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熟了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以前靠人力收割庄稼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型收割机一袋烟的工夫,便可将大片大片庄稼转变成颗颗金黄饱满的麦粒,从仓口流泻出来。喜看今日,回想往昔,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割麦


又到了一年麦黄时节,庄稼成熟

了。想起小时候割麦的情景。

麦过芒种自死,是农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观察总结所得。从我记事时起,土地就已经实行生产责任制,下放给农户。芒种前几天,农民们便开始磨镰开割了。

总是在头天晚上,就要为明日的收割做各种准备。虽然伯伯和我们分家过了,但是农事活动还是一起联合做的,主要因为父亲年纪轻轻就患了类风湿,导致脊椎变形弯腰,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善良淳厚的伯伯便一直无怨无悔地挑起大家庭的重担。

父亲铁匠出身,磨镰敲剪刀是好把式,一大家子十来口人,十来把镰刀,在夏日微凉的夜色中,有着浅浅月光洒下的晚上,父亲就着昏暗的灯光或明亮的月光,在土屋里或院子里,低着头,左脚尖轻踏那长条形中间磨凹了磨石,一边嚯嚯磨着,一边不时从旁边的脸盆里撩点水浇到上面,伴随着有节奏的声音,一把把锋利无比的镰刀闪着寒光在父亲的右脚边放置好了。父亲又开始忙着找捆绑麦子的麻绳,给车轮充气,检查车闸。母亲在准备着明早上地的吃的,馒头,洋葱,水壶,一一包裹好,做完这一切,夜已深,隐隐似乎还能听到远方田里虫子的幽鸣,一起一伏,时断时续。

第二天,天麻麻亮,在睡梦中便被大人匆忙的脚步声和急促的说话声吵醒了,接着便会听到声声快起床的呼唤,睁着惺忪的双眼,很不情愿地穿衣下地,洗脸梳头,此时大人们已出门,便赶紧跟了上去,迟了要挨骂的。

一路走来,村子里静悄悄的,东方天际有点发白,头顶还有几颗星星在忽闪,整个村子还笼罩在黎明前的夜色中,远处隐隐传来公鸡的打鸣声。大人们赶着牛车在前面走,牛蹄子一步一个脚印踏着地面,发出叭嗒叭嗒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响。我们几个孩子跟在大人后面,低着头,无精打采地,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乡间凹凸不平的小路上。好不容易到了地头,天已放亮。东边天空露出了鱼肚白。深蓝色的天幕下,一无无际的麦田在清晨的风中轻轻摇摆,发出沙沙沙的声音,看不清楚,但可想象到,麦浪被风拥着一波接一波涌向远方的样子。淡淡的麦香味在空气中氤氲着,轻入鼻孔,又被风儿送去老远。

卸下所有的装备,各人拿各人的镰刀。“开镰",伯伯一声令下,所有大人们包括母亲伯母哥哥姐姐们一行六七人便一字排开,手执亮闪闪的镰刀,每人间距三行麦子,小孩每人一行。那时,我和伯伯的小女儿也就八九岁光景吧,跟在大人后面,只听到前面传来咔嚓咔嚓的声音,黄黄的麦子片刻功夫便在眼前一堆堆整齐躺着了,原本平整的麦田被割开了一道越来越大,越来越长的口子。

眼看大人们渐行惭远,我跟妹妹落得老远,心一急,手被镰刀不小心划了道口子,赶紧捂住,血还是透过指缝滴了下来,妹妹急急为我找了棵刺儿草,把它的叶子揉碎,挤出汁在伤口上,还真管用,血渐渐止住了。

天已大亮,大人们已回过头来了,眼看跟我们碰面了,好羞愧呀,赶紧低头加劲割,可是心有余力不足,我们姐妹俩的动作像老黄牛走路,总也快不了。时值中午,头顶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全身发热,胳膊裸露在外的部分发红,感觉生疼,前面大人的影子又渐行渐远,隐没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麦浪里了,心里便生出些许沮丧和失望的情绪来,小小年纪心里便有了活着不容易的感慨。

几个回合过后,二三亩麦地就割完了,一行行麦子顺从地倒在了田里,变成了一堆堆整齐的麦子错落有致地躺在低矮的麦茬上。大人们松了口气,放下镰刀,一屁股蹲坐在地上,拉下搭在脖间的毛巾擦一下额头上的细汗,说一声,吃点东西吧。有人递上馒头,洋葱,剥去皮,咬一口馒头,就一口洋葱,嗯,真开胃。
装车

简单饭后,开始装车了。装车是讲究技巧的,要使车身保持平衡。如果车身前轻后重,车辕会挑起,容易向后翻倒。如果前重后轻,则大大加重牛的负担,牛身背负很重的压力,难以迈开步。还有不能装得左重右轻,或右重左轻,稍稍颠簸下,就会导致翻车危险。父亲虽不能负重干活,却是有技术懂技巧的人,装车的活总是交由父亲来干,他站在牛车上,接过我们抱过来的一捆捆麦子,规则有序地放置好,打好地基,越往上越高,我们得用木杈挑起地上的麦子,用力高高举起,送到父亲手边。父亲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前,一会儿后地忙碌着,边观察,边码放,总之得维持好车身的平衡。装好了,然后解绳,扔绳,拉绳,绑定,这个过程中,一人拉住穿过滑轮位置的绳子,一人在收口处拽住,一边喊号子,一二三,一二三,一点一点使劲,直到再也拉不动半寸了,才收住绑定绳子在车辕上。

集垛

父亲吆喝着牛,慢腾腾地往回走。到晒场后,把麦子卸载集成一个圆圆的上大下小的像房子样的草垛,最顶端是撑开的雨伞状的,以防遇到雨天雨水注入麦垛中,夏天的气温高,麦粒很快就会发芽。那样一年的收成就泡汤了。

说到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挺逗人笑的。据说村里有家大户,弟兄四个,每年收麦时节,一大家人,大哥,二哥,三哥在田里割麦装麦,由老四负责赶牛车往晒场运,各家是各家,分开集垛子,到最后,你知道怎么样了?老四家麦子长势最差,结果到最后,他家的麦垛子明显比几个哥哥的大,原来老四总在暗地里把哥哥家的麦子往他家麦垛上放。这一度成为村里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大家见到老四总会调侃道:“喂,守家,年年就你家麦子收成好啊,”老四总是嘿嘿一笑,不由脸红了。

总是在父亲赶牛车回晒场的当儿,我们才有了歇息的空儿,尽管正午的太阳当头照,可那会儿也感觉不到热了,一头侧卧在麦堆上,用草帽儿遮着脸,闭上眼睛尽情休息会,消除重体力后的疲累感。有时,也会坐下来,仰望头顶,天好高好蓝,远处有洁白的云朵,像羊群。低下头,眼前,粉红色的打碗花,朵朵盛开在长着细长叶子的蔓条上,棵棵点缀在收割过的土黄色麦茬上,真好看。还有开着紫色花的刺儿草,虽然它全身是刺,可花儿看起来很耐看。勤劳朴实的庄稼人啊,尽管日子艰难,可是总能在苦难中,在大地之上发现生活中足以抚慰人心的美好来。

遇上好天气,经过连续七八天的抢收,麦子全部运到晒场上了。各家各户,大垛小垛的麦子,像一个个黄色小房子,密集分布在晒场各个角落,描画出一副浓浓的盛世丰收的景象。

摊场

接下来,开始摊场晾晒了。一人专门用铁耙把麦秆从麦垛顶端一点一点用力拉扯下来,其它人用木杈把它摊开摊匀,在火辣辣的阳光下晒上两个钟头,再把平铺在地面的麦秆挑起而立,为的是更充分通风晒透,只有足够干,麦粒才能够轻松碾压脱粒,不会因潮湿而粘在麦秆上不肯下来。这个过程叫摊场和立麦。最后还有一个倒场的过程,充分晾晒后,把立起的麦秆又用木杈放倒摊平,接下来便开始碾场了。

一直到现在,有的人家的门前还放置有一种圆柱体的大石头,灰白色的,柱体直径大约四十公分,高八十公分。应该是从山上采下的石体,经过石匠的粗糙打磨,便成为了叫做石碾的东西。石碾两头,两个圆心中间有凹陷,碾场的时候拉石碾的器具两头嵌在凹处拖动其前行,据说一个石碾大约五六百公斤的份量,那个年代一粒粒粮食都是通过它的缓慢滚动碾压出来的。

碾场

犹记得,夏天的中午,火红的太阳当空照,一位老农头戴麦秸编成的草帽,站在麦场中间,一手牵着牛缰绳,一手执长鞭,不时拖着长长的腔调吆喝上一声。老牛低着头,慢吞吞地走着,吃力地拉着套挂在它屁股后面的大石碾,一圈又一圈,原先蓬松的麦秆被石碾压下去,像一个厚厚的饼变得越来越薄,圆柱形的麦秆一根根被压扁,麦粒同时被挤压了出来。这中间,有时看见牛停下来要拉了,老农赶忙扔下绳鞭,捡起放在旁边的一把铁锹顺势接住牛粪。牛在绳子的牵引下转啊转,老农也跟着不停地走啊走,把那个年代特有的画面永恒地定格在了悠远的时空里。

在碾场的当儿,闲下来的年轻人便坐在场院里的大柿子树下,男人们打扑克牌的,围观的。女人们纳鞋底的,聊家常的,长长的线绳不停地拉呀拉,针尖儿在女人前额的发间划呀划,母亲的柔情,在悠悠日子里尽情浅浅挥洒。孩子们像猴子般爬上树,藏在那硕大茂密的树冠间,藏猫猫,吹口哨,极尽顽皮。女孩子家,是不擅长于爬树的,望着满树绿叶间的小柿子,它的顶端浅黄色的小花还未脱落呢,看起来好可爱。女孩子把落在树下的颗颗小柿子捡起来,小心翼翼用针线串起来,就成了一串好看的翡翠项链。轻挂在脖子上,感觉好像成了童话里的公主,那一刻,脸微微红了,心里甜蜜蜜的感觉!啊,那种情景,至今回想起来,仍会轻轻拨动心中那根琴弦!

时代在发展,后来,有了拖拉机后,才告别了老牛碾场的日子,现代化机械让生产效率越来越高,如今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更让人不可思议,集碾场扬场各种功能于一体。

扬场
上传中,请稍候...

那时麦子从收割到变成麦粒,要经过好多道工序,割麦,拉麦,摊麦,碾麦,起场,扬麦,真的不容易。说到这儿,起场是怎么回事有人可能不太清楚,就是看麦粒从麦秆上充分碾压出来了,然后用叉子把麦秆挑起收集到一块,下面便是一层混杂在麦壳里的麦粒了,不挑去麦秆,怎么能得到干净的麦粒呢,这个过程叫起场。

木杈把碾扁的麦秸秆挑起,集成一垛,然后把下面的麦粒麦壳混合物推扫到一堆,往往就已傍晚时分了,如果正好有风的话,要赶紧趁风扬麦,就是用木锨铲起混合物,顺着风的方向高高扔出,在空中,麦壳便随风飞起落到远方,沉甸甸的麦粒垂直落下,混合物便截然分开了。如果没有风的话,人们便一起坐下来,说说笑笑等着清风徐来的那一刻。那时,天边,一轮硕大的夕阳正红,染得周边的天空像着了火,人们的目光总会被那一幅壮丽的图景吸引,齐齐望向那里,脸上带着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带着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稍有风吹草动,便立刻有人喊,风来啦,所有人立即起身,趁机男人们开始提锨扬麦,女人们准备用扫帚尖轻轻掠去少许落在麦粒堆上的麦壳。一阵紧张的劳动后,一堆堆金黄的麦粒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了,顾不上细细品味劳动果实的幸福感,趁天还未完全黑把麦子装袋,扎口,上车,在夕阳最后的余晖里,拉着小平车回家,脚步轻盈,那种心情,只有热爱生活,与苦难的生活共生共伴的农人才可体会得到吧。

多少年过去了,世事更迭,斗转星移,岁月变迁,那时收获麦子的一道道工序,一幕幕情景,那些时代特有的农具,总在记忆里鲜活着,挥之不去,成为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91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5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745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9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7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2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5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9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97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