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对父女在练琴,父亲大声呵斥孩子:你怎么弹的?错了!又错了!孩子又开始弹,还是错了。孩子再弹,父亲又说错了。这样反反复复几分钟,连续四五次一直都是小女孩刚开始弹,一小节还没弹完,就被父亲指责错了。父亲怒不可遏。小女孩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一会儿就哗哗流下来,想哭,但是又不敢哭出声。一手抚琴,一手悄悄抹眼泪。后来她就不敢再弹了。
看她的样子我好心疼。
做父亲的很着急,总是担心自己不指出来,孩子就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每次小女孩一开始弹,一小节没弹完,父亲就严厉地指出她的错误。这样的结果是孩子根本就没有办法往下弹,一首曲子都弹不了。
我在边上看着实在忍不住就说了一句:你先让孩子弹完一首曲子,弹完以后让孩子回想一下她哪里弹得不好,哪里弹错了。如果她说不出来,你再给她指出她的错误。
父亲接受了我的意见,让孩子先弹一首曲子,孩子再去回顾她的错误点。紧张的关系稍稍得到了缓解。
一个人刚开始做事情,马上有人批评你的错误,其实心里是很难受的,甚至会有严重影响。
唐·艾里姆说:掌握好责骂与训斥的方法与技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效果。不当的责罚,不知不觉中会伤害孩子。
我回想自己练车的时候,边上的助教一直在说我不会开车,一直喋喋不休,一会儿说往左转,一会儿说往右转,方向打半圈,刹车,看人,看人呀,你没看到前面有人吗?几乎你要做一个动作,他一定会给你指出来。各种指责,各种批评。以至于后来练车,只要他在车上,只要他一说话我就很紧张,等待他的指令纠正自己的错误。他一不说话,我就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操作。
眼看车技毫无进步,忍无可忍,我终于暴怒,说:我会自己开车,请你闭上嘴,要不就别坐我车上。
他闭了嘴以后,我发现我能更好的掌握方向,开得更舒心更安全,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做下一个动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会自己做出判断,但是有一个人在你边上絮絮叨叨,不断打断你告诉你下一步该做什么,你的大脑就会不自觉地等待他的指令。
而当一旦接受不到指令,你会忽然发现,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因为你的大脑习惯了听指令。而且还会严厉打击到你的自信和判断力,让你怀疑自己。
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
我能想像小女孩儿为什么一下子不敢再弹琴,因为她很害怕,只要一开始弹起,父亲指责的声音就响起:你又错了,应该这样弹,不是那样弹。以致于最后孩子真的不会弹琴了。
任何学习过程都需要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悟。孩子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它像婴儿学步一样需要有跌倒再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它不需要父母一直在边上教:你应该这样走,不应该那样走。
过多的指引批评指责只会把孩子学习的热情消磨掉,到最后他依然什么都没有学会。
不仅如此,这还会非常大的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试想,孩子学习知识父母一直在喋喋不休他的错误,甚至严厉批评责罚。孩子的心里会多么恐惧和无奈。
想起两年前我接触到的一个孩子。父亲成就很高,对自己有非常高的要求,于是对孩子也有非常高的要求。由于孩子出现了问题他来找我,他告诉我:孩子小的时候学写字,如果写不好他就拿牙签去戳孩子的手指尖。非常严格,只要达不到他的要求他就严厉责罚。
说实话,我都觉得可怕。这个孩子小的时候还挺聪明伶俐的,写字比赛还拿过奖,被老师当作范本来表扬。
只是父亲说不知道怎么回事,越长大越糟糕,现在上了初中,孩子极度不自信,很自卑,背都是驼着,跟同学跟老师也不多说话,每天蜷缩在自己的角落里。
我跟这位父亲说,赶紧停止他的严厉做法,孩子变成这样很大一部分是你的责任。父母应该和孩子站在同一条线上,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面,专门指出他的缺点,他的错误,他的不如人意。不要和孩子对立起来。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任何的肯定和赏识,孩子会越来越自卑。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榜样和力量,给予孩子温情的鼓励和赞美,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简单地责骂责罚。
父亲说,那我应该去改改。只是整个小学六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已经影响了他的性格。在他眼中,父亲就是一个可怕的人。
再后来,这个孩子在初二的时候休学了,因为他跟不上进度,心里也出了问题,父亲没有办法只能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并且休学一年,期盼孩子能够找回内心的自信,能够正确的看待父亲,能够走出那一段阴影。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亲人对自己的伤害是最大的,因为亲人是最亲近的人,而如果亲人一直否定你,批评你,内心真的会崩溃。
过于严厉的要求和责罚并不会让孩子快速成长,甚至可能留下心里阴影,长期处于恐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