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认为员工就一定会誓死效忠于公司?
1
最近,我们公司的副总辞职了。
当我的办公桌上放着那张辞职报告上面还有老总的签名时,才知道原来平时那个充满干劲,积极向上的年轻副总因为个人原因已经离职。
新公司才刚成立半年时间,据说老总和副总之前是相识几年的哥们。因为看中副总的能力,所以公司老总硬是把他从之前的公司挖过来,大意就是俩兄弟一起拼一下,闯一闯自己的事业。或许是情深意切,又或许是20%的股份和公司副总的名号,所以他还是决定跟着公司老总一起来闯事业了。
于是乎满腔热血投入公司,早起晚归,带着人员开拓市场,甚至和员工早起去发传单,下班后我们都走了,还要埋头干出好的方案。让新公司步入一个稳定的轨道。
但是现在,老总眉头一皱,嘴里说出的话却薄凉无情 “小曾啊,我给你这么大的权利和利益,但是现在你给我的回报才这么一点而已。达不到公司对你的期望啊。你还是需要多多锻炼的,先从市场开始吧,把公司业绩搞上来,达到公司标准后,我们就按之前说的来走。”
直接从副总变成市场总监,,所有的努力心血都白费了一番。副总一气之下,直接提了辞职。公司甚至没有挽留,直接从总公司调了人下来接手工作。
事后听说这位年轻的副总提及此事还是会愤愤然的说:“我们之前都说好好的,结果翻脸就不认人了,我认识他的时候,他不是这样的人啊!”
2
在身边现实中,因为所谓的交情,让自己在职业岗位中吃哑巴亏的似乎不在少数。
因为靠所谓的交情谋得一份工作似乎不是一件难事,甚至比自己去面试而可能被淘汰肯定强多了。但是实际真的进入到工作一段时间,才反应过来,原来有些事情不是靠交情就能处理好。职场中哪有什么交情可讲,公事公办才是工作最好状态。可真的公事公办起来,心里难免又会有个落差,这时心里就会想:他怎么变成这样了。
还有部分正是因为有点交情,所以在该问清楚一切待遇的时候不好意思开口去问。反正都是熟人,既然叫我过来,肯定不会亏待我。所以才导致自己吃亏。
这也是某些企业高管善用的手段,尤其面对刚毕业的实习生。
而老总的做法,也是现在部分公司会存在的现象。
平时喝酒吃饭的高谈阔论称兄道弟,让人看到的只是把酒豪迈的性格。仗义的一面体现在单方面。
但是工作中,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是不是合适的合作人,取决于工作中,而不是酒桌上。
很多创业公司并不明白发展瓶颈就是合伙人团队的瓶颈这层关系。
曾经看过一个面向300 名企业高管的问卷调查,是关于“如果你从头开始打造企业,现有员工中,你再次雇佣的比例占多少?” 而综合的结果不过才50%。而创业公司找到优秀合伙人的精准率比这个比例甚至还低。
3
我们都知道今天阿里巴巴的成功离不开马云和他的十八个合伙人团队,也就是十八罗汉。而当初这十八个合伙人,大多数是来自于家人,朋友,同事,学生。看起来也是因为交情这关系的原因。
但是在当时开始创始阿里巴巴的时候,需要资金是50万,当时的马云是拿得出来的,但是为什么要叫这十八个合伙人全都入股?因为他希望公司是大家的,即使占了不同的股份,但是每个人都开始有了责任,这才是真正的合伙人。
当然不需要企业把每个员工都发展成合伙人,但是企业应该明白,一个优秀的员工能给企业可以带来多大的利益关系。但是当企业无法重视一个勤恳努力工作员工,又凭什么认为员工就一定会誓死效忠于公司呢?
4
记得在知乎上看过一个话题《员工学到东西就想走怎么办?》
当时看到这个话题觉得非常有意思,看了大多知乎的答者,多数是针对于如果一个公司真的能让员工学到东西并且在待遇上或者工作中没有任何亏待,一般的员工都不会选择离职,而公司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让员工觉得付出的远远不等于所得的回报。所以才会导致员工觉得心累,活多,还没有发展,而选择辞职。
在职场中,老板有老板的立场,员工有员工的需求。
这本就是合作互赢的关系。
很多企业希望员工把公司当成自己家,维护自家利益,每个人员工都相亲相爱,守护共同的家园,嗯,同时作为家人,最好还可以不用付薪水。因为这是你家,替家里干活的时候怎么能提钱的事呢?而且公司提供给你学习锻炼的机会,员工应该趁这个机会好好的把自己的能力提升起来,这样才能对得起公司的栽培。
员工也不是傻子,公司出多少钱,我们就出多少力。如果我的能力超过了我的工资,那这时候我就要跟公司重新谈谈待遇问题,要么涨薪,要么提升职位,如果实在不行,谁都不想做圣人,我们毕竟源于生活,赖于生活,没有资金来源,谈何生活?员工可以把公司当家,那么公司就要负责养活我们。那如果谈不下来的情况,实在没必要耗费大家的时间,毕竟时间就是金钱。
其实大部分员工并不都是喜欢通过跳槽来提升自身,我也看过很多薪资不高,但是也心甘情愿一直追随公司的人。但是前提必须是有个好公司,好领导,才值得员工为其孜孜不倦工作。
所以当一个事多,活重,没有任何发展空间,还打着以公司为重,极尽压榨员工劳动力的公司,又凭什么要求员工一定要对公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