可能所有的事都能够做好。

所以孔子所说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复杂体系的反应。

因果关系明确的简单体系,
需要的是不断地控制。

就像你造一部汽车,汽车要想能够运转得好,一定是每个零件,每一个传动都要精确。所以你只需要挑毛病,把车全部搞定,这车就没问题了。因为汽车虽然零件多,但它属于简单体系,就是它因果关系特别明确。

但是假如你是在运转社会,你是在运转一家几百人、上千人的公司,你是在掌控一个学校,你让这些孩子成长,这里边的因果关系是非常不清楚的,会有大量的意外,会有大量你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而我们如果还是用机械化的思维,还是用我们能够尽量去掌控每一个细节的想法去做这些事情的话,导致的结果是团队的活力下降,人们没有劲干活。

5、华为:方向大致正确,团队充满活力

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人敢说自己的方向肯定对,方向肯定没问题,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所以我们要保证方向大致正确,我们总体的方向大概是这个方向,随时可以调整,有错误可以改,但是团队充满活力。就是自下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动脑子都在思考,而不是说遇到任何问题走流程,遇到任何问题让领导签字,然后把官司一直打到大老板那儿结束。这时候就是只有大老板一个人,承担所有的结果。

5、领导力:孔子VS老子

孔子的领导力体现在这句话,“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虽然儒家和道家有很多说法不一样,但在这件事上老子跟孔子是一样的:

老子追求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烹小鲜就是那小鱼,而做小鱼的时候你不能翻,你翻来翻去那小鱼就全烂了,就别折腾呗。

【心得】1)做人做事要有定力,不要轻易被外界因素干扰,或激发身体本能反应;2)试着找到人生或者某个阶段的基点,以此倒退当下,或者作用于未来。


———————第四句———————

“子曰:君子不器”:人不能够被物化,人最后不能够变成一个东西。

1、不论何时都可以发展新的能力

《跨越式成长》告诉我们:你做了一辈子的会计了。但是等你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你依然有机会能够发展出一个新的能力来。你可以去努力地做个画家,你可以去学习做个医生,你可以想要玩音乐你可以去玩音乐。甚至你可以做一个崭新的工作,跟过去完全不一样都可以。

【心得】

1)承认我们的自我能动性,还有无穷的自我塑造能力;

2)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有人这个“具备人格意志”特征的主体,参与或者主导的活动;

3)能力绝非一成不变,可以退化,也可以提升,还可以新增和生成;而且,不受年龄所处阶段的限制,只要我们大胆去想象、去挑战自己。

2、不要自己给自己下定义或贴标签

孔夫子认为,人不能够被物质所限制,我不能成为一个“东西”。

孔子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老师,孔子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官僚,孔子更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写书的人。他说自己“述而不作”,只是把前人的转述一下而已。所以对他来讲,你没法定义他,甚至孔子射箭射得很好,礼、乐、射、御、书、数都很好,而且还学《周易》。他能学的东西他都尽量地学,因为“君子不器”。

【心得】

1)定义,追求的是严谨而正确;

2)涉及到人类活动领域,因为每个人都是区别于石头等物质,具有自由意志的主体,所以,要动态而非固化。

3)《跨越式成长》和《未来学校》说:

教育不是要把人从一个模子里边倒出来一样,而是要开发这个人内在的潜力,让这个人有动力去探索自己生命的各种可能性。

【心得】教育是启发人、点燃人,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的工具。

“君子不器”——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我相信这句话都会给你带来影响。这是中国人的理想人格,绝对不是一个物化的人格,而是相信自己随时随地都有改变的可能。


———————第五句———————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1、如何看待“歪门邪道”或雕虫小技做事

王孙贾是卫国的一个大臣。孔子有一段时间周游列国,去到了卫国;卫国当时的情况是“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就是南子长得很漂亮,但是名声不太好。但是南子当时,掌握着朝廷上的很多权力。

所以王孙贾有一天跑来问孔子,说什么呢?“‘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他表面上看起来是向子请教,说,“与其媚于奥”,“奥”是一个屋子的主神。中国过去不是无神论,中国是多神论。就是一个家里边到处都有神,主神叫作奥神。然后“宁媚于灶”,你还不如去取悦灶神,“媚”就是取悦,你向谁求祷呢?你整天向屋子的主神求祷,还不如去贿赂灶王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

孔子说“不然”,说这话不对。为什么?“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你所做的事获罪于天,你做的事根本就不对,你是违反天命的,你向谁祈祷都没用。这里边暗含的含义是,王孙贾其实是来提醒孔子。你整天跟卫灵公打交道,卫灵公什么人?“奥”,就是国家的主神。你整天希望说服卫灵公,你希望让他来支持你,他现在都不当权。真正当权的是南子这样的人,是老婆当政,这是灶神。你应该多做下边人的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你推行你的想法。你看是教他歪门邪道,教他办事的方法。

然后孔子说,不对,说这事不对,“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认为名正言顺是很重要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礼乐不兴”,这等等一系列的推理过程。

【心得】

1)追求内心安宁与自洽很重要;

2)当内心纠结的时候,就是言行不一致或内心冲突时刻;想想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是否与人类的真善美相一致,豁然开朗;

3)宁愿被他人调侃为傻子,也不愿被他人认为是一个精明的人。

2、自然规律&社会规律

孔子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秩序,一种叫自然规律,一种叫社会规律。王孙贾所说的东西,可能是社会规律。就是在这儿谁说了算我向谁贿赂,我能够怎么样,看起来你能够短期之内获得收益。

但是孔子认为真正长期起到作用的一定是自然规律。一个农民在种地的时候,他是不敢骗老天爷的。他不敢拿着种子假装一撒,说我撒了,假装撒过了,然后等着明年收获,这不可能,你不种肯定不会长。而且你在种的过程当中下的力气不够,你的粮食打下来也不会多。这就是自然法则。所以所有的事情短期之内看,可能社会规则起作用。

但是长期看一定是自然规则去做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你去做这样歪门邪道的事,你从下边去贿赂,去搞定这些人。然后想办法来达到一些目的的话,真的受到上天惩罚的时候无所祷也,你跟谁求告都没有用。

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哈佛大学的教授得了癌症以后,在临终前给所有的学生讲了这么一堂课。然后把这堂课的内容变成了这本书。这里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一件都不要做。

他是一个商业的教授,他是哈佛商学院最有名的教授。但是他说:

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不要做;那样能够获得短期的好处,长期一定会受到损害。

所以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要尊重自然法则,而不是被社会规则所带走。


———————第六句———————

“子入太庙,每事问。”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每事问不代表无知

孔子很年轻就被鲁公看中。然后就让他去做这种,跟祭祀有关的工作。他进到太庙里边以后,每件事他都问,这个东西是什么?这个东西怎么用,那个礼仪应该怎么做。全都要问清楚。

然后旁边的人“或曰”,就是有人说不知道这人谁。反正有一个人就说“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也”。孔子是鄹人之子,他爸爸生活在鄹地。所以谁说那个鄹人的儿子知礼呢?咱们让他来负责礼仪的事,他什么都不知道,“入太庙,每事问”,进到太庙里边以后什么事他都要问,看来什么都不懂。

然后有人就把这个话告诉孔子。孔子说,“是礼也”,说这就是礼呀。我“入太庙,每事问”,这件事本身就是礼。孔子认为如果你进入太庙,你知道你接受了这么重大的一个责任,你代表国家要去行使祭祀的这些礼仪。就算你以前都学过,就算你知道很多这其中的规矩,你也应该一点点地调研,一点点地了解。然后你才能够把这个事做好,这个代表着你诚敬的态度,这叫作“是礼也”。而孔子并没有生气,去追着人说给人解释,不需要。我就告诉你这个东西就是礼,就应该这样做。

2、固定型人格VS成长型人格

有一本书叫《终身成长》。那个或曰的那个人是一个固定型人格的人:

固定型人格的特点是喜欢评判,老喜欢说这个人行,那个人不行,这件事丢脸了,那件事成功了。他生活在评判与被评判之中。所以他做事不是考虑,事怎么做是对的。他是考虑怎么做能让我找到赢的感觉,怎么做能够证明我自己。

一个终身成长的,成长型人格的人,他做事考虑的不是面子,考虑的不是别人怎么评价,考虑的是怎么能够把这个事做好,怎么样做这个事是对的。

所以孔子那时候“入太庙,每事问”,不怕别人说闲话,不怕别人误会他。甚至就算误会了也没关系,那太庙里的真的每件事你都知道吗?也未必吧。所以知道的再确认一下,不知道的再问一下,对于你来讲其实并没有损害,只不过是让你能够把这个事,做得更加准确。所以当你有着终身成长的心态的时候,你才能够像孔子一样做到“入太庙,每事问”。

3、做人做事,实事求是

孔子也跟子路曾经讲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你知道了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个才叫作求知的态度。

【心得】

1)多反思自己,少评判、指责他人;

2)做个成长型思维的终身学习者,而不是固定型思维的固化保守者。

3)基于事实和客观现实出发,而不是脱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哪怕被人认为是傻子,那是对方的自我映射。


———————第七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他说一个“不仁”的人,不可以久处约,也不可以长处乐。

1、《幸福的方法》:什么样的人能够幸福

有一种人是溺水型人格的人:

溺水型人格的特点就是他每天都好像被人摁在一个水缸里边一样,说你忍着点,过了这段就好了。等你考上大学就好了,等你工作了就好了,等你干吗就好了。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家里边就是传递着这样的价值观,你上了大学,我就不管你了。

所以你会发现他处在约当中的时候,他摁在水缸里的时候,他肯定不快乐,不可以“久处约”。冒出头来,说我终于考上大学了,他快乐不了几天,他也不可以“长处乐”,长处乐的时间长,他也会焦虑,他也会痛苦,因为底层的价值观错了。而反过来,一个仁者,就是一个价值观很正确的人,一个有着正确的底层逻辑的人,既可以“久处约”,也可以“长处乐”。

像孔子在绝粮于陈蔡的时候,子路愠见,说“君子亦有穷乎”,说君子也能够穷成样子吗?然后孔子弹琴,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就算是在这种穷困的环境之下,我也能够安然自守,我可以过我自己的日子,我可以弹琴、唱歌,等着有吃的。然后“小人穷斯滥矣”,小人一旦到这种穷困的环境,就无所不用其极了。

2、仁者无敌:仁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

当一个人达到一个仁者状态的时候,是通达的,基本上各种事都想明白的一个人;而且,对外在的环境是敏感的,是能够感知到自己跟他人身上的幸福与不幸的。

当你能够有同情心,能够有共情能力的时候,你会发现快乐,可以坦然地享受快乐。

3、幸福不是某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

有钱了,赚钱了,住大房子了,没问题,我可以坦然的地享受。我不会以此为骄慢,我不会说我住了大房子以后,我连路都不会走了。我有了钱以后,跟别人说话的语气,我都变得不一样了。那就叫作不会生活,一个会生活的人,有钱,地位高,他照样可以安之若素。

同样的道理,这种人穷了,生活在底层了,甚至生活在集中营里边来的时候,他依然能够平静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平静地对待周围的人。因为他的内心足够的细腻,他已经找到了从生活当中的任何一个点点滴滴寻找乐趣的这种能力。这就是幸福的方法。

所以幸福从来都不是某一种状态,
幸福是一种能力。

一个“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也不可以长处乐,是因为一个不仁的人,他没想明白,他没有通达,他把幸福和外在的环境对应起来。他以为有钱了才能幸福。

4、物质、财富与幸福感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以为有钱了才能幸福,那么导致的结果是只要他处在约束当中,处在糟糕的环境当中肯定不幸福。因为我就想要出头,对吧。我想要赚钱,这样努力。

然后等他真的努力赚到了钱以后,他又把没人关注,放松,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在海边坐着,把那个东西当做幸福的标准。

把所有幸福全部都建立在外在条件的变化之上,是一个人不快乐、不幸福的根本原因。

所以约也好、乐也好,他都不会满意。没有一个环境会让他开心。

5、开心本身是一种能力

因为外在的环境总是多变,只有在我们内在去寻找,我们才能够知道说,有钱也好、没钱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都能够安之若素,我都能够开心。

6、孔子的理想人格

“仁者安仁”是指,一个仁者,他真正安处的地方,根本不是外在的环境,是他内心的境界。他内心当中有仁的境界,他在哪儿都能待得住。这没关系的,外在的东西它都是幻化出来的,对他来讲无所谓。

“知者利仁”,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有能力的人,他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份仁德,去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把知者和仁者结合在一起,这个人内在又能够安详,外在又能够做事。

所以如果你听完这段话以后,如果你可以反思的话,你会觉得怎么都不舒服是这么回事,没房的时候觉得买了房肯定就好了吧,没孩子的时候觉得有了孩子就好了吧,没结婚的时候觉得结了婚就好了吧。最后发现好像都不怎么好。就是有了房子,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汽车,还是不满意。原因就是这句话,答案就在这儿。

7、幸福就是你对幸福的感受力

所以这句话要理解它的话,去读我们讲过的一本书叫《幸福的方法》,你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孔子所说的这句话。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也有一层含义,就是感受。然后“不仁”就是麻木。

幸福就是你对幸福的感受力,就你能够感受到幸福,你才能够拥有幸福。

你外在的东西再多,你的内心是麻木的,你永远都会觉得自己不舒服。就是这句话的真义所在。


8———————第八句———————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这句话显示出孔子心中的那种大丈夫气概

他其他的话说得都太低调了。这句话相当不低调。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大家都想有钱,都想有地位,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假如你让我获得富与贵,不符合道。你比如说你让我去贿赂南子,让我能够提拔,让我去为虎作猖,我能够提拔,或者让我去跟着那些造反的人一块儿造反,我能够混个一官半职,不做。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贫穷、低贱,这是大家所讨厌的东西。但是“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就是如果我要做一些违背道的事,去改变贫贱的状况,我不做。然后“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如果一个君子离开了仁德,你要那么大的名声干什么?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就是君子在吃一顿饭的功夫之间,你都不能够违反仁德。吃饭往往是修行。你看在餐馆里边吃饭的时候,有的人他平常,跟其他人在一起可以,上菜慢了他就生气,这就叫作“于终食之间违仁”。对服务员发脾气能干吗?就是能显示自己的地位,我别人欺负不了,我还能让你给欺负了。所以这种状况之下就是你吃一顿饭,显示出你的本性。

“于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当环境变得恶劣的时候,当周围的这些压力变得巨大的时候,我也依然要如此坚持。就是孔子所说的这一段话,很有可能就是在他颠沛流离的时候。在孔子周游列国,绝粮于陈蔡被围困的时候,他要鼓励自己的学生,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所以古人讲“慎独”是很重要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你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显示出你的人性,显示出你关怀社会,做了很多什么环保的事为哪儿捐款,这都没什么了不起。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你一个人的时候可不可以保存你内心当中的这份正义感,能不能够对自己有所要求。

那天许倬云先生接受采访,就讲当年他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看到大家在逃亡,往大后方撤退的时候,就能够看到那时候的中国人,是真的扶老携幼。然后遇到拥挤的地方,都是让女人和孩子先走,老人家今年90多岁,讲到这一段的时候眼泪直流。他说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那就算是造次颠沛了,已经开始逃难了,后边有飞机在轰炸。在时候依然保持着内心的仁德,“无终食之间违仁”。所以在我们平常风轻云淡的时候,你表现得修养很好,这是一种状况。

但是,如果你遇到了特别糟心的事,遇到了很大的压力,遇到了打击,遇到了矛盾,甚至遇到了危险,在这一刻你还能不能够依然保持着你的淡定,保持着你的仁德,保持着你对别人的关心。这就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君子的非常重要的时刻。

所以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要把这一段理解清楚的话,大家可以听听我讲过的《王阳明哲学》,还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就你会发现这两位经常会面临到造次和颠沛的状况,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内心的这种仁德和修炼。

9.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子路在孔子面前永远吃瘪。他总是被孔子拿来打趣,子路是一个相对比较莽撞的人,快言快语,特别喜欢动不动“子路不悦”,在孔子面前老表现自己不高兴。

孔子有一天突然感慨什么呢?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我这个道估计是推行不了了,我这个道如果推行不了的话怎么办?我就驾一艘小船,我就漂到海上去了。“乘桴浮于海”。你看苏东坡在黄州的时候,有一次喝醉了酒写的词,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其实就是接续了孔子所说的“乘桴浮于海”的志向。不行我就驾个船我就漂流去了。

然后孔子说我坐着小船我出海。因为孔子在山东,山东那边离海比较近。出海,“从我者其由与”,能够跟着我一块儿漂洋出海的,可能就是子路了。子路一听很高兴,子路觉得你看孔子说,他要“乘桴浮于海”就带我一个人,子路闻之喜。然后孔子一听说子路高兴,孔子就打击他,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我带他主要是当个保镖,这个人好勇过我。他比我厉害,打仗厉害,其他的无所谓,没什么厉害的,这是一段打趣的话。

那为什么我会觉得这句话大家应该知道?它属于二十句里我挑出来,觉得应该跟大家讲讲的。你会发现孔子也有弱点,孔子也不是一直刚强,孔子也不是说我永远不会难过,永远不会失望。他也有这种难过失望的时候,直面它,讲出来就好了,甚至用一点幽默。幽默是最好的强心剂。

如果你在生活当中,觉得苦恼,觉得愤怒,觉得困难巨大,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儿,其实最有效的补充的方法是幽默,拿自己开开玩笑,自嘲。自嘲好过嘲笑别人,嘲笑别人叫尖刻,嘲笑自己叫幽默。

所以这孔夫子就是在拿自己打趣,说不行我就坐着小船我就出去了,带着我的子路,子路能给我当保镖,这么一段显示出孔子的特别可爱、人性的这么一面,圣人也是有可能会发牢骚的。所以乘桴浮于海,已经成为了很多知识分子的退路。有好多知识分子不行就说孔子都讲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这是孔子和子路之间的一段对话。

10.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我们经常有一个词叫愚不可及。当我们说愚不可及的时候,我们是在骂人,我们会觉得这个人太笨了,愚不可及。但实际上愚不可及是什么?愚不可及是赞叹。孔子在赞叹宁武子这个人。

宁武子是一个卫国的大夫。就是这一篇里边,孔子点评了很多卫国的大夫,说宁武子这个人“邦有道则知”。就是如果国家政治清明,国家的国君很明白道理,是一个好的皇帝。那么他就聪明了,他一下子变得很聪明,他有很多主意,有很多创意,可以提很多建议,要愿意干活。

“邦无道则愚”,如果国君一昏乱。然后朝廷的氛围一变化,奸臣当道,这种局面一出现,他就变傻了,宁武子就立刻装傻充愣,就好像什么都不会一样这种状况。然后孔子感叹什么呢?“其知可及也”,他聪明的时候那个状态,我觉得我能做到,我跟他差不多,我也是一个有创意,愿意提建议的这么一个人。“其愚不可及也”,就他能装傻充愣这件事,我这辈子估计是学不会,这是一种感叹。所以你就会看到宁武子这种人,其实有点像道家一派的人物。就是他可伸可缩,能屈能伸。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塞林格好像讲过一段话,很有意思。他说一个人年轻的标志是什么。年轻的标志就是你愿意为某种事业去死。年轻,愿意为某种事业献身。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成熟的标志是你愿意为某种事业而苟活。你为了做这个事业,你愿意活下去。这是塞林格的这个话。其实在宁武子身上就能看得到。他不是不想干活,他不是不愿意做一个好的大臣。但是要看皇帝。“邦有道则知”,我就愿意干活了。“邦无道”,我就装傻充愣,我先混过这段再说。等到我能说话的时候,我再说。

所以孔子感叹说“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也”。愚不可及就从这来的,这里边我们有一本书可以联想到这儿,叫《钝感力》。宁武子这个人肯定是钝感力很强的。如果你缺乏钝感力,你不能够把自己好好地保护起来的话,那可能生活中各种小刺激,都会让你豁出命来跟对方拼了。那一旦一拼,可能你这事业就没法做了。

但是你要能够感受到说,活下去很重要,我有一个更远大的理想,然后我能够好好地生活下去。其实在家庭当中也一样,我们讲亲密关系的时候会觉得说,两个人其实是要首先处理好自己内心的伤痛。

这时候你才能够和另外一个人,很好地一起生活下去。这里边需要什么呢?家庭生活就需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得学会“愚不可及”。如果你在家庭当中永远很精明,有任何问题你都要做反应,你这是不尊重我,你心里还有我吗?你把我当个什么人,那值得挑剔的事实在太多了,那就没法过了,所以“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人生的快乐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战胜了别人的快乐,第二重境界是战胜了自己的快乐,第三重境界是**无条件的快乐**。

**快乐就是正念充满,时时刻刻都能与当下产生连接**。快乐是一种独特的能力,需要我们通过读书、修炼、学习,来慢慢体会得到。**孔颜之乐,是法喜充满**,是一种求知之乐,是一种出自生命本体的快乐,是一种正念之乐,这种快乐由内而外,不依赖于外物。

 关于快乐的修为,推荐读《次第花开》和《正念的奇迹》。

***1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

知之者对事情有所了解,好之者专注投入产生心流,乐之者无需外在力量的推动,学习是因为热爱,是因为享受这个过程,是因为不学就难受。

《心流》里有一句话,如果做一件事情觉得无聊,往往不是因为事情的问题,而是因为你做这件事的方法不对。如果做这件事的方法足够投入,会发现,就连煎鸡蛋这么一件简单的事,都能够煎出乐趣来,这就是心流。

*13.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推荐读《幸福的陷阱》和《内在动机》,让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完整地生活,才有可能活泼,才有可能真实。只有真正的把自己的心交出去,哀悼时也真心,开心时也真心,才是真真正正的活过。只有真真正正投入的去活,才能够感受爱。

感受爱的能力是来自于心中压力足够小,这是因为没有把名利权情,当作是自己追求的目标,而给自己施加无穷的压力。

***14.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世界上所有了不起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叫作**既难又不难**。如果发自内心地真心想要仁的状态,这一刻仁的状态就已经到了。**天下无难事,想做、去做,就能做到。**

***15.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想成为一个士,必须得有宏大,广博的格局,有一个更远大的理想和梦想。就像做一个企业,无论企业多大多小,即使一开始三四个人注册一个公司,也要有使命、愿景、价值观,这就是**弘毅的人生态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此生根本退不出的,除非撒手人寰的那一天。这就是**“任重而道远”**。

推荐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每一个人的人生一定都有意义,可能这一辈子都没有找到那个意义。但是你也得相信这个意义一定存在,**要慢慢地活出自己来**。因为,寻找人生的意义,这件事情本身就有意义。

 ***1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领导者不要内心傲慢,要相信基层的员工,相信组织的力量,相信在第一线的人的能力。推荐读《授权》和《责任病毒》,领导者需要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给予下属充分授权

 ***17.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意,就是不要瞎猜臆想。毋必,就是没有什么事必须是按我说的做。毋固,是不要固执己见。毋我,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自己过去知道的事情可能很好,但是,未必一定永远都对。所以,可以经常改变自己的看法,**要具有思维的弹性**。

推荐读《思考快与慢》和《怪诞脑科学》。人的大脑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冷静和理智,不要对自己过分自信,不要用猜测推理来代替沟通。过度自信导致的结果,就是让我们只会想到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只能够看到自己能够看到的东西。而对于别人的意见,别人的想法,或者别人复杂的动机,根本无法洞察,只能够轻易地给它贴标签归类,这就是人和人之间出现障碍,领导力出现困难最重要的原因。

18.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者不惑”,知者之所以不惑,不是因为什么都懂,而是来自于**知者接受随机性**。孔子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实事求是,无可无不可。努力去做就好了,能够接受随机性,能够接受命运的安排,乐天知命。

 《混乱》一书中讲到著名的爬山算法。命运把你随机的抛到了人生当中的任何一个地方,立刻就近展开搜索,去寻找你可以达到的最高峰。然后下次再抛的时候,立刻就近搜索,去找到你能够达到的下一个最高峰。只有这样,才能够一步一步地走向人生的顶峰。

“仁者不忧”,当一个人内心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把很多人放在心里的时候,他的自我变小了,幸福就来的要容易了很多。

 “勇者不惧”,一个人不惧不怕,不是莽撞,也不是什么都不害怕,而是**就算害怕也要去做,这才是真正的勇气**。《怕死》一书中讲,整个人类前进的动力其实是来自于对死亡和痛苦的恐惧。让我们的内心当中能够坦荡地去面对生活当中出现的种种意外和无常,这就是勇气的来源。真的看透了生死这件事情之后,勇气就会生发出来了。这就是**儒家的三宝,叫作“智,仁,勇”三大德。**

***19.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现代商业社会中,很多人把人物化以后,就会用钱来衡量一切,认为马肯定比一个受伤的奴隶要贵得多。但是,孔子遇事的第一反应就是“伤人乎”,他内心认为人很重要。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是一个真正关心他人的人。

***20.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这一句讲述孔子坐车的状态,作为一个驾车的高手,他**能够控制自己想要操控的欲望**,这是一个高素质人的修养。

以上内容非原创,来自樊登老师的原材料阅读记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980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78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868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98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9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2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0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69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9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9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3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42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4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33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50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