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多变的时代,青少年被爆炸式的互联网经济充斥着眼球,各种互联网下的生活方式方便了人们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娱乐。
现在的青少年,也基本可以实现有自己的一部手机或者使用家长的手机,看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比如手游,直播,社交,小视频,综艺,动漫等,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寻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有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没办法自己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家长也控制不了,就会很影响学业,尤其是在叛逆期阶段,讲的道理是完全听不进的,但该提醒时还是要提醒的,尽量在耳濡目染中一点点做些改变。
当然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做些青少年感兴趣的事情,才更有意义。
从小培养一些技能,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对自己帮助很大,学学吉他、舞蹈、钢琴、电子琴、跆拳道等,练习英语也未尝不可。
在运动方面可以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有时候需要家长陪同,我觉得还是要拿出一些时间给自己的孩子,毕竟Ta也是你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去做的一款属于自己的“产品”,Ta会在你的影响下形成一些行为习惯。
当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多的时候还是要多鼓励的,要相信孩子是可以夸出来的。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家长往往会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你怎么就学不会,这样打击孩子,更会让孩子消极,不要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点比较。
第二,环境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吧,在好的氛围下,孩子的心境也是不一样的,要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多和学习好的孩子,懂事的孩子在一起玩,讨论学习等,物以类聚嘛!
第三,家长生活的一些不好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将康,比如夫妻吵架、吃饭挑三拣四,不好的作息,做事拖拉等,都有可能被孩子模仿。
对于成年的我们,从上大学开始,我们就进入了自己塑造阶段。
回想当年的我,没有去思考以后想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开心就好,顺其自然罢了。
总结大学做过的事情,谈女朋友,和朋友出去玩,偶尔去做些毫无意义的兼职,挣些饭钱。
有过两段时间较长的兼职,对于能力的提升帮助不大,不过心里一直有一颗不服输的心。
我始终认为,思想引领行动,行动依附思想。对于想做的事情,深思熟虑后,要大胆行动。尽可能自己去找感兴趣的行业去锻炼,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当时常常和同学去周边好点的大学逛校园,看到他们的校园环境,活动也是多种多样,能学习和接触到的事物真的很多。
只是当时会和同学感慨说,好好学习进入好的大学就是好啊,除了校园环境好,怎么感觉美女也这么多?!
口头一说,却从没想自己是否可以去改变一下。当时自己就是想法多,行动少,只停留在思想上。
由于身边圈层差不多,也没有主动向经历丰富的学长学姐请教,我们只好安之乐之。
虽说大学是愉快而惬意的,却少了几分趣事。如今在做自我兴趣筛选时,难免困难了些。
所以多留些思考给自己,问问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如何才能去实现它?
努力学习,总结经历,培养个人综合能力,学会盘复自己,尽早在自己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找到属于自己那盏明亮的登塔,虽然路上会遇到挫折,荆棘密布,但终点闪烁的塔尖上,必定属于你。
我们参加工作后,不要感慨这个社会太复杂。因为大环境下,对于渺小的我们来说,看不到事实的本质,看不到未来的美好。
偶尔心里虽有浮躁,但也要给自己做好心里安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做自己分内的工作,多思考,多去总结。
我一再强调两个词语:思考、盘复;思考自己要做的事的方式方法,思考自己还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思考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要有大方向和小目标。
盘复自己的过去、当下和将来,看看自己当下拥有的,可不可以再好好发挥到极致,做到最好。对于将来,如何完善之前的不足,哪些是可以坚持做的,哪些是要突破的,要整理出来,时常提醒自己。
其实思考和盘复有异曲同工,给自己梳理出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的的总结和计划。
处处留心皆学问,关爱生活,关心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不要告诉自己再等等。
在这个变化莫测,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真的很容易迷失方向,很容易“葛优式”瘫在床上把玩手机,被各种快餐式的爽点信息冲击着,忘乎所以,却又感叹时间过的就好快啊!
时间稍纵即逝,我们还没有到颐养天年的年龄,也就刚毕业这几年还留有年轻人仅存的激情与动力,放下懒惰,多锻炼身体,多读书,读好书,开阔自己视野,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有机会接触比自己优秀的人,要主动接触,向大佬学习,这样可以快速让自己成长,也会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最后还是想用柳青老先生的一句话结束: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