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第一次遇到这本书是在初中时代。
那时,识字还不太多,一开始是假正经,觉得手里抱着四大名著的人一定是文艺青年,也不管周围看《西游记》的大都是男孩。就这么固执地抱着它,殊不知自己已经在女汉子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我试着读了一遍,却在不经意间就被拉入故事情节。我发现,我已经是师徒四人的同行者,只不过我是隐形的。我就这样在一旁看着他们,从大唐出发,一路坎坎坷坷,一路惊心动魄,最终如愿归来,修成正果。看得兴起之时,我甚至觉得连那些妖怪都是我和猴哥一起解决的,可就是不知道写书之人为什么没有把我写进去罢了。
一路走来,最难以忘怀的还是师傅与女儿国王的相遇了。
电视剧中,一度渲染他们之间有着昙花般美丽的爱情。我记得那个镜头,轻轻一对视,浅浅一回眸,爱意尽在不言中。短暂相遇,即刻又分离,分别之时,他似乎对这份沉重的爱情无以为报,只报之以深深的,深深的一揖。她的一声“御弟哥哥”,声虽不大,却如闪电雷击,似刀光剑影,把他那颗相爱却无奈的心砸得无处遁形,最终留下的是:他满目伤感,仓皇乘马逃离,只留下她深深的凝望。
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象过,假如唐三藏与她在一起了,又是怎样的结局。后来,我想明白了,他们把缘分全用在相遇上了,又哪来的结局。
唐三藏接受佛祖的指点,经千难,度万险,到西天取真经,造福众生。这才有了他和女儿国王在路途中的偶遇。
假如唐三藏不是出家人,只是长安城里一白面书生或富家弟子,过着钟鸣鼎食,花红柳绿的生活,我想,他是不会选择长途跋涉,为所谓的芸芸众生作贡献的吧。毕竟,他就是众生之一,而且,他的生活过得很好,根本不用考虑民生疾苦,用现在的话说,做好自己就好了。也许,他终其一生也不会看到几个穷苦人吧。试问,这种情况下,他为什么要往遥远的天竺而去?就算他雄心壮志,游历四方,要历经千辛,到达女儿国又谈何容易呢。
又或许,他是长安城外的一农夫。每日早出晚归,砍柴种菜,为了养家糊口忙忙碌碌。我想,这样的话,他也是不会往西而去吧,做梦都不会,因为他担心的总是,自己种的菜能不能卖个好价钱吧。
也许正是当时那个被母亲抛弃的木盆飘到了佛祖脚下,佛祖才赐他一段尘缘。青灯古佛,诵经讲课,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成长起来。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坠入漫漫红尘,没有成为公子哥,也没有成为农夫,只是一个慈悲者。在这样一条路上,他注定悯怀了苍生,却忘了自己。
盛世之下,他既是佛家人,也是救世主,带着大唐皇帝的旨意,他一路西行。我想,与其说这是皇帝的旨意,还不如说是一场缘分,这一场缘分,就是他与女儿国王的盛大约定。他千里迢迢,只为赴约,了结这段尘缘。
想必在佛祖那里,每个人的缘分都是有限的吧。她成了国王,整个国度却没有一个男人,他匆匆向她走来,却以佛家人的身份。
就这样,在这一场不易的相遇中,他们耗尽了彼此的缘分。相遇之时,有这样一段华丽的描写:“女王闪凤目,簇娥眉,仔细观看,果然一表非凡。你看他: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这是初见时,女儿国王眼中的唐三藏。同时,在唐三藏眼中,她又是“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装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降瑶池。”彼此眼中看到的,都是那么完美。看似只是对两人不凡相貌的描写,然而,正是如此惊艳的相遇,才让他们的缘分华丽丽地落幕了。还没有登场,那个叫爱情的舞台就不属于他们了。
故事就是故事,总是这样的收尾才扣人心弦。
回到属于我们的漫漫红尘,又有多少人在遗憾不经意的错过呢。有时候,相遇就是缘分,没有相濡以沫,没有刻骨铭心,那只是因为我们把缘分全都用在相遇上了。
陌生,却能擦肩而过;未识,也会回眸一笑。
亲爱的你,请记住一个个笑脸,那一个个背影。因为,也许为了这个瞬间,你们已经耗尽了彼此所有的缘分。
相遇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