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进步都来自持续的刻意的练习。
昨天和彭琳讨论,根据她过去十多天带公司同事进行听力训练得到的反馈结果来看,听力词汇量是听力学习上的一个较大障碍。
3年前备考托福的时候,听力老师会对我们先做一个听力词汇测试。测试很简单,读10个单词,每个单词2遍,看能不能迅速反应出那些单词的意思来。当时只对了2个,但那10个单词都认识。
那为什么认识却听不出来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大脑子没有建立起语音和词义相应的库。打个比方家里从小叫我们小名阿毛等,没怎么叫过我们大名儿;上学后老师点名正儿八经叫我们大名,而我们可能半天反应不过来。
下面几个方法供参考,每一个方法一开始肯定是笨拙而又缓慢的,每一个方法都涉及到精听、泛听和听力词汇语料库的建立,只是顺序不一样,但只要量够了都是有用的。
没有亲自实践过所有的方法,在材料的选取和时间节点上暂时没法提出一套较为完善系统的方法。但结合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每种方法每个环节需达到一个临界点后才能看到成绩——好比我们运动,只有一次次突破自己体能和技术上的极限才有可能进步一样。
第一直接泛听,听到你能大概知道这篇文章讲什么了。
首先大量地系统性地去泛听一个月,每天1两个小时。
材料最好找到各个主题都涉及一点的系统全面一点的听力材料,天文历史人文地理生活日常等,彭琳她比较有研究。
然后拿泛听材料一句句地精听,什么是精听,就是dictation,把每一句话听到后并写下来,这样子死磕,死磕到你拿到新的材料能听懂80%,一句话可能就生词听不出来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就够了。
最后系统建立四级单词语语音库。
第二刻意建立大脑里的单词语音库。
先拿大学四级单词,大概4000多个,用一周到10天的时间,去集中突破。4个小时左右的语音材料,大概用60多个小时去死磕,建立起对单词的秒反应,听到单词立刻能反应出它是什么意思。
然后再去大量的泛听;最后用泛听材料精听。
第三一篇篇材料精听,精听30篇再看。
怎么弄?现在很多软件都可以单句循环,还可以调整语速,0.5倍,0.8倍,1.0倍,1.2倍等。拿到一篇材料,先泛听3遍左右,看看能不能把主题听出来,能的话就一句句死磕。最后再把这篇文章复述出来。
听完30篇后,再泛听,泛听的同时建立听力词汇语音库。
所有的方法都抵不过扎实的行动,不要迷信某一个人提出的某种方法,想要进步,没有捷径,死磕就是捷径。加油,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