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广交界附近,以客家人为主要族群聚居的县城,只要是间带个“粉”字的铺子,就能看见橱窗的背后的灶台上有一块A4复印纸大小10多厘米厚度的白色“粄砖”。粄砖被以米色泛黄的麻布包裹,表面平坦,泛出一层油亮诱人的光泽。
铺头的厨人右手在粄砖的一角轻轻一捏一揉搓,就掀出一层比纸片还要薄的半透明粉皮,看去吹弹可破,实际上却分外有韧度。
厨人右手以熟练的手法把掀起的粉皮一角轻轻一搭一折,得一小卷。左手掌心压在小卷上就势揉搓,右手轻轻辅助使力,一眨眼间,半透明薄膜变成一条米白色的猪肠粉。
再左手提起猪肠状卷粉,右手持剪刀,咔嚓卡擦几声,长粉条被剪成若干份2个指节长短的卷粉段子。
“爱埋料(要什么配料)?爱酸么?”老板接过厨人的备好的粉条,叫客人选择自己要的酱汁。这便是南方客家小城随处可见的一种小吃——冷粉。
将白米浸泡一夜,磨成米浆,在铝屉上摊匀,蒸成薄膜状,刷一层香油,粉皮便做好了。
一张又一张的粉皮放凉之后,叠在一起成了一摞,看起来就像一块白色的粄砖。吃的时候在松松地卷起,剪成小段。
等卷粉凉透了,再淋上温热的酱汁。吃起来凉凉的又温温的油油的,香滑爽口。
夏天里有一段时间,需要到广西一个客家小镇去做工程项目。每天清早,就出门去当地人颇为喜欢的一间粉店排队打包冷粉。
为了增添风味,可以在粉皮表面抹上少许炒熟的韭菜,或者猪肉碎。要买到有馅的卷粉还须赶早,迟一些就会被抢光。
独自一人去工作,常常缺乏在闹市流连的欲望。打包好冷粉,便驾车前往工作现场。穿过坑坑洼洼的泥泞雨后小路,两侧是大片大片的碧绿稻田,看晨曦像一层运动后的薄汗一样,轻轻贴在绿野之上,远山如黛。
这时,会在一处没有人的路边停下车来,放宽座椅,关掉空调,打开车窗,任清晨的潮湿和温润灌进车里,微风细腻绵密的轻轻抚摸我的脸颊……
稻田尽头的村子安静的醒着,有炊烟,有田间地头劳作的妇女,有嬉戏阡陌的鸭子一群,却安静得只听到蜜糖色的阳光溶解在粘稠的空气里的声音。
空气里还有新鲜泥土轻微的腥味,露水的清冷甜味,稻田的青涩味,柴火的烟熏味,禽畜生机勃勃的味道……
这些乡野里多姿多彩的味道,和萦绕在车厢里冷粉酱汁的香味混合在一起,让人充满食欲。
酱汁有许多种,番茄汤、牛肉汤、猪肉汤、牛杂汤、扣肉汤、牛巴、蒜米酱油、花生粉……酱汁淋在松散卷曲的粉皮上,缓缓流下,一层一层地渗入冷粉的褶皱里。夹起一段卷粉,筷子的力道结实地把酱汁锁住在层层褶皱之中。
迫不及待送入嘴里,丰富的汁液自嫩滑的粉皮悄悄渗到舌尖。冷粉的凉爽畅快一扫炎炎夏日清早的闷热。番茄汤里有半熟番茄的碎粒,被包裹在嫩滑的粉皮里,吃起来时而柔软时而爽脆,与这乡野的早晨一样温柔又调皮,充满野性的味道。
那股野性,随着这一份简单的食物注入身体,流进血液,能量满满地一天正要开始,就算单刀赴会,也义不容辞。
原创作品
2013年11月7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并非关于吃的一切】
微信搜索:chilechilechile (谐音:吃了吃了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