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木质斗柜,清理并扔掉的物品如下:
· 物业管理规约4本
· 已售房屋钥匙1枚
· 物管费凭条20-30张
· 水电气交费凭条约20张
· 周大福、周生生购买凭证4-5张
· 面膜、眼膜若干,日期为2007-2009年
· 珍珠粉1包
· 橡筋若干
· 整理拉发工具若干
· 仿古戒指1枚
· 粉色整理格2个
· 隐形眼镜整理盒4个
· “裂帛”品牌的牛皮纸包装2张
· 大大小小的空纸盒、首饰盒14只
保留的物品如下:
· 各色水晶手链5串,材质分别为黑玛瑙、砗磲、白水晶、黑曜石和红玛瑙。
· 各色花卉种子n包
· 压发8个
· 各类塑料和无纺布口袋
· 纪念币8枚
· 八达通卡
· 房屋的“两书”
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分抽屉空出来了。而且实际上留下的东西可以归到同类物品的存放点,抽屉甚至可以全部空出来。但如果我近期要去HK,一定会记得八达通卡和一些零碎的港币在哪个抽屉里。压发严格说并没有留下的理由,但它们都经过精挑细选而来,现在看来也美,只是跟我不再搭调了而已,近期是派不上用场了。触摸它们,感觉十分开心,有怦然心动的幸福感。所以打算有机会分送给合适的人。
我在以前的一篇文章里曾经提起过,我做不到彻底的断舍离,因为我既不干大事,也不靠教授断舍离过活,死守书上那套标准反而不准确。说到底,看书也好,上培训班也好,或者资深达人现身讲授也好,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理解,如果跟实际上所要达到的状态不匹配,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结。机械地执行自己不一定真正理解和赞同的东西,心底会不断浮现出怀疑,反而不会觉得轻松和开心。所以按需要的尺度来断舍离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而今天的斗柜的清理是突然开始的,前后花费时间约1小时20分钟。这间屋从去年起是父母在住,去年春节期间我曾经对包括这间屋在内的几个房间做过整理,收走丢弃大约40个纸箱的物品,时间花费总共8天。当时的状况是进行得非常艰难,很慢,工作状态大体是比较紧张的,但也并非每时每刻在工作。有这样经验的人会明白我产生这个状态的原因——一开始下决心整理会很慢,确立标准的过程是相当累人的。待完成对自己的训练之后才会越来越快。
跟上次清理的维度相比,这次清理的空间和物品更为细巧,并非在同一维度上因为不彻底而作的反复。间隔时间长的原因是因为平时父母在此居住,一方面不便进行,另一方面也是眼不见为净。所以这个节奏好比是在大喘气儿。同时,断舍离已成为我生活的必须,就好比呼吸,所以尽管喘气儿隔的时间长,不喘可是不行的。
经我试验,按维度由大到小,耗时由多到少,选择时间由不灵活到灵活这样的路径比较顺畅省力。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点。
东西的光净程度不能死板拘泥,普通人还是需要一些东西在身边玩儿的。不然人生没有什么乐趣。但是如果某件东西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就要想想是温暖的还是不愉快的。如果记忆很温暖但东西变形得很厉害,只要有一点点不喜欢,也建议包好处理掉。如果东西很好但记忆不愉快,也处理掉为好。只有情和物都相得益彰,才值得保留。这是我想说的第三点。
仔细看花的种子,意外发现标注种子品种的笔迹赫然出自以前一位同事。她因为患癌身故,早已在这个世间灰飞烟灭。回想起来这应该是她自己买种子分了一些给我,时间大约是2005年。2006年我在沙坪坝的房子里种过一些,其中牵牛开出了极美的花,繁盛的时候一天有四十朵之多。之后囤货囤到忘记,本来应该是想省着用,但未免辜负了美意。我决心改过,等春末夏初的时候就种下去,看还能不能长出什么花儿来。
持续断舍离,可以大喘气儿,但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