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感其实不管哪个行业职位,甚至文职,都必须要唤起从业者的竞争意识。人本性就是趋利避害的,只有跟利益挂钩,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通过开会教育也只是暂时性好转,不从根源解决问题,始终是个梗。
固定死工资,就会给员工们“稳定”感,长久了就是“麻木”感,如果迟发了,还会心生“不满”:这是有多少钱,还跟我拖...
办公室一片祥和欢乐,每天一群女人在一起,谈吃谈老公谈老家的八卦.……老板不在更是欢乐。我不相信,人再怎么有能力,也能这么轻松搞定工作?
正如能量守恒一样,在一个公司中,总有一部分人要为这些人偷懒的隐性损失买单,比如勤快的帮着做了更多的事,或者发生了事,会有人去擦屁股,但更多的问题注定规避不了,这种隐性成本长期下去是巨大的,最终买单的还是老板。当然,打工者们只会想着,这又不是我的事,反正我不管怎么做我又没损失。
隐性的损失还给了人找很多借口的机会,借口真的非常好找,我不止十次看到她们把责任推掉的样子(我想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原则》的原因,真正做到对自己极度真诚的人能有多少?)。
倒不如设置一个竞争的场景,不是能者多劳,而是能者多薪,多劳者多薪也不错啊,永远好过,大家天天想着怎么多休息少做事。我很确定一件事,这里的女职员对钱还是敏感的,等彼此有了差别,哪怕有了那么点竞争意识,整个公司的工作质量就会开始本质提升了。
如隐性损失那样,隐性的利益积累下去,也是巨大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得到,而且从本质出发一开始肯定很辛苦,但坚持尝试并改进就会有收获。当然,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得过且过的,我现在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尴尬,也许我在那个位置,我也会有跟很大惰性。
这就得看,这个痛苦带给决策者本人的反馈力度有多大吧?