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这个城叫做北京。
1
来到这座城是因为儿子,他在这里读了n年的书,去年留了下来,开始他的职场生涯。
仿佛还是昨天牵着手走路的小不点,一转眼已经是人高马大,每次同行听着他喊:“当心!车!!”然后一把拉住我的时候,心里是欢喜的,满足的,甚至觉得那一瞬间的自己真的无助无力而矫情得需要他搀扶着。
享受这种被他照顾的感觉。
每天早上,早早地醒了,为了和他同步,不起床,躺着读朋友圈,读新闻,读些订阅号,直到7点半,他的闹钟响了,我才开始肆无忌惮地翻身,趿拉着拖鞋“霹雳吧啦”地洗脸刷牙,半小时后他走出家门,去单位吃早饭,我便开始洗衣服扫地,吃东西……
临出门,想起忘吃降压片,于是拿起来一看,呵,一板七粒,已经吃了23片,也就是我离开家23天了。
2
23天,在这个不属于我的城市里穿梭 。
早晨9点(避开上班的人流),我会从小区里找一辆小黄车,现在的我可谓轻车熟路,扫码获得密码,再按下密码键,“啪嗒”一声,锁便开了,然后飞身上车直奔地铁站或者公交车站。
和小黄的磨合很不容易。因为穿着长裙,摔过两次,一次裙子踩到凉鞋底下,一次裙子卷到车轮下,好在都是有惊无险。
第一次对着二维码一通扫后,发现没有半点动静才知道要下载app,于是按照提示下载然后交了199元押金,获得了骑行的资格,然后扫到这辆锁损坏了,扫到那辆近期报修多,耐心地试着试着,这才明白没锁的基本有问题,孤零零的呆在一角的有问题,这样筛选过后,瞄准的车命中率一下子达到百分之百,我欢快地骑着小黄在人潮里左突右突,往往能杀出一条属于我的道来。
从新外28号院到德胜门西特12内站台,有3个红绿灯,我常常五分钟就解决问题。因为我的眼睛告诉我,路北走天桥费时费力,我和小黄穿过二环去路南,走到天桥下,可以从栅栏里钻过去,这样立马到达站台。
就这样,在这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我学到的第一个本领就是见缝插针钻栅栏,否则一圈绕下来多走几分钟是小事,耽误一班车是常事。
如何判断坐地铁快还是公交?
儿子教会了我用导航搜索,用车哪儿软件判断要乘的车哪班最快,于是我知道了怎样换乘最省力。知道了上车要跳过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这些特殊色彩的座位,再落座。用这样的方法我曾经一天里从北二环到东南二环盯装修,再到北四环买建材,西四环吃晚饭,然后回到北二环睡觉。
从公交到地铁,有闲又悠闲。
所以,站头站尾的小黄车对于我来说是多么重要,既解决了我的行走问题,又减轻了我手提东西的压力。
特别值得记录的是参加了小黄车包月活动,这
个月的骑行是免费的。
不错,免费的哟!
多好! 似乎有点小气,没办法,不过即使免费也不能忘记骑行结束后,app或者公众号上操作“结束骑行”,付费0元,这可以积累信用呀!
3
来北京,是为装修。
像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我们举家族之力在这座城市买了一套小房子。
有房子才叫家。
想当年,我和他爸爸好歹还有间宿舍,现如今,只能靠自己。
当前政策下,不知道是买贵了还是便宜了,既然是刚需,既然已经买了,便宜还是贵已经不重要了。
所幸房子遇到了好政策。
整幢大楼外墙全部重新做保温,所有电梯全部换新,所有住户的窗户、水管、上下管道全部换新,重点是免费的,所以我们室内装修和集体装修同时进行,期待着可以压缩工期。 事实上,如果你指望集体装修的人踏着时间点上班,按照工期安排进度,那母猪上树真的不是神话。他们每一项工程都是从1楼到27楼,拆橱柜一拨人,拆窗户的、拆砖的、拆水管的、拆下水的,做防水的、接水管的……他们把每一项都分得细而精;特别不和谐的是今天换下水管时,因为一个孔,师傅很干脆的说:“你给我一包烟,我帮你打。”心里有些鄙视,还是乖乖地掏钱:“你自己去买吧。”只是希望他们的速度能跟上我们的节奏。
装修公司呢,写在纸上的工期是不作数的,他们得根据他们的人员调度来。前些天光拆除就是一周,好在最近的师傅是全能,砌墙、水电、贴砖、油漆都是他。至于木工,都交给了整体橱柜。
所以,我除了跑建材市场,大多数的时间就是在两拨装修的人之间沟通。
忙碌之余最喜欢傻傻地站在窗前,看着对面的少年宫,努力告诉自己沉住气,不着急,慢工出细活。
可是,我能不急吗?
从7月到8月,我的暑假就像龙头的水一样越来越细了,而工程却还没有过半……
4
北京,北京,终究不是我的北京。
这里没有盘水面,没有红烧杂鱼,没有各种味道的龙虾。
不习惯所有的菜都在超市里。
不习惯所有的车里都是人挤着人。
不习惯所有的人讲的都是国语。
不习惯参加业主会议,装修房子还得儿子写给我委托书。
想念我的床,粉色的床。
想念我的如皋话,还有那宽大的阳台。
想念我楼上楼下每天遇见一百次都要点一百次头的人。
可是即使如此,我还是喜欢上了这座城市。
因为这里有我最爱的人。
因为这里穿着长裙也可以穿着平底布鞋。
因为这里你不用担心头发翘着,衣服皱着。他们的脚步匆匆又匆匆,那些电视剧里的衣服光鲜的穿着一乍高细高跟的女子,我很少遇见。或许她们的鞋藏在高高的写字楼里。
这里的树,茂密葱郁,似乎每一条街边都有故事。
这里的桥,一座接着一座,相对凝视讲述着古城的昨天和今天。
这里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京韵嘹绕。“春听风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它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连同宽敞的大道、 辉煌的门楼牌坊、宏伟的宫殿,一切的一切仿佛囊藏着神迷的古老传说,保存着朝代的风韵,就像一个深邃的男人,包容、明澈、干净。
秋天来了!北京这个男人,敞开他宽敞的胸怀不声不响地等在那里,等到颜值败给了岁月,他依然会是最温暖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