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感情中的关系问题。
历来,感情问题就是生活当中喜怒哀乐的主要来源,人们在当中收获幸福、美满,也在当中承受痛苦,感到迷茫。有很多的心理学家、情感专家致力于帮助人们恰当处理感情关系,保持和谐、宽容、友爱,以获得幸福感。在众多的心理学家当中,我对武志红老师、卢悦老师的理论体系颇为赞赏,并能结合现实,理解关系的基本本质,并时常有新的见解发表。比如今天,我有一个新的感情关系分类法。
我把中国人常见的感情关系分为三种关系:
1、乖巧的讨好模式
2、粗暴的交易模式
3、温和的匹配模式
下面我来大致谈谈我的理解。
在武志红老师的《家为何会伤人》等一系列书中,武志红老师对中国的家庭、伦理、情感以及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许多惊世骇俗的观点,很多人从心理上接受不了。比如,中国人的孝道观,中国人的母性文化等等。其中,对于中国的女强男弱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中国人普遍缺乏主体意识,也就是自主意识。而常常以客体意识自居。所以,在感情关系中才会普遍形成第一种“乖巧的讨好模式”。
在这一种模式当中,两者的关系严重不对等,一方扮演了乞讨者,一方扮演了审判者或者施舍者。乞讨者因为认定了施舍者的某种价值,比如颜值、财富而甘于矮化自我,另一方则高高在上,充满优越感。当前社会中流行的“男神”、“女神”用语,就是此种关系大行其道的充分证据。当然,也有人反驳说,这是大家的调侃而已,不必过度解释。事实上,形式即正义,表达出来的东西,基本都是内心思想的外化。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中国的儒家文化使然,让中国人学会含蓄,学会曲径通幽,表面奉承,内心里不以为然。
在现实当中,我们见到了太多这样的“乖巧式的讨好模式”关系,发展得好的,形成互补的关系,发展得不好的,形成虐待与被虐待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第二种关系我把它叫做“粗暴的交易模式”,这也是一种中国社会里常见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表面是平等的,双方可以谈条件,双方都明白彼此的价值和需求是什么,然后据此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契约。这种关系,我们大多数人称之为“现实的关系”、“利益的关系”、“交易的关系”。其实,这种关系虽然两者看起来是平等的,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是物化的平等。比如功利婚姻,比如家族婚姻,比如门当户对。这种关系的本质是物化的交易关系。
第三种关系,我称为“温和的匹配模式”,这是我所推崇的一种感情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双方人格平等,追求综合价值的匹配。对关系有审慎、理性而又保留容忍度的一种关系。我推崇的这种关系,双方没有谁高谁低,双方相互尊重,保留一定的自主性,也就是说,保持平衡的主体、客体意识。不会凌驾于人,也不会委屈于人。双方肯定有差异,比如经济收入,文化素养等等,但是双方把匹配度放在核心位置。这里,匹配度是一个比较宽泛而模糊的观念,跟综合价值对等有一定区别。也就是说,两者的价值度可以不对等,但是在总的思想、情感、需求上能形成合理、长期、稳定的匹配关系。
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价值观趋同的基础上的。
以上的三种分类,仅为本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感情中的三种关系模式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真实的我,你看不到的我。 我小学成绩还不错,但是初中成绩除了英语、语文,其他成绩都很差。快要初三了,准备面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