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想在翟璜和魏成之间选一个人为相,于是他召来李克帮他决断此事。
李克并未直接说要选择谁,而是故意卖关子,说:“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
大概意思是:地位卑贱之人不去参与谋划地位尊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去参与谋划关系亲近的人的事,我李克在朝廷之外,不敢担当这个使命啊。
魏文侯有点急了,说:“你怎么在大事面前如此推让呢?说就是了”。
李克接着又说:“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
大概意思是:标准嘛,要看他平日里亲近什么人,富贵时结交什么人,显达时举荐什么人,窘迫时不做什么,贫穷时要不拿取什么。
李克还是没有明确他要选谁为相。
但魏文侯似乎明白了,说:“先生赶快回家吧,我明白让谁当国相了”
李克出来后见到了翟璜,翟璜问起相国之事,李克没有像在魏文侯面前一样闪烁其词,而是直接说:“是魏成。”翟璜原本志在必得,听后忿然作色,说:“西河的守将吴起,是我举荐的;国君以邺地为忧患,我举荐了西门豹去治理;君王想攻打中山郡,是我举荐了乐羊子;中山郡被攻下,无人镇守,是我举荐了先生你呀;国君的儿子没有老师,又是我举荐了曲候鲋,我哪里比不上魏成啊?”
李克说:你在国君面前举荐我李克,难道是想结党营私来求取高官厚禄吗?君王向我征求国相的候选人,我就说了上面一番话,就知道国君一定会让魏成做相的。你想想啊,魏成俸禄千钟,十分之九用在了别人身上,只有十分之一留给自己,因此他在东边招揽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人,而这三个人,君王都把他们当做老师,但是你所举荐的五个人呢,君王都当做臣子,你怎么能跟魏成相比呢?
翟璜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赶忙谦恭地拜了两拜,说:“我翟璜,是浅陋无知之人,话说的不对,希望能终生做您的弟子啊”。
故事结束了,你读出了哪些道理?
第一,李克的交流技巧。
李克并非不知道魏文侯心中早已有了结果,让他过来参谋此事不过是走走过场,同时也是对李克的试探。因为故事中有一个细节,李克曾经是被翟璜举荐过的人,而此时作为候选人之一的翟璜,李克该怎样表达才不至于让国君怀疑他们结党营私呢?
如果直接推荐魏成,毕竟翟璜帮助过自己,国君也会觉得不真实,同时会得罪翟璜;反之,如果直接推荐翟璜,更容易引起国君的猜疑。
于是李克就给国君玩起了打太极,说此事是尊贵人的事情,我这个局外人根本不配参与等等,魏文侯一看李克在故意兜圈子,有点急了,说你就别卖关子了,有话直说呗。
即使在国君的催促下,李克也没直陈他的意向,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向魏文侯罗列了他的五条用人原则。
试想:如果他直接推荐翟璜,会是什么结果?
所以,这就是李克的讲话艺术,伴君如伴虎,自己哪句话不当就会立即引来国君的猜疑甚至冒犯龙颜而招来杀身之祸。李克深谙其中要义。
同时,他这个不置可否的回答也保全了翟璜。
我们可能关注到一个区别,就是李克在君王面前模棱两可,可在翟璜面前就直截了当甚至有点迫不及待告诉翟璜结果。
其一,可见李克早已确定国君的抉择,他洞察世事的能力非同一般。
其二,翟璜曾经举荐过他,他要让翟璜知道他不直接推荐翟璜也是为了让他避免不必要的灾祸。你翟璜算个啥呀,魏成举荐的三个人都被国君奉为老师,而你挂在嘴边引以为傲的五个人,国君只当成普通的臣子,你在国君心目中的地位,能跟魏成比吗?要看清自己是不是一根葱。我如果直接说要你当国相,第一,跟国君心中的候选人冲突。第二,也暴露出我们俩非同寻常的关系。事情的结果会是怎样?可想而知。
所以,经过李克点拨过的翟璜,由衷感叹自愧不如。
李克果真一个大智慧的人,难怪后来成了魏国李俚变法的主持者,通过李俚变法,使魏国的综合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跃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而他的谈话艺术,尤其是面对不可捉摸的上司的问话,该怎么应对?是不是有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