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离》里有这样的台词:“进不了重点高中,你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这辈子完了”、“我知道学这些没用,但对不起,它就考这些没用的”。这些台词,或多或少的说出了应试教育背景下,父母心中的一些痛点。引发了人们的深思:父母是应该逼着孩子学,还是应该放任孩子,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中外教育的比较。在很多家长看来,国外的教育都非常轻松、容易,但这只是表象。如果你生活在美国,你就会发现,尽管当地的小学在下午3点就放学了,但是有很多孩子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了各种辅导班。
在美国,如果想让孩子上一个名牌学校,更需要让孩子去辅导班,去学习才艺,去参加社会活动来丰富他们的履历。因为美国包括常春藤在内的私立学校,在录取学生时,主观性极强,透明度很低,学校还会为社会各类人士提供一些预留名额,至于这些社会人士属于哪个阶层,想必大家都能想到,不多做介绍。
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不承受压力。但是在学校快乐几年之后,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就很难再跟上同龄孩子的步伐了。这其实也是很多家长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许多东西的原因。
诚然,欧美的教育可能比较“宽松”。但是这种“宽松”意味着,如果想让孩子跻身社会精英阶层,就需要让孩子付出更多,除了教育之外,还需要向孩子倾斜更多的社会资源。
现在回到我们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到底该逼孩子,还是应该放任孩子?
就教育孩子来说,这个问题是没有绝对答案的。因为每个家庭的教育环境和每个孩子的心理承受力都是不同的,并且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不相同。
拿郎朗的经历来说,他是一个被父亲逼出来的“匠人”,他的父亲对他期望非常高,他的心理承受力也足够强,所以他最终成为了一代“钢琴大家”。你会选择怎么教你的孩子,最终还是取决于你对孩子的期望达到何种高度。但是不管“逼孩子”还是“放任孩子”,核心都在于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逼和放任”应该都要有一个度,这个度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设定。
孩子在当前的年龄段,没有足够的判断力,过度的放任容易让孩子自由散漫,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苦不堪言;而一味的逼迫,如果逾越了孩子的心理承受线,必然会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教育孩子,不能把劲都用在孩子身上,也不能一点劲都不使。张弛有度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