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雨天,我会撑把伞,在湿润斑驳的青石板路上,缓缓而行。周遭一片寂静,丝丝雨线,点点飞絮,任凭哀怨在这雨天恣意蔓延。
假使是晴天,天气暖和不觉炎热。清晨,蓝天澄澈,空气清新,我会趁着没人的时候一路狂奔,尽情挥霍大自然赐予大理的诗般景色。
那要是雨后,雨水打湿了路面,柳树堆烟,河水汩汩而流,和一位同学漫步在人民路上,时间是凝滞的,满怀着古意,想来也是高一的时候了。
那时的我属于大理。
偶然看到有本书上说大理的时光是游侠时光,那是金庸的南诏国,不是当下的大理城。在大理读书的三年时间里,我不是一个游侠,却好似一个登徒浪子,行程停在这里,不愿离去。这里,再豪迈的诗人也被这苍洱风光柔化了,绣口吐不出“大江东去”的词句。看看路人或游客吧,脚步轻盈,步调缓慢,连柳条都懒得飘动。
如果要我说,这样的时光可称之为柔碎光阴。一切都是轻盈的,不会压得你透不过气;一切也都是琐碎的,随便一段时光都能让你感怀生命。
其实,任何地方任何空间要想吸引人,都得让人有归属感,不至于让你感觉像路人甲。大理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而不像某些没有人情味的地方,去了就想逃走,不愿再多停留一会,完全没有归属感。
所以,任何城市要想留住行人、游子,就必须得放下身段,有一个较低的姿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笑纳四方客。比如苏杭、扬州,风景秀丽,那一城的山花烂漫将一径的长途点缀得芳香扑鼻,使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也不觉悲凉。青砖白墙的江南小建筑,时刻与人对话,像是一位母亲,不尽地抚摸着孩儿的额头。这就是人文关怀。因而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的诗人会对江南小城“趋之若鹜”,那是心灵的故乡啊。
但现在我发现,我已不属于这座古城了。
就在今年春节过后,去了一趟大理,中午趁着没事就想去走走,看看这个在了三年的古城。依然还是那几条路,依旧还是那几方青砖,时光流逝,大理依旧没多大改变,如同苍山的沉稳,更年不变,数月不移,安详地端坐在那里。
正所谓物是人非,我改变了,严格说心态变了。当初高中三年,一门心思就想考个好分数而已,无欲无求。而现在各种事各种烦恼扑面而来,是长大了,没那份矫情了。南山还在,悠然的眼神不复了。我匆匆地在古城里行走,游人如织,再匆匆地跑回学校看一眼,看看当年的那个教室,那个座位,依稀能记起咱班热闹非凡的课间,以及模范班级271死一般寂静的“坟场”。以前我是这里的主人,现在却感觉自己成了陌路人一般,我认得你,你却不理会我了。于是,悻悻而归。
大理是一片美好的地方,留下许多不能磨灭的青春时光。关上一扇窗,打开一扇门。时光飞逝,看过的人,路过的事,无形当中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心境。嗯,可能很难再感受到当初在大理的青青滋味了。可即使这样我仍时刻惦记着你,你的音容,你的笑貌,你的烟雨,你的柔和,永远在我的脑海中。可是任泪水湿了双眸,回忆堵塞了思绪,我也无法再拥入你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