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又自称“杜陵布衣”,后世又称他杜少陵、杜拾遗,还称他杜草堂、杜工部。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奉为“诗圣”,而他的诗则被称为“诗史”。后人将他与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合称为“李杜”。安史之乱初期,他被困长安,后辗转抵达成都,最后病逝于湘江舟中。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擅长律诗。他生前曾对自己的排律非常自豪,可是后人却不像他自己那样重视。越到后来越是精益求精,他自己就说过“晚节渐于诗律细”。这首七绝就是他晚年流寓四川成都时所作。这四句诗不但严格对仗,而且就连颜色、数目也对仗工整,简直就是七律中的颈联与颔联。除了这个特点之外,这首诗在动静安排上,也别具特色。“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动景,“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是动景;“窗含西岭千秋雪”是静景,“门泊东吴万里船”也是静景。但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却是“动在静中”:黄鹂鸣叫固然是动景,然而翠柳却是静景。鸣叫的黄鹂嵌在翠柳之中,不觉其动,只觉其静,所以说“动在静中”。“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静中含动”:门是静景,好像一个镜头;船也是静景,好像镜头中的画面。然而,“船”之前加上目的地——“东吴”,则是船有欲行之意,所以说“静中含动”。因此,这首诗是两组“一静一动”的格局。当初做这首诗时,诗人未必事先存有此种想法;做好之后,也未必发现其中有“动在静中”与“静中含动”两个妙处。南宋诗人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杜甫这首诗大概就是妙手偶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