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只要五步》这本书的STEP2和STEP3部分,分别介绍了并列型和串联型(即“归纳法”和“演绎法”),和MECE分析法,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方法。
掌握和运用这些逻辑知识,有助于我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抓住重点、不重不漏、推理严谨、快速找到解决方案,更易赢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
一、并列型和串联型(归纳法和演绎法)
作者认为,将结论和理由遵循逻辑联系起来的方法有两种:并列型和串联型,也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 并列型(归纳法),就是并列几个不同的事实,从这些事实中找到共通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 串联型(演绎法),就是将某个事实和与其相对应的某个规律(决定、一般常识、法规等)进行组合,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演绎性的列举理由,特点在于如果已发生的事实和规律同时没有问题,结论必然成立,表达方式上较严格。而且,前提(规律或一般结论)需要得到对方的承认。
但这两种方法各自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并列型容易显得主观和经不起例外。但是,由于在商务工作中并非需要100%,重要的是在收集理由时,收集足够数量有说服力且能导出结论的理由。因为几乎不存在没有例外的结论,因此如果有7~8成的比例,你就可以在表述上加上“有……的倾向”等语句。
串联型的缺点是,如果选择的规律是错误的,那就全盘皆错。例如,规则解释出现错误,或是对方无法认同某个规则。你还要注意,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规定,其他人可能觉得没有道理或不理解。
并列型和串联型,两者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如果把串联型的规律往前追溯,就能发现它是根据并列型所排列的事实推测出来的。但是,这种规律会随着时间变陈旧或发生变化。而质疑规律或常识,是商务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场景,灵活使用串联型、并列型两种方法。如果是根据严格规则判断的,一般用串联型(事实+规定),比如升级降级或惩罚等。
如果需要从多视角根据状况的变化做出判断的,则要用并列型(事实的积累),比如新事业的开始或新商品的销售。
二、MECE分析法——消除遗漏、避免重复的方法
MECE分析法,是英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中文意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对一个重大议题,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然后再进行分析和研究。
实际上,在商业工作中,很多时候很难完全做到无遗漏、无重复。作者建议,先让完整度达到8~9成无遗漏、无重复程度后,如果还觉得不全面,可以再设立一个“其他”项目。
我们的目的是,充分思考后推进事物发展,力争做到:有8~9成的完整度,无重要遗漏。
一般来说,通常用MECE分析法分类的方法有:按地区分、按行业分、按规模分、按交易业绩分等。需要注意的是,分类之前,先思考分割的目的之后再区分。
常用的MECE状态的表达方法,有树状图和矩形图两种表示方法。
·树状图表示方法,把认为重要的切入口放在前面说明,然后按照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来区分,适用于切入口多的时候。
·矩形图表示方法,在横轴和纵轴上填写项目的一种表达方式。特点是,结构简单、直观易懂。但分类的数量从2*2的4格,最多只能到3*3的9格为止,再详细就会过于复杂。
MECE分析法是运用框架缩短时间。常用框架有:3C:市场/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or)、公司(company)。此外,还有QCD(品质、成本、交货期)、SWOT、PEST、4P(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价值连锁等。
框架是前人的智慧,要善于使用。如果你使用惯用的分类,往往能让对方产生认同感。
此外,还可以用公式解决遗漏,例如,销售额=单价*数量,提高销售额的方法有两个,解决方法要么是提高单价,要么是增加数量。另外,利润=销售额-费用,费用=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同理可推。
三、MECE分析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实践中,该如何表述才能让对方更容易信服你呢?
模式一:已明确结论,要组织说服对方的理由,由上往下式的做法。(有结论、无理由)
模式二:已有各种数据、调查情况,但不知结论该说什么,由下往上式的做法。(有理由、无结论)
结论是否明确,会导致语言的组织方法不同。因此,解决思路也分两种:
模式一:论点是什么和有认同感的理由是什么。重要的是,经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充分考虑有没有缺点或其他选项,先从对方会在意的论点开始思考。
模式二:整理所有信息并分组,然后从这些组里面找出结论。以信息比重大的组为切入点,找出结论。在整理时,去除细枝末节,找出类似于主干的结论。
作者特别提示,要用对方能够信服的理由进行MECE分析,猜测对方对什么感兴趣,阐述对方想听的理由,而非自己想说的理由。为此,你可以按照两步进行:
首先,找出所有能想到、能支撑结论的理由——选项MECE。其次,从这些选项中选出能让对方认可的、必要且充分的理由——认同MECE。并且,由于时间有限,还应确定优先顺序。
另外,在正式说明前,你还应先进行一轮“自我质疑”。确认自己的观点表述是否有说服力的方法,可以用反论的思维进行。你应该知道,无论说什么必定会存在反论,所以请做好反驳反论的准备,做出一个牢靠的金字塔图。
在说明“根据较弱”的部分前加一句“这部分属于假设”,然后举出各种替代方案,说明与其相比自己的结论最好,这样就说得通了。在表述方式上,你要努力做到,不让对方的理解产生偏差,注意回避那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