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了大喜大悲的年岁,喜欢静静地品味生活。常把过去的时光咀嚼,回味那丝丝缕缕的感动,重温那点点滴滴的关怀,股股暖流在心间流淌。
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常入我梦,那是我十几年前工作的地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村一坎,已深深刻在记忆里,那样明晰,那样亲切。历历的过往,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堂妹嫁到了这个村子。前些天结婚的时候,我送嫁几次重踏这片熟悉的土地。瞅准空隙,我从热闹的人群中抽身出来,沿着屋边的小路,来到屋后的山林。
这片林子地势较平缓,最高的山峰名曰大邑尖,海拔大约三四百米。一条两三米宽的山路穿山而过,成为联系西南龙泉村的纽带。那时经常看见乡亲们提篮挎筐穿梭在山路上,乡村生活气息浓郁温馨。如今,林木葳蕤,灌木丛生。山路如一条黄色的缎带寂寥地向丛林深处延伸,路旁的松树慵懒地扭动腰肢,像悠闲的少妇在埋怨时光的无聊。
一阵风吹过,凉飕飕的,我打了个寒噤……
这一带的山林,曾是我和孩子们的乐园。秋天的晌午或黄昏,我们常一道上山采毛草菇。这片林子里的菇子较多,一行人来到山上便四下散开,各自低头寻找。不一会儿,一声声尖叫从四面八方传来:“我捡到了一个!”“嘿,我也捡到啦!”常年在大山怀抱摸爬滚打的孩子,大山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是他们的老朋友。哪里是菇子窝,他们是一清二楚的。我睁着眼睛使劲找,眼睛胀得生疼,毛草菇影儿都没看见!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们说,杉树的根部毛草菇较多,拿根棍儿去树下翻翻。我静下心来用小棍翻,终于找到了那些躺在草丛里的小宝贝!
这里的乡亲像大山一样淳朴。还记得给我们做午饭的毛娘,不高的个儿,亲切的面庞。她是一个勤劳的乡村妇女,用双手在黄土地上书写着人生。朝伴露水出,晚随夕阳归。单调辛苦的生活磨灭不了她的意志。一担担粮食,一筐筐棉花,一捆捆柴火是她骄人的业绩,她是家庭丰衣足食的保障!忙完家里的活儿,毛娘经常到苗圃做苦力活。忙活一天,累得腰酸背疼,可报酬却低得可怜,但她从不抱怨,将钱一点一点积攒起来,自己舍不得花一分。劳作之余,毛娘还担任校炊事员。坐在灶下,她经常累得睡着了。我们看着挺心疼,经常帮她择菜、洗菜。她是个热心的人,经常把家里好吃的拿给我们吃。那年恰逢我怀孩子,吃不下饭,毛娘特意从家里拿来萝卜菇子炖给我吃。饭桌上,性直的她特意说,孕妇喜欢吃这个,你们身强力壮的男人就别嘴馋了。呵呵,我听着心里真是暖暖的。
“哟,那不是陈老师吗?”一声热情的招呼将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你是陈一良奶奶吧?”我惊喜地问。
老人要拉我到家中去坐坐,客套几句,我们立刻攀谈起来。从她口中得知这几年村子变化挺大的。家家户户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孩子们也在外面读大学,只有老人和小毛孩在家。家家户户经济条件好了,可总觉得生活中少了什么啊!
是啊,日渐城镇化的中国让多少农村人有了如此无奈的慨叹!家家户户白墙黑瓦的小楼房冷冷清清地矗立在山村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场景已不复存在。老人们蜷缩在家中,守着那台电视机翘首以盼,盼望团聚的日子快快来到。可是,团聚以后,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喜宴过后,我们的汽车又驶上了村西的水泥道。四五米宽的水泥道弯弯曲曲伸向远方。无数个寻梦的乡邻从这儿出发,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走向美好的未来……
一路欢歌,一路乡情,悠悠岁月匆匆而过。“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山林间的松涛声、欢笑声已被定格在记忆里,就像那坛老酒,愈陈愈香,让人留恋,让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