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时候,去影院看了《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故事主线很简单,六岁的巴基斯坦小哑女孩莎西达随母亲从印度返家的时候阴差阳错一个人流落在印度,遇见了哈奴曼虔诚的信徒帕万。在宗教信仰和国家冲突的背景下,善良的帕万翻越边境历经千辛万苦,把莎西达送回了家。
去之前就知道这应是一个会让人流泪的故事,看的过程中,果然哭得稀里哗啦的。
依稀对这个故事的梗概有点印象,好像很久以前就听过类似的故事/书,后来上网去查,却并无确定的“真人真事”的说法,心中却觉得应该有类似的暖心人和故事存在,只是并无报道罢了。毕竟,电影里帕万差点被巴基斯坦的警察打死,又差点被终身监禁在异国监狱,是巴基斯坦的民众齐心把他送回了印度—这样的情节,还是太过理想化,相对地,穿越边境的无名英雄概率更大一点。
最近一气看了好几部印度的电影,阿米尔汗的《神秘巨星》《摔跤吧爸爸》《我的个神啊》,还有萨尔曼汗的《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对印度的感观,主要是一些奇闻趣事里的报道,比如种姓制度,96岁老人喜得贵子,与蛇共舞,开挂的火车,奇特的英语口音,暴增的人口和极度的贫穷等等,可以说都不是什么特别正面的报道,总结起来,一说起印度,脑海里就会蹦出“神奇的国家”两个字—算是中性的调侃吧。可是这几部电影看下来,让我对印度的理解有了一个新的方向。
这几部电影对印度多种宗教并存及冲突和国家机构贪腐不作为甚至倒退的批判尺度都是挺大的。对于宗教,从小存的是“敬而远之”的心态,因为有看过真实的狂热宗教分子和更过分的新闻报道,若是与有宗教的人员相处的,一向都是避开聊宗教话题的,好像还记得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正常相处中“多数要以少数为先”—比如,如果吃饭的一桌子人里有人有忌口的,理论上应该是这道菜都不要出现在餐桌上了—否则就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样的心态下,没想到印度那些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们会把这个话题搬上荧幕,尤其《我的个神啊》中外星男主为了找回丢失的回家项链装置,对各种宗教里的神都以最虔诚的方式求了一遍,看着很欢乐,也很引人思考,有点“问神”的意思,可惜的是,就“神存在与否”这个问题电影给出了肯定的回复,却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但是这样已经非常好了。
对于前者,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其实很难体会那种从出身起就被打上宗教烙印的人对于宗教的信奉之心。帕万在发现小女孩莎西达是穆斯林的时候,不同的宗教信仰下他连清真寺都不太敢踏入的。帕万的未婚妻,杰西达的父亲属于守旧派的一种代表人物,就不能容忍异教徒在自己家里;极端派的,那就是灾难的冲突了。
所以,后来帕万送莎西达回家的路上,遭遇警察追踪,不得已躲藏在清真寺,那种面对异教的恐慌不愿不喜他都放下了,为一个毫无关系的流浪小女孩做到这般地步,只能赞扬他那颗金子般的心了。尔后,他也不是没有获得回报的,清真寺的主持他们忙躲过了警察的追踪和盘问,他也开始意识到不同的宗教并不是妖魔鬼怪,他们信仰的神不同,但他们信仰的心和美好都是一样的。
影片最后,帕万对巴基斯坦来送他回家的人行了穆斯林的礼节,而以莎西达为代表的巴基斯坦小女孩则以哈努曼的颂语向帕万道别。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超越宗教,民族,与种族的人性的美。
而后者,国家机构的贪腐不作为甚至倒退,在这几部电影里都表现得很明显。《摔跤吧爸爸》那位体育局官员对于男主为女儿申请资助的回复,《小萝莉》里那个明知帕万无罪,却为了自己的官名下令搜捕屈打成招的警局领导,还有普遍的那些收受小贿赂,不认真工作的警察局普通职员等,都只是冰山一角。肯定还有更黑暗的事情藏在背后,但电影能直指问题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此外,在学校的时候学过的印度经典的女性地位低下的问题,在这些电影里也都有体现,《神秘巨星》里的家暴常态,女孩子读书是为了嫁个好人家,读不好书就早早安排好婚姻,或者产检发现是女孩就打掉,《摔跤吧爸爸》里那个12岁就出嫁的小女孩等等,社会现实残酷得近乎恐怖。近些年,女性的权益问题得到的关注更多,问题却依然存在。越是落后的地方改革推动越慢。西方文学上总喜欢研究黑人女性和亚洲女性地位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幸,这些电影到了最后,主角和配角们都有一个美丽的结局,有些可能会觉得有点理想化了, 却总让我在哭过笑过之后觉得社会和未来都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