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计划本来定得好好的,可是小长假一来,和同学打了三天游戏,整个计划都搁浅了,怎么才能更好地自律?”
“为什么我朝九晚五上班时能够安心按照计划执行,可一休息整个人都变懒了呢?”
以上问题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是问题的根本,都是在问自律与假期之间的矛盾。
1、为了自律而自律
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有个记者去乡村蹲点采访,看见一个孩子,每天四五点钟就起来放羊,记者便问他:放羊干什么?答曰卖钱。问卖钱干什么?答曰娶媳妇。问娶媳妇干什么?答曰生孩子。问生下来孩子干什么?答曰放羊。
看来,为了自律而自律的同学,和这个为了放羊而放羊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硬要说有,也是这个孩子更胜一筹——至少,人家还有个更为远大的目标:娶媳妇。
自律,到底是为了什么?
往远了说,
鲍勃·迪伦抽烟喝酒(烫头)抽大麻,不耽误人家拿诺贝尔文学奖;
杜拉斯天天咖啡就着白兰地,还得配红酒,不耽误人家写《情人》和《广岛之恋》;
小罗伯特·唐尼吸了近十年的毒,不耽误人家戒毒后塑造出世界上唯一的钢铁侠。
往近了说,
有个小学同学,如今还在老家生活。他的生活极为规律:每天十点起床,吃罢了早饭就去找朋友打麻将。下午五点散局,也不算输赢,几个人把钱拢到一块儿出去喝酒,一直喝到前半夜,然后沿着那条不大的商业街挨家敲门收保护费。等到把一条街的保护费都收完了,就往挂着小粉灯的发廊或者洗浴中心里面一钻,一番不可描述之后睡到第二天早上十点,周而复始。
在你们看来,谁更自律一些?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将“自律”这个单纯的活动过度神化了,以为只要自己能够做到自律,就可以一路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别傻了,成功如果这么简单就能够达到,那么现在满世界的成功人士,都应该是自律成狂的强迫症。
自律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目的,而应该是一个手段。它所应该控制的,不是你的行为,而是你的内心。
我见过一些人,他们日程定得满满,每天到了时间就必定会按照计划表行事,从不懈怠。然而,当我问及他们,“你们这么自律,最终是为了什么?”,他们往往会哑口无言。
在我看来,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自律,他们只是满足于计划表完成之后自己的短暂愉悦,“看,我又按计划做完了一件事”。
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地将自己活成了计划表上的数字。
而这,毫无意义。
自律,不是每天五点起床,读一小时书,跑千米,而是通过坚持这些微小的、可执行的行为,逐步迈向自己的核心目标。
我们之所以要自律,是因为我们清楚,在短期内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很难一蹴而就,而有效的自律,能够帮助我们进行积累,从而实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理想和目标。
自律,就是拿时间,换能力。
子曾经曰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人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实际上,在一天即将过去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这样反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我离它还差多远?我今天是否为之努力了?
自律,就藏身于自我反思中。
2、脱离情境讲自律
我们对自律的理解非常狭义,自律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个人的自律,以及,环境的他律,但我们过于强调个人的自律,对他律却没有应有的重视,甚至是完全不了解。
情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坦福大学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模拟监狱实验:通过抛硬币将大学生志愿者分为狱警和囚犯,实验计划进行两周,没有人告诉囚犯和狱警如何扮演各自角色,但他们很快就高度进入状态,行为特征高度符合社会对这两种角色的预期,短短几天就创造出真实的监狱,“狱警”比真实的狱警还要残暴、专横,“囚犯”比真实的囚犯还要懦弱、顺从,部分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鉴于实验对志愿者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得不第6天就提前终止。
这个实验证实了情境的力量。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某一特定情境下,我们的表现部分由人性、品质决定,但情境本身更能预测一个人的行为。
国外还有一些捉弄人的节目非常清楚情境的力量,并以此娱乐大众。有一期节目叫“电梯游戏”:一个正常乘客进入电梯正常面向前方,后来陆续上来5名节目组安排的乘客,但每个人进入电梯后都背对电梯门,滑稽的一幕出现了,那个乘客在经过一番挣扎后,也默默转过身背对电梯门。。。
情境的力量非常强大,情境对学习的影响更是立竿见影。
从学校到家里,人还是同样的人,所以内隐的意志力不可能有太大的波动,问题只能出现在外显的意志力,很明显,学校氛围增加了外显的意志力,而在家里,这种意志力被削弱,甚至成为拖累,比如:
1、促进效应。当周围人为同样一个目标努力时,会激发自己的竞争意识,提高个人的努力程度和动力。在学校时,自觉不自觉地你追我赶,而在家时孤零零一个人,取得一点小进步,缺少必要的比较对象,可能就会沾沾自喜,给自己奖励了。
2、 从众效应。当周围人都在做一件事情时,我们也会自觉去做,所以在学校时,努力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只怕时间不够用,基本不需要意志力去维持,而在家也会从众,但这些“众”都不在学习,而在生活,你如果想学习,从众效应不仅不能给你助力,还会成为你的阻力。
3、积极的环境暗示。学校、课堂都充满积极的环境暗示,在这种环境里,很容易就能静下心来学习,就好像学不下去的人去图书馆,也能翻一会书,但是在家里,到处都是生活气息,到处都是生活诱惑,给的都是舒服的生活暗示,吃喝玩乐,刷手机,看电视剧,等等,家里的设计,本身就不适合学习。
4、规范的学习安排和习惯。在学校,生活和时间的安排都非常规范,到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清清楚楚,生活非常规范,养成习惯了,但回家后,时间上自由了,但同时意味着,你要主动规划自己的时间了,但很显然,绝大部分人,缺乏规划时间的能力,规范生活的能力。我们都知道,意志力是推动我们做事情的能力,而习惯则是拉我们做事情的能力,在家里没有了习惯,一切都要靠自己,当然容易失控!
。。。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对比,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我至今仍清晰记得《士兵突击》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袁朗对许三多说过:你怎么这么勇于承认错误?或者,急于承认错误呢?
我们看这部电视剧,都会觉得:许三多这种急于认错的行为,太懦弱,太自卑,如果是我自己,肯定会据理力争,但实际上,在自我责备上,我们并不比许三多强多少,甚至比许三多更急于承认错误!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现代社会给我们的一个普遍错觉,人定胜天!!我们过分强调自我的强大,强调自由选择的力量,加上现在各种成功学、励志鸡汤的推波助澜,自我已经无限膨胀,就快要上天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做不到,或者做不好,肯定是自己的问题!
以这个问题为例,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仅仅换了个环境导致的失控,我们不去寻找环境的原因,而是一味责备自己,我们难道不是那个急于认错的许三多吗??
不同的是,许三多因为自卑,而我们则是对自我过度自信,过度苛责!!
不仅是这个问题,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一定要打破虚幻的自大形象,打破为一切失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倾向,我们只是平凡的路人甲而已,人定胜天?what a fuck!!
再回到主题,如何改变在家学不进去的问题?
知道了深层次的原因,针对性的塑造我们的外显意志力即可,至于具体措施因人而异,这需要自己去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